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譯文】2040年全球趨勢(一)

綠盟科技發表於2022-01-06

摘要

本文為國家情報委員會提供的第七版《全球趨勢》報告。《全球趨勢》自1997年以來每四年出版一次,旨在評估未來二十年影響美國戰略環境的關鍵趨勢和不確定性。

《全球趨勢》旨在為每屆政府的決策者制定國家安全戰略和應對不確定未來的早期階段提供分析框架。我們並非意在對2040年全球趨勢作出具體預測,而是立足長遠,展望未來,幫助政策制定者和人民為應對一系列可能性做好準備。

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探討四個核心領域的結構性力量:人口統計、環境、經濟和技術。我們之所以選擇這些領域,是因為它們是構建未來動態的基礎,範圍相對普遍,而且我們可根據現有資料和憑據提供具有合理置信度的預測。其次,分析這些結構性力量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與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從而在三個分析層面對新興動態產生影響:個人與社會、國家和國際體系。本節的分析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人類在未來做出的選擇可能發生變化。

本文側重於識別和介紹每個層面的關鍵新興動態,包括驅動因素和未來演進。最後,介紹了幾個關鍵不確定性,並基於這些不確定性構建了2040年五個全球未來場景

導言

在過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為全球敲響了警鐘,提醒世人關注其脆弱性,而且也揭示了內在風險高度的相互依賴性。在未來的幾年和幾十年,世界將面臨一系列更嚴峻的全球性挑戰,例如,疾病傳播、氣候變化以及新技術和金融危機帶來的破壞。

這些挑戰將反覆考驗社群、國家和國際體系的恢復能力和適應性,有時會超過現有體系和模式的承受能力。當前和未來的挑戰與機構和系統的應對能力之間日益不對等,很可能引發各層面的更激烈的爭論。

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隨著人們基於現有和新的突出身份聯合志同道合的群體尋求安全感,社群分裂愈加嚴重;各區域的國家都在想方設法滿足各種需求和期望——聯絡更緊密、城市化水平更高、人民更強大;國際體系更有競爭力(部分原因是來自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同時也面臨更大的衝突風險,原因是國家及非國家層面的攻擊者利用新的權力來源,對在過去幾十年中用於維護穩定的長期規範和制度進行破壞。然而,這些動態並非總是一成不變,我們設想了2040年世界上可能出現的從民主復興到為解決共同挑戰進行的全球合作轉型等各種情況,這主要取決於這些動態如何相互影響以及人類作何選擇。

本報告圍繞五個主題展開。

全球挑戰

首先,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如氣候變化、疾病、金融危機和技術顛覆,或將在每個國家和地區更加頻繁和激烈地上演。這些挑戰將對國家和社會產生廣泛的壓力,造成災難性衝擊,而我們往往無法界定直接的人為因素或始作俑者。當前的COVID-19疫情是自二戰以來最重大且最獨特的全球性混亂,對衛生、經濟、政治和安全的影響將持續數年。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的影響可能加劇窮國的糧食和水不安全,增加移民移徙,引發新的健康挑戰,並破壞生物多樣性。新技術將以更快的速度湧現和傳播,對各項工作、行業、社群、權力及人類存在的意義帶來深刻影響。全球移民的持續壓力——截至2020年,超過2.7億人移民到別國,比2000年增加1億,為移民來源國和接收國帶來人員流動和影響方面的管理壓力。

