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就業(轉)

BSDLite發表於2007-08-12
大學生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就業(轉)[@more@]核心數字
  近日,中國社會調查所進行的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就業。50%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畢業後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41.7%的大學生表示目前沒考慮太多;只有8.3%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充滿信心。
  “找份工作簡直比失戀還痛苦!”大四女生錢薇又一次在面試中落選了。即將畢業的她最近疲於奔命地發簡歷、準備各種筆試、面試,但一次次希望落空,讓她有些垂頭喪氣,以前活潑開朗的她,現在也經常失眠了。錢薇說:“接到面試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為什麼,總是緊張得睡不著覺。”
  錢薇的情況並非極端的個案。近日,中國社會調查所進行的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就業;41.7%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來自自身的期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日前釋出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稱,根據對中國未來新增勞動力人口的測算,未來數年中國青年新增勞動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萬之間的高位,供大於求,直接導致就業壓力大。此外,近年來由於中國高等教育的逐步大眾化,畢業後需要就業的大學生逐年增加,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逐年下降。
  “其實回家沒準兒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但爸媽總跟我說趁年輕要闖一闖。”四川來的劉敏在北京師範大學已經就讀3年了。她坦言,從一個經濟落後的小城市考到北京來,親朋好友都希望她能幹出點名堂,可能否在此立足成了她一直以來的困惑和焦慮。
  面對現實而迫切的就業問題,大學在校生有人忙碌、有人迷茫。調查中,50%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畢業後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41.7%的大學生表示目前沒考慮太多;只有8.3%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充滿信心。
  記者在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採訪時瞭解到,因就業壓力問題進行心理諮詢的學生數量,也是1年比1年多。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學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認為,我國有69%-80%的大學生對未來沒有規劃、就業時容易感到壓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面對問題並進行自我調整。她說,大學生感受到就業壓力是正常的,適當的壓力還可以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動力。
  北京大學團委史善峰老師負責校內的社團文體工作。他說,除了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不斷創造條件,緩解學生壓力外,校園中的各種相關社團,也為大學生互相之間分享資訊、交流經驗發揮了積極作用。
  北京大學職業發展研究會在2002年剛成立時,只有20來人,經過短短几年,目前已經有了305個會員。研究會定期給同學培訓,邀請往年的師兄師姐回來傳授就業技巧,受到了普遍歡迎。在校團委的指導下,還成立了素質擴充協會、北大心理學社等相關社團,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取長補短。
  史善峰表示,團組織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另一方面,也透過一些文藝和其他型別的宣傳活動,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617542/viewspace-95010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