8月26日,美團公佈了第二季度財報:美團當季營收509.4億元,同比增長16.4%;經營虧損4.9億元,同比收窄84.8%,;但調整後利潤是20.6億元,和上個季度相同指標22.2億元的虧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財務和運營指標上的變化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美團大幅調整了財報中的披露口徑:將原本“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其他”三個業務板塊調整為了“核心本地商業、新業務”兩個板塊。
新財報的披露方式不僅將餐飲外賣與到店、酒店及旅遊合併在了一起,而且將原先新業務中美團閃購、民宿及交通票務等業務也加了進去,現在的“新業務”就只剩下了“美團優選、美團買菜、快驢(餐飲供應鏈)、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充電寶和餐廳管理系統等”。
在美團看來,美團閃購與外賣餐飲擁有相同的商業邏輯和商業路徑,二者用著相同一套即時配送體系;而民宿及交通票務則與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邏輯相通,兩兩放在一起很是和諧。
除此之外,美團還修改了與業務對應的運營資料的披露方式,例如美團閃購的訂單量和配送收入與成本,與餐飲外賣一同計算,變成了即時配送訂單量和即時配送服務收入和成本。
但披露口徑的變化體現了美團一心低調的決心。雖然這些業務共同構成了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的確非常“核心”,但問題是,餐飲外賣和到店酒旅一個高頻一個低頻,美團閃購和民宿及交通票務一個強調履約一個強調服務,放在一起以後市場對財報的解讀難度上升,以後如果美團自己不願意主動披露,那麼的確很難從財報中得出最核心的財務指標。
利潤超預期的背後
正如開篇所述,美團在第二季度大幅收窄了經營虧損,超出市場預期,而且調整後利潤也是個正值,使得上個季度、上年同期的虧損局面有了顯著改善。不得不說,在增收、止虧和利潤轉正上,美團的核心業務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
從這個季度509.4億元總營收的拆解來看,其中核心本地商業營收367.8億元,佔比72%,依舊是營收支柱;新業務營收141.6億元,第二曲線還未明顯成型。前者產生經營利潤82.6億元,後者產生經營虧損達67.9億元,再加上未分配業務的19.6億元虧損,最後產生了4.9億元的經營虧損。也就是說,美團之所以能在這個季度大幅減虧、調整利潤轉正基本上是因為核心本地商業的盈利能力大大加強。
再進一步拆解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在367.8億元營收中,其中配送服務收入159.5億元,佣金收入124.8億元,線上營銷服務收入73.0億元,其他服務及銷售收入1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1%、2.5%、1.4%和124.8%。
從資料中就能看出來,目前美團的佣金和線上營銷服務的收入增長已經產生瓶頸了,雖然相較上個季度恢復良好,但同比增長基本都是很小的個位數——在疫情下,無論是抽傭還是賣廣告其實都很困難。而其他服務及銷售因為基數太小,所以即便增長迅猛,但也無法對大局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所以,美團這個季度能夠增收,主要還是依靠配送服務收入的增長——同比增長15.1%的配送服務收入貢獻了超過20億元的營收增長,有力地促成了財報成績的超預期增長。而且,在營收增長的同時,配送服務的毛虧損也大幅下降至12.3億元,毛虧損率一下子被拉至個位數。
根據現有資料來看,之前配送服務最少的虧損都是25.4億元(2021年第二季度,毛虧損率18.3%)。再加上美團這個季度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收縮將近20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季度美團利潤如此顯眼的超出預期許多——一方面前端使用者少了一些配送補貼,另一方面後端配送少了一些配送補貼,毛利潤就這樣節省出來了。
雖然美團在增收和止虧方面的確下了大功夫,但這個季度的利潤變化依舊離不開疫情因素的影響。在配送服務上,由於下半年騎手要面臨多雨多雪的極端天氣,所以配送補貼勢必會上漲;在大環境上,隨著疫情好轉,封控措施逐漸有序,大量小餐館的開業會降低美團整體的AOV,對使用者的補貼也會同步跟上。
可以說,之所以能夠取得調整後利潤同比環比皆扭虧為盈的好成績,一方面離不開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業務表現出來的堅強韌性,另一方面離不開一點點小小的運氣。
外賣餐飲正在恢復中
美團的核心是核心本地商業,核心本地商業的核心是餐飲外賣,而餐飲外賣又極受環境影響,這項業務自從2021年第三季度達到頂峰以後,就出現了下滑趨勢,因此美團餐飲外賣的表現一直都備受關注。
根據財報來看,美團這個季度餐飲外賣+閃購的總訂單量是41億以上,平均下來日均4504萬單,其中美團閃購如果按照公司自己披露的日均430萬單來計算的話,那麼餐飲外賣的日均訂單就大約是4074萬,整個季度加起來37億以上,實現了大約4.8%的同比增長,環比也有所恢復。
美團將外賣餐飲和美團閃購的訂單混在一起,其實也證明了美團閃購的單位經濟效益開始接近餐飲外賣了,今後二者其實可以看作是一體的了,畢竟送餐和送萬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後者的履約難度可能還要更低一些。
但是根據美團的目標來看,想要在2025年達到外賣餐飲+閃購日均1億單(其中外賣餐飲9000萬單,閃購1000萬單),還是有些難度的。如果按照上季度財報中透露的閃購70%的同比增速計算,那麼閃購達到1000萬單的目標還相對容易,畢竟新業務成長性更好一些;但外賣餐飲的增速卻已經下降到同比4.8%的水平,以環比計算也不過剛剛超過10%,後續情況具體如何還需要再看美團動作。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交易使用者數量與活躍商數量家的比值正在下降,這就意味著平臺中的每個商家能夠平均分得的使用者就少了,更不要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者是其他美團服務的消費者(例如美團買菜),沒有點過外賣。
這種情況下,商家要麼透過降價以增強競爭力,要麼向平臺繳納廣告費用以擴大影響力,尤其是美團這個季度還削減了營銷費用和使用者補貼費用,這就使得商家在美團上掙錢越來越困難了——這或許部分地解釋了為何外賣餐飲增速降低甚至出現反彈。
但是反過來看,美團實際上也為在疫情不確定性中的線下門店提供了些許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線下實體商家尋求復甦和轉型的“剛需”。商家在“線上掙錢難”和“線下掙錢更難”的張力中,與美團進行博弈。撇開商家的利益和決策模式不談,這極為考驗美團本身的運營能力。
新業務虧損何時休?
