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創新的核心要素

阿朱說訂閱號發表於2020-08-11


(1)根源追溯


商業創新的根源可以追溯到400年前的荷蘭和英國。當然,英國的光榮革命就是荷蘭總督(英格蘭國王的女婿)發起的,因此才造就了現代英國。


之所以英國成為全人類第一個進入工業科技革命的國家,關鍵在於1709年釋出的安娜女王法令,智慧財產權這種無形的東西成為個人資產神聖不可侵犯。因而瓦特才能用自己的專利來當做企業開辦的資產與股本。


之所以英國成為全人類第一個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關鍵就是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可以透過民間私募資本、公開發行股票、股票可轉讓可繼承、可在股票交易所買賣,並且建立現代股份制有限公司制度,設立董事會,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


之所以荷蘭成為海上馬車伕,就是因為它立眼全球層級,進行全球海上運輸網路佈局(大家見我的另一篇文章《》)。


之所以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就是因為英國以全球殖民地為根據地,進行全球產供銷研佈局,英國人來做資源整合與運營管理。


(2)中國商業創新


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子商務,中國零售業會發生怎樣的變革?

如果沒有美團電子服務,中國餐飲業會發生怎樣的變革?

如果沒有滴滴電子服務,中國計程車也會發生怎樣的變革?

如果沒有阿里釘釘和騰訊企業微信,中國企業SaaS業會發生怎樣的變革?


我們再透過所謂的2017年流傳的新四大發明來看中國的商業創新:

在營銷環節:我們出現了抖音影片直播營銷。根源是:中國4G/WiFi網路普及、智慧手機普及。


在交易環節:我們出現了拼多多社交團購。根源是:經歷了歐美金融危機、中美貿易戰,中國產能溢位,被迫由出口批發製造轉內銷零售,由線下分銷網路甩貨變成線上直接零售甩貨。


在倉儲物流配送環節:我們出現了菜鳥網路、美團外賣、滴滴叫車。根源是:我國招商引資時搞工業園、產業叢集,生產聚集。而且我國搞城市圈、高鐵與高速公路,讓消費人群聚集。我國搞十年黃金地產造城運動,讓供需資源更加聚集,這就大大降低了中國倉儲物流配送的成本。而歐美人群分散,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人們收入水準、生活水準差不多,因而物流配送效率低、成本高。


在支付環節:我們出現了智慧手機微信掃碼支付、支付寶支付。根源還是:中國4G/WiFi網路普及、智慧手機普及。


所以,2020年喊出新基建,在5G、高鐵上面繼續投入,是有道理的。


(3)中國商業創新代表案例:小米


小米的生態聽人們說做的不錯。標誌就是小米的不少投資的企業都紛紛獨立上市。


小米的願景聽說是:智慧家居物聯網平臺企業。


既然是打造平臺型企業,那小米是擁有什麼平臺組成部分?


一、技術平臺:

1、核心技術:澎湃晶片。這一直是小米的短板

2、作業系統:MiUI作業系統與小米雲、應用商店與支付工具。就是因為MiUI,各種生態硬體產品和生態軟體產品才連在一起,小米雲因為沉澱資料而有價值

3、控制中樞:小米手機、小米路由器。必須要有一個路由器概念的東西來收攏所有。


二、銷售服務網路

1、客戶:小米社群

2、交易平臺:小米線上官方商城與線下旗艦店

3、服務網路:小米之家


三、連鎖資源

1、小米品牌

2、順為資本


(4)歐美商業創新代表案例:特斯拉


馬斯克號稱矽谷鋼鐵俠,搞了一系列:SolarCity儲能技術公司、新能源汽車、SpaceX可回收火箭和星鏈太空無線網通訊、Tesla汽車電子商城與PayPal網上支付工具。


之所以馬斯克能花費很少的錢搞出SpaceX可回收火箭以及星鏈,其實有幾個得益於:

1、全球精英人才。不過人才的聚集的根源:除了資本股權激勵(Tesla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是全球智慧財產權保護最好的國家(這對人才非常重要)。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其實意味著不重視專業人才,不重視專業人才意味著不重視...。


2、全球產供銷研資源佈局與整合。不管是SpaceX火箭還是Tesla汽車,都是全球產供銷研資源佈局,而不是扎堆美國。當然,這得益於美國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全球治理體系,這個我已經說過無數遍了,大家可以見《》。


3、美國金融資本體系的發達。從招募風險投資,到逐輪次接棒投資,到納斯達克註冊制可虧損上市、高科技股票高市值、智慧財產權保護引發良好的併購與資本退出。金融資本體系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命脈,居然美國的機制是:華爾街-美聯儲-聯邦政府,想想這機制都夠牛的。


(5)附錄:管理與產業發展的相互影響


美國已經進行了四次產業洗牌重組整合。中國還沒有發生過一次產業整合與重組。但我相信,未來十年,中國產業的主旋律就是產業整合與重組。誰能滿足他們整合需要,誰就能脫穎而出。


一、第一次托拉斯:1870-1890

為了併購,催生了美國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業務。五大都是在那時候開始快速成長的。


併購後為了整合,也為了提高大規模作業的工作效率,泰勒發明了:標準動作、標準工時。後來,福特把他的理念更落實到工具:流水線裝置。


二、第二次托拉斯:1950-1970

當時美國處於工業科技革命後期,資訊科技革命還未大規模爆發。人們只能依靠併購來提升企業業務增長。


福特汽車是縱向一體化。因此也催生了管理:藍血十傑。


通用汽車是橫向一體化,因此也催生了:事業部制、斯隆管理學院、德魯克的《公司的概念》。


三、第三次產業整合:1970年代的全球化

在工業革命後期,工業科技革命停滯,日本企業後來追上。美國企業受日本企業競爭,被迫走出美國級,放眼全球級。開始在全球進行產供銷研資源的佈局、整合與運營。這既得益於美國在二戰後的全球治理體系,也得益於美國通訊科技的發展。因此也催生了美國管理:企業再造、流程重組。


四、第四次產業整合:1990年代的全球化

這次的全球化,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的資訊科技革命。不用在全球開公司、發展全球分銷網路。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立足美國本土,就可以24x7開展業務,就可以服務全球客戶,就可以直接觸達最終消費者直接和最終消費者做生意。這是網際網路的先天優勢。


(6)最後


冥冥之中這些要素都有一定的關聯邏輯性:

  • 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智慧財產權保護、全球人才吸引


  • 現代企業治理體系、金融資本市場發達


  • 全球治理體系與全球產供銷研佈局、網際網路


  • 產業整合重組、管理


這是商業創新的核心要素。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0597/viewspace-271066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