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開源ERP

w39發表於2007-02-06

前言

本文並非針對某個特定的開源ERP產品,也非對開源的ERP抱有某種成見,只是站在ERP使用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辯駁只是為了解惑。

[@more@]

提到開源軟體,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LINUX。就這樣一個由個人開發出的類似UNIX的作業系統居然能跟WIN系統在伺服器領域進行抗爭,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戰績,真是不容易啊。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使用了LINUX伺服器以後,公司的運營成本在降低--相對於WIN系統,LINUX幾乎可以說是免費的。可在ERP行業,開源的生存空間又有多少?

開源的優勢

提到開源首先想到的就是原始碼開放,當然這裡的原始碼開放無非是兩種情形:

1、部分原始碼開放

很多企業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受侵害雖然打著開源的牌子,可實質上在系統管理方面的核心原始碼是不開放的。比如說你購買了哪些模組才能使用哪些模組,購買了多少使用者數才能使用多少使用者數,再有一些底層的演算法。這類偽開源軟體在本文中就不再做詳盡的闡述。

2、真正的原始碼開放

所謂真正的原始碼開放是指軟體所有的功能、程式完全提供給企業,大家遵循一種指定的遊戲規則(比如購買軟體原始碼的使用權,而沒有銷售盈利的權力)在同一套產品的基礎上進行開發、改進和最佳化。

開源ERP能解決的問題

我把開源ERP理解為一種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能解決特定客戶的一些顧慮,特別是供應商的服務問題

所謂的服務涵蓋的面非常廣,有了原始碼客戶可以完成以下的工作:

1、無限使用者的擴充套件。有了不受限制的原始碼,隨著企業的擴充,企業不需要在LICENSE方面再增加任何費用。可以大大降低ERP使用的成本。

2、無限功能的擴充套件。有了完整的原始碼,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期望任意的擴充功能,不受任何限制。想增加CRM可以增加CRM,想增加SCM可以增加SCM,隨心所欲。

幾乎可以說只要購買了完整的原始碼,企業就有了控制整個ERP專案的權力。

對開源的顧忌

這樣完美的方案似乎十分誘人,既省成本,又能完美的控制,那麼所有的ERP廠商都開源好了,使用者自己來選擇嘛。可事實並非如此。ERP的市場被非開源的ERP廠商牢牢的控制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對開源的ERP還有顧慮。

一、ERP並非只是軟體。

三分軟體七分實施十二分的資料--在這我也還是不忘把資料這個話題拿出來,儘管在這裡並不會討論這個問題。

可從三七開這樣的比例就能看出:軟體對於一個ERP專案的影響有多大。事實上很多ERP專案實施失敗,“軟體的因素”只是個藉口。軟體只是個工具--協助企業管理的工具,沒有軟體企業就執行不下去了嗎?雞照飛狗照跳的。

我認為:上一套ERP除了能帶來軟體功能所涵蓋的便捷的統計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改善企業的管理過程。僅僅是把企業現有的流程照搬進SAP,那麼這樣的專案也不能稱之為成功。所以:僅僅談軟體是否開源,我覺得影響有限。

二、對產品開發的約束

1、對軟體的理解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如果是自己設計自己開發一套軟體產品,我想難度會比“在別人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要容易的多。思路是自己的,想法也是自己的,只是如何實現罷了。對於開源產品來說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程式設計師要去理解並掌握這套新的系統需要多長時間。和對成品軟體的實施不同,要掌握的不僅僅是軟體的功能,更要掌握軟體的設計思路,開發的技巧。多長時間能掌握這些,後續開發的程式是不是狗尾續貂是每個IT經理需要考慮的。

2、開發的成本

有了開源的產品,對於企業來說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開發,但在這個“隨心所欲”的背後缺忽視了“開發的成本”。開發哪怕只是一個報表也是需要成本的。雖然在企業內部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工資並不會很高,但這的確還是要佔有成本的。也就是說在有限的時間內企業能夠進行開發或者改善的空間有限。當然,企業願意花時間去等也沒有關係,但在這個商場如戰場的環境下,企業等得起嗎?