這些挑戰將相互交織,接踵而來,有時會難以預料的方式出現或相互作用。要保障國家安全,各國不僅需防禦軍事威脅,還要應對這些全球的共同挑戰。

分化

其次,社群、國家和國際體系日益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瞭解決這些跨國挑戰的困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隨著通訊技術和貿易的發展和人口流動的日益增加,世界各地的聯絡越來越緊密,而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卻變得更加分化。當前,資訊環境高度互聯、城市化程式加快,經濟體之間互相依存,這意味著日常生活的大多數方面,如財務、健康和住房,將一直保持更緊密的聯絡。2018年,全球物聯網裝置達到100億臺,2025年預計增加到640億,2040年可能高達萬億,所有這些裝置都實時監控。同時,這種互聯互通將有助於提升效率、帶來便利,提高生活水平,但也會在各個層面製造和加劇緊張局勢,例如在核心價值觀和目標方面導致社會分裂,可使政府透過數字壓制控制人群。隨著互聯互通的橫向深入和縱向擴充套件,很可能會隨著國家、文化或政治偏好而變得越來越分裂。此外,人們可能會被資訊孤島吸引,這些資訊孤島由志同道合的人組成,會強化人們的信念和對事實的理解。同時,隨著經濟和生產網路的發展和多樣化,全球化可能會持續下去,但也會進行轉型。所有這些力量表明,世界既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又朝著不同方向分裂。

不平衡

跨國挑戰的規模日益擴大且分裂帶來了新影響,這些正在超越現有系統和組織的承受能力,這就凸顯了第三個主題:不平衡。在各個層面上,挑戰和需求與作出應對的系統和組織越來越不匹配。包括組織、聯盟、規則和規範在內的現有國際體系在應對複雜全球挑戰方面難以發揮作用。

COVID-19疫情鮮明地展示了衛生危機在國際協調方面的薄弱,以及現有機構、資金水平和未來衛生挑戰之間的不協調。在國家和社會中,人們的需求與政府和公司提供的服務之間可能長期存在不斷擴大的差距。從貝魯特到波哥達再到布魯塞爾,人們越來越頻繁地走上街頭,對政府滿足各種需求、議程和期望的能力表示不滿。由於這些不平衡,舊的秩序——從制度到規範再到治理型別——不堪重負,在某些情況下作用下降。各個層面的行動者都在想方設法就如何構建文明的新模式達成一致。

競爭

隨著不平衡現象的加劇而出現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社群、國家和國際社會會展開更激烈的競爭,導致社會、國家和國際層面日益緊張的局面、分裂加深,而且競爭更激烈。許多社會在身份歸屬上的分歧越來越大,面臨更大的分裂風險。隨著各國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社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將持續緊張。因此,國內政治可能變得更加動盪,更有爭議,任何地區、思想體系或治理體系似乎都無法倖免,也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在國際層面上,中國對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提出挑戰將使地緣政治環境的競爭日益加劇。大國正在爭先恐後地建立和利用新規則。

這場競爭正在資訊、媒體、貿易和技術創新等領域展開。

應對

最後,適應將是全球每個行動者的必備能力和關鍵優勢。例如,氣候變化將迫使幾乎所有國家和社會適應全球變暖。有些措施簡單易行,成本不高,如恢復紅樹林或增加雨水儲存;還有些則像建造巨大的防波堤和規劃大量人口遷移一樣複雜。應對人口結構變化也需要採取廣泛的適應措施。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由於缺乏自動化和增加移民等適應性戰略,經濟增長將面臨制約。技術是透過適應獲得優勢的關鍵途徑。例如,若國家可利用人工智慧提高生產率將擁有更多經濟機會,政府可提供更多服務,減少國債,為老齡人群提供部分資金,並幫助一些新興國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人工智慧等技術帶來的利益將在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不均衡地分配,更廣泛地說,適應可能會揭示並加劇不平等。要實現最佳適應性,國家或可建立社會共識和對集體適應行動的信任,並利用非國家行為體的相關專門知識、能力和關係作為國家能力的補充。

該版本的《全球趨勢》分幾個階段對未來進行分析。

首先,分析人口狀況、環境、經濟和技術中的結構性力量,這些力量可構建未來世界的趨勢。

第二,分析這些結構性力量和其他因素以及人類響應對社會、國家和國際系統的新動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第三,設想2040年遠期未來的五個可能場景。

這些場景會涉及上述關鍵主題。

譯者宣告

由綠盟科技部落格與安全加社群小蜜蜂公益翻譯組合作完成,免責宣告及相關責任由安全加社群承擔。

文章資訊

本文來源於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