在這個季度,美團新業務總共營收141.6億元,同比增長40.7%,相較於上個季度46.2%的增速略有下滑,而虧損則從87.9億元收縮到67.9億元,同比止虧22.7%,經營虧損率改善至48.0%。
拆解來看,佣金3.2億元,線上營銷服務收入0.21億元,其他服務及銷售收入138.2億元——其中佣金和線上營銷服務同比變動為負值,分別為-24.5%和-1.3%,而其他服務及銷售收入則同比增長43.6%,增長勢頭表現得很是迅猛。
考慮到在披露口徑經過調整以後,新業務中按照佣金計算收入(交易額抽成)的業務也就美團優選來看,可以說佣金收入的降低主要是由於美團優選業務收縮所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團優選虧損實在是太厲害了,去年380億虧損中,光是這條業務線就超過200億,遲遲看不見經濟效益,有可能不適合全國普遍鋪設,於是開始收縮,今年4月先後撤出了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北京等地區,開始集中精力備戰更核心的戰區。
與此同時,美團的年交易使用者也開始收縮了,從上個季度的6.93億人,下降至這個季度的6.85億人,雖然幅度不大,但總歸不是個好訊息。結合即時配送訂單量仍在上漲的資料來看,這說明曾經貢獻大量年交易使用者增長的美團優選也開始流失消費者了。在推廣和使用者激勵下跌以後,美團優選的使用者粘性很是個問題。
除此之外,其他服務及銷售收入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增長幅度,很有可能是因為美團買菜開始發力。進入到具體的業務上來看,在社群團購賽道遇到了拼多多這個大敵並且力有未逮之後,美團轉而將寶壓在了美團買菜身上。在第二季度,疫情中表現比較給力的美團買菜的季度交易使用者數量和訂單量雙雙創了新高(疫情好轉後可能會下降)。
由此看來,美團新業務除了ToB和共享服務之外,基本上就集中在了生鮮電商上,美團優選和美團買菜共同承擔了美團尋找第二曲線的重擔。目前看來,美團優選和美團買菜經過一段時間幾乎不設虧損上限的自然擴張後,已經有了各自的初步定位了。
對於美團優選來說,社群團購可能更適合下沉市場,尤其是人口更為密集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對於美團買菜來說,前置倉模式對於消費力和消費密度有著很高要求,因此主要在一線城市佈局。二者一個打低線一個打高線,或許能夠在相互配合中對處於自然流動狀態的使用者形成更深的消費認知。
總的來說,生鮮電商代表的新業務雖然前景廣闊,但其實是屬於彎腰撿鋼鏰的薄利生意,目前看來還只能在區域性地區和個別站點實現盈利。因此對於美團來說,虧不虧損可能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它所能考慮的,只有虧多少罷了。截至6月底,美團儲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55億元,和短期理財投資820億元,虧損尚能忍耐。
挑戰依舊艱鉅
在網際網路行業整體處在下行區間的當下,各個網際網路廠商都需要第二增長曲線,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第二曲線基本上都未成形,並不具備接棒第一曲線的能力。美團亦如此,目前看來,其第一曲線已經遇到了增長瓶頸,增速已經放緩。
面對這種局面,雖然美團在第二季度表現出了很強的適應能力,連續虧損六個季度以後來到扭虧為盈的拐點,但它下半年依舊面臨非常艱鉅的挑戰。除了因為經營環境變化導致的支出增加挑戰以外,還有因追求第二增長曲線,在多個領域深入、試水,而觸及不同玩家利益而引發競爭的挑戰。
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在外賣餐飲上,美團雖然已經佔據領先地位,但依舊面臨餓了麼的挑戰,後者在近期還宣佈與抖音達成深度合作,獲得了龐大的流量支撐;在生鮮電商上,美團優選、美團買菜與多多買菜、叮咚買菜等處於大混戰之中,本就怎麼好看的毛利狀況現在就更是雪上加霜,依舊虧損;在即時零售上,美團閃購增長迅速,在多地建立了閃電倉,但這與京東到家的業務範圍發生重疊,雙方競爭隨著閃購的壯大而愈發不可避免;在到店酒旅上,美團和飛豬、攜程一起在疫情中上演困獸三國殺,就看誰比誰耐力強。
在出行服務方面:在共享出行上,美團自從收購了摩拜單車以後就躋身第一梯隊,但旁邊仍有哈囉單車以及青桔單車虎視眈眈,而且還要應對趨於嚴格的監管;美團在網約車賽道面臨的競爭則更加激烈,不只是行業霸主滴滴叫車頭部地位依舊難以撼動,還有一眾第二梯隊選手如高德叫車、曹操出行等摩拳擦掌。
實際上,這種挑戰在美團決定稱霸本地生活服務、佈局即時零售時就已經決定了。本地生活服務、即時零售作為沒有邊際的業務,不只是為美團帶來了幾乎無上限的市場想象力,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者和更激烈的競爭。面對如此局面,美團最大的優勢是基本盤穩固。在這個基礎上,美團才有餘力尋找新業務之間的齧合傳動,以形成更強的飛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