3、開發的專案控制

很多在企業內做過程式開發的朋友多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很多非常小的功能,僅僅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查詢某個資料的功能,佔據了大量的開發的時間。而真正能對企業運營產生良好幫助的模組,卻因為沒有時間去進行開發。這就是:對需求的分析、分級和控制。

作為使用者來說,他們很難站在全域性的高度去思考一個ERP專案應該如何運作,應該在哪些方面全盤考慮。而ERP專案組在國內企業內的地位又往往不是很高,這很容易讓ERP程式設計師陷入這樣一個困境: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而要解決的多是雞毛蒜皮的事情。慢慢的程式設計師也在沉淪,每日悠閒的改改報表中的欄位長度,或者增刪幾行資料。

三、對開源軟體的顧慮

1、產品升級換代的問題

在開源產品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勢必會影響到產品的升級。對於同一個功能,軟體公司有軟體公司的考慮,企業有企業的考慮。進行了比較的二次開發以後必然降低產品升級的可能性。也就意味著企業要獨自承擔軟體後續的維護工作。如何均衡利弊?

2、開源廠商持續經營的問題

既然產品可以很廉價的購買,購買了以後也不需再受軟體商的約束--那麼你們的利潤來源在哪?如何保證貴企業的持續經營?

有位開源ERP廠商的朋友說可以透過提供:技術文件、技術支援、授權加盟等形式來贏取利潤。可這種運營模式真的會成功嗎?在這裡我就做結論了,但我個的感覺是:

賣文件賣一個客戶就少一個客戶,而且客戶群僅僅是使用了這套ERP系統的客戶。做支援就更不用說了:人家都有原始碼了,當客戶群足夠龐大的時候,使用者自己都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組來解決問題。利潤的空間有多大?如何維持企業的運營?

開源ERP所適用的環境

談到了開源ERP的優勢,也談到了開源ERP的軟肋或者說是我們困惑,自然要談談我所理解的開源ERP所適合的生存空間了

1、企業內有強大的IT團隊,能對軟體進行深入分析並擴充。

要對ERP系統進行功能上的擴充需要一些程式設計師。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軟體本身功能要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要麼更換ERP產品,要麼進行升級,要麼就只能自行開發了。企業需要有多大的開發團隊來維繫軟體的運營?這對程式設計師的需求可就高了。當然,企業也可以額外購買開源軟體商的服務,出高價由他們來進行二次開發。

2、企業的IT團隊必須能完整的控制專案的進度。

除了對開發人員的要求以外,IT團隊還必須有獨立的專案控制的能力。各個部門提出的各種需求,如何在工作上進行分配管理?如何才能保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IT經理或者專案經理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類人員還必須得具備系統分析的能力,能最最佳化的實現使用者的需求。

3、企業更需要一個CIO能從戰略的角度來設計新的模組和功能。

除了完成使用者提出的需求以外,CIO更要能站在企業運營的角度去考慮軟體未來發展的方向。並規劃一些新的功能、模組。與IT經理或專案經理進行溝通,制定完成工作的時間表。

啊,這樣看來,IT部門也能獨立運作了,或許能從一個成本(費用)中心轉變為一個利潤中心。開拓新的軟體市場。

10年前本人就曾在一家臺資公司從事某國外ERP產品的二次開發工作,對此深有體會。一套經典的ERP產品在設計過程中必然融入了它對企業管理的理解。僅僅只是做程式碼的堆徹而不考慮企業的流程、資料的運轉傳遞那還不如只用EXCEL。而理解這些資訊又需要多長的時間?作為程式設計師,那套系統我們只能一個功能一個功能,一個模組一個模組的研究,20人的IT團隊每人分配一部分工作,隔三五個月再交換負責的模組從而保障系統獨立、穩定執行。我也相信對於一套成熟的ERP系統來說大家需要話同樣多的精力來消化吸收。

從純粹技術的角度來說,程式設計師是很欣賞有這類產品出現的。借鑑這些產品的經驗自己可以進行改進,或者開發出類似的產品。而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我並不否認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有其生存的空間--存在就是合理的。可是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我更希望開源ERP的商家能考慮到作為使用者的這些顧慮。

畢竟對於ERP廠商來說成敗不過是個案例,但對於企業來說上一套ERP系統很可能是傷筋動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854/viewspace-89775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