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模型RoboVLMs解鎖VLA無限可能,真實機器人實驗交出滿分答卷

机器之心發表於2025-01-02
圖片
AIxiv專欄是機器之心釋出學術、技術內容的欄目。過去數年,機器之心AIxiv專欄接收報導了2000多篇內容,覆蓋全球各大高校與企業的頂級實驗室,有效促進了學術交流與傳播。如果您有優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歡迎投稿或者聯絡報導。投稿郵箱:liyazhou@jiqizhixin.com;zhaoyunfeng@jiqizhixin.com

本文作者來自清華大學、位元組跳動、中科院自動化所、上海交通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作者列表:李興航、李沛言、劉明桓、王棟、劉濟榕、康炳易、馬驍、孔濤、張翰博和劉華平。第一作者李興航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通訊作者是位元組跳動機器人研究員孔濤,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張翰博和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劉華平。

近年來,視覺語言基礎模型(Vision Language Models, VLMs)大放異彩,在多模態理解和推理上展現出了超強能力。現在,更加酷炫的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s, VLAs)來了!透過為 VLMs 加上動作預測模組,VLAs 不僅能 “看” 懂和 “說” 清,還能 “動” 起來,為機器人領域開啟了新玩法!全新模型RoboVLMs解鎖VLA無限可能,真實機器人實驗交出滿分答卷
雖然 VLAs 在各種任務和場景中表現搶眼,但大家在模型設計上卻走了很多不同的路,比如用什麼架構、怎麼選資料、怎麼調訓練策略等等,這導致領域內對 “怎麼做好一個 VLA” 還沒有統一的答案。為了理清這些問題,我們透過一系列的實驗,提出了一個全新模型 ——RoboVLMs
圖片
  • 論文標題:Towards Generalist Robot Policies: What Matters in Building 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s
  •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12.14058
圖片
這個模型超級簡單,但效能卻相當硬核!它不僅在三個模擬任務中取得了高分,還在真實機器人實驗中交出了滿分答卷。這篇文章就是要帶你一起看看,我們是如何用 RoboVLMs 解鎖 VLA 的無限可能!

四大靈魂拷問:RoboVLMs 是怎麼煉成的?

我們圍繞四個關鍵問題,對 VLA 的設計展開了深度探索,下面就帶你看看答案!

1. 為什麼要用 VLA 模型?

簡單說,透過實驗,我們發現設計合理的 VLA 不僅能輕鬆搞定常見的操作任務,還能在陌生場景中穩穩發揮。

模擬任務中拿下頂尖成績

在 CALVIN 和 SimplerEnv 環境裡,RoboVLMs 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 任務成功率:表現穩定且超越主流模型。
  • 泛化能力:即使在陌生場景中,表現依然抗打!
圖片
圖 1 SimplerEnv 模擬環境中的評測結果
圖片
圖 2 針對視覺語言預訓練的消融實驗結果
圖片

圖片

真實機器人實驗也不輸

在真實環境中,RoboVLMs 面對更復雜的挑戰,仍然比其他模型表現更好。比如,在果蔬分類任務中,它不僅能精準識別,還能應對干擾環境,穩穩完成分類操作。無論是已知場景還是新任務,它都能輕鬆拿下。
圖片
圖 3 真實環境下的評測結果

對於未見過的技能描述、背景、干擾物體和目標物體,RoboVLMs 均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圖片

2. 怎麼設計一個靠譜的 VLA 架構?

這裡面講究可不少!比如:

  • 動作空間:用連續動作空間比離散的好很多。
  • 歷史資訊:加多步歷史資訊後,模型的操作更穩準狠。
  • 歷史資訊組織模組:一個專門的模組可以讓模型更懂 “上下文”。

經過一系列實驗,我們確認了這些設計選擇是提升模型效能和泛化能力的關鍵。進一步的實驗也表明,最優的設計來自於基於 KosMos 基座模型的架構,並且結合了專門的歷史資訊組織模組。這樣的設計在 CALVIN 中實現了出色的泛化能力,在 zero-shot 設定下僅有輕微的效能下降,而其他設計形式的模型則出現了顯著掉分。這一結論直接說明,架構設計的好壞對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效率至關重要
圖片
3. 選什麼基座模型最合適?

我們對比了當前主流的 8 種視覺語言模型(VLM),結果發現 KosMosPaligemma 的表現遙遙領先,輕鬆碾壓其他模型。無論是任務完成的精確度還是泛化能力,它們都展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究其原因,主要得益於它們經過了紮實且全面的視覺語言預訓練,從而為模型提供了強大的先驗知識和理解能力。

這一發現讓我們更加確信:選對基座模型,就是讓 VLA 模型起飛的關鍵一步!想要讓模型在多模態任務中表現驚豔,一個經過深度預訓練、具備強大視覺語言表徵能力的 VLM 基座顯然能提供無與倫比的助力。而一旦打好了這個基礎,後續的設計和訓練才能真正發揮最大潛力。
圖片
4. 跨本體資料什麼時候加入最合適?

實驗告訴我們一個黃金法則:在預訓練階段引入跨本體資料(如 Open-X Embodiment 資料集)可以顯著提升模型的魯棒性和少樣本場景下的表現。反之,直接將跨本體資料和微調資料混合訓練,效果就沒那麼顯著了。這些結論為未來 VLA 模型的訓練策略指明瞭方向。

具體實驗中,我們在 WidowX+Bridge 和 Google Robot 兩大環境下分別進行了不同訓練策略的測試:

WidowX+Bridge 環境:

  • Bridge Finetune:直接在完整的 Bridge 資料集上微調(測試任務不包括在內)。
  • OXE Pre-Train:先用 OXE 資料集預訓練模型。
  • Post-Train:用經過 OXE 預訓練的模型再在 Bridge 資料集上微調。

Google Robot 環境:

  • RT-Partial Finetune:僅在特定的 RT 任務上微調。
  • RT Finetune:在完整的 RT 資料集上微調(包括測試任務)。
  • OXE Pre-Train:先用 OXE 資料集預訓練模型。
  • Post-Train:在 OXE 預訓練基礎上用 RT 資料集進一步訓練。

實驗結果進一步驗證了:在預訓練階段引入跨本體資料不僅能提升泛化能力,還能讓模型在少樣本和高複雜任務下表現更佳
圖片
展望未來:VLA 的進階之路

雖然 RoboVLMs 已經很能打了,但接下來的發展空間更讓人期待!未來可以探索:

  1. 更細化的設計最佳化:比如再打磨 VLM 內部結構、資訊融合模組和訓練目標,讓它更高效。
  2. 挑戰複雜任務:像 “做早餐” 這種長鏈條任務,也許是下一個突破點!
  3. 多模態協作能力:進一步讓機器人 “看懂”、“聽清”、“動得更聰明”。

RoboVLMs 的出現,驗證了視覺語言動作模型的可能性,也讓機器人更接近成為我們的全能助手。未來,它們或許不僅能理解語言和視覺,還能真正幫我們完成那些繁瑣又複雜的任務。接下來會有更多驚喜等著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