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週末中美對雙方各500億美元出口開徵關稅,7月1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進一步發表宣告,將在本週末公佈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出口徵稅清單。中美貿易關係日趨緊張,是川普政府延續奧巴馬政府的“製造業迴歸”戰略、意圖從美中貿易逆差角度著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直接後果。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中國製造業增加值(按現價美元計)在2001年超過德國、2007年超過日本、2010年超過美國,2017年已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奪回製造業第一大國的地位是重振美國經濟的關鍵,這可能是美國這兩屆政府為數不多的共識之一。
面對可能破壞全球供應鏈的以關稅為特點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也在努力吸引跨國公司。首先是金融行業的開放。在過去幾個月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中國取消或放寬了汽車企業和許多金融服務集團的外資持股上限。可以說,美國本土“鋼鐵俠”特斯拉(Tesla)成為了新政策的第一個受益者。7月11日,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中國上海臨港,不僅成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專案,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全外資汽車製造公司;特斯拉電動車研發創新中心的成立也將助推上海高階製造業發展。
無獨有偶,今年6月28日,臺灣電子企業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正式建廠,川普全程參與並贊其即將開建的LCD液晶螢幕工廠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對美國總統來說,為一個外資企業在境內投資建廠站臺背書、還出席建廠儀式,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兩大製造業產業巨頭的海外建廠,凸顯了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面向未來的戰略產業進行佈局時,對跨國企業的市場吸引力存在兩點明顯的差異。
第一點,政治訴求VS經濟訴求
據美國媒體報導,除了川普希望透過製造業迴流提高就業以獲得中期選舉勝利,威斯康星州州長的政治意圖也過於明顯——他希望透過吸引富士康建廠以在2018年尋求州長的第三個任期。“13000個就業機會,每個崗位平均年薪達到53000美元”使得威斯康星州州政府仍需要為富士康建廠所提供的公共開支補貼預計高達7.6億美元。
顯然,這一行為本質上更多地體現為基於政治利益的短期行為。從投資風險看,液晶皮膚屬於長週期、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對於這種產業,美國政客的短期逐利性難以給予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援。
中國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則有巨大的經濟吸引力。
首先是消費市場。中國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消費市場。2017年,中國市場上銷售的電動車同比增加82%,達47萬輛,是美國同期銷售量的兩倍。而中國佔特斯拉總銷售額僅20%,增長潛力巨大。其次是產業政策。受益於頁岩油(氣)的巨量開發,美國早在2016年已實現能源獨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勢必侵蝕美國油氣能源巨頭的利潤。對於以石油為主要推手實現全球霸權的美國而言,政府對電動汽車的產業政策支援無法與中國相比。
在中國上海,新能源汽車不僅免費獲得牌照,還能獲得車款優惠和稅收優惠。再次是快速建設產能的能力。產能建設除了土地、稅收優惠外,還包括上下游零配件供應與物流這兩個重要能力。上海是中國著名的鋼鐵企業——寶鋼所在地;上海臨港地區毗鄰洋山港這一全球吞吐量最大的貨運港口,整車既能直接透過海運輻射日本、韓國等東北亞高階消費市場,也能直接透過長江水運輻射中國內地主要省會城市。而美國汽車的上下游產業鏈幾乎全部分散在全球市場,無法依靠自身完成整車生產。
第二點,中端製造業VS高階製造業
換句話說,是要滿足勞動力就業,還是要升級製造業。富士康此次投產美國的8K液晶皮膚,屬於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總體上對勞動力需求有限;美國的勞動力成本約是東亞地區的2~5倍,雖然美國低廉的能源和土地成本能抵消部分人工成本,但缺乏成熟的技術工人也導致美國的液晶工廠難與東亞地區的液晶工廠競爭。而且,美國州政府的財政平衡也是問題,如果州長連任失敗,恐怕難以實現川普政府提高就業的目標。
特斯拉所屬的電動車產業則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超級工廠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與上海正著力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不謀而合。
上海近日釋出的“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明確,以嘉定、臨港等汽車產業集聚區為依託,吸引世界知名外資汽車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及高階整車專案,支援高效能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部件配套專案落地。顯然,中國已然為高階製造業的崛起做好了一系列長遠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