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人工智慧這幾年的悲與喜

發光的房子君發表於2019-06-25

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可謂紛爭不斷,喜歡的人將其視為解放人類勞動力的關鍵,不喜歡的人說它會將人類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不管的怎麼樣,AI的發展都已成為定局,但是宏觀來講人工智慧發展可謂是悲喜交加。


從最早的Uber無人駕駛測試車引發交通事故開始,就把這個爭議引爆到了最高點。當時Uber的測試無人駕駛SUV經過路口時候,突然冒出一個行人,但是終端控制並未視為障礙物,沒有采取相應的制動措施,導致行人被SUV撞倒,送往醫院但是由於傷情嚴重,不幸身亡。事件發生後,直接將智慧無人駕駛汽車拉入黑暗的深淵,後續Uber也停止了無人汽車的開發計劃。可謂是當時人工智慧的最大丑聞。


隨之而來的一款Google的新產品也引發了人們對於AI道德倫理的廣泛熱議,Duplex是一款能夠“以假亂真”的智慧電話機器人,在演示現場使用自然語言無障礙的與人類溝通,而對方完全沒有察覺到這是一款軟體編寫的機器人。演示現場一片譁然,更有甚者覺得這個產品突破了自己心中的道德準則。在這個爭議的背後討論最多的還是未來會不會陷入被機器操控的情景之中?


由於對於道德準備的爭議不斷,近日歐盟正式釋出的人工智慧道德準則草案。

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過於擔心,頻頻引發倫理道德爭議,所以,2018年12月18日,歐盟人工智慧高階別專家組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一份人工智慧道德準則草案,這份草案首先為“可信賴人工智慧”提出了一個官方解釋——“可信賴人工智慧”有兩個必要的組成部分:首先,它應該尊重基本權利、規章制度、核心原則及價值觀,以確保“道德目的”;其次,它應該在技術上強健且可靠,因為即使有良好的意圖,缺乏對技術的掌握也會造成無意的傷害。


人工智慧領域的蓬勃發展也會讓一部分工薪階級受到影響,李開復就講道:“基於當前技術的發展程度與合理推測,我認為在 15 年內,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 40-50%崗位的技術能力。”機器自動化取代人類繁瑣重複的流水線性質的工作,造成一部分人的失業,這是技術發展帶來的部分影響。


李開復提到過,重複性勞動——特別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裝配線檢查、縫紉;有固定臺本和對白內容的各種互動,如客戶服務、電話營銷,相對簡單的資料分類,或思考不到1分鐘就可以完成識別的工作,如檔案歸檔、作業打分、名片篩選在某公司一個非常狹小的領域工作,如銀行理產品的電話推銷員、某部門的會計;不需與人進行大量面對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揀、裝配、資料輸入。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接受臺灣《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未來25年,許多職業將被人工智慧取代。特別是電話機器人好不好用的問題逐步解決後,更多的人將會受到波及。張忠謀認為,未來人工智慧將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失業率將上升;二是許多行業員工客服崗位,銀行職員將被人工智慧取代,因為機器擁有更為嚴謹的“思維”,犯錯率基本沒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引進,這引發的後果將是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機器人不需要薪水、休息、休假、錯誤、情緒……至關重要的是,他們比僱傭員工便宜得多。特別是機器人批次生產後,成本會大大降低。那麼人們的優勢是什麼呢?我想,除了創造力,沒有什麼比機器人更好的了!畢竟,我們人類創造了人工智慧和這些機器人。


因此,緩解人工智慧帶來的潛在社會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增強人類的創造力。也就是說,要根據未來的發展趨勢,加強教育和素質教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61/viewspace-264866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