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精益生產,為什麼別人行我就不行?

天行健精益生產發表於2022-07-07

很多企業,看了西門子、ABB、豐田、海爾、南瑞集寶等一些先進企業的車間現場精益管理。透過用手機拍照、詢問一些關於精益生產系統、流程、廣告牌等資訊,就在自己的企業成立。

形式、看板內容、獎懲制度、設定精益角度甚至看板貨架都完全一樣。

可是過了一年兩年,自己的車間現場一直沒改變,感覺精益生產不適合自己的行業。

但是很快,當看到同行精益生產也在大放異彩的時候,不得不令自己魔怔起來...

從事精益生產多年,也看到了幾家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中的起起落落、成功與失敗,也和同行交流了一些原因。

領導不重視

決定精益生產成功的不是精益工具和技術,而是精益文化和氛圍的建立。負責文化和氛圍的人,當然是這個組織的老闆和領導者。

文化空而不空,氛圍有而不在,高層領導是否參與精益改進工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高層領導是不是經常去一線現場,看到有什麼改進的地方,會拍員工肩膀鼓勵?高層領導會堅持參加員工創造力提升分享會嗎,會拍手叫好嗎?高層領導會參加改善積極分子頒獎儀式嗎?

當在精益改善之初遇到短期陣痛時,高層領導是鼓勵還是盲目?把精益生產看作是一個終身組織的問題,或者是目前的權宜之計.....如果精益管理是不成功的企業,不妨對比一下上面,問問自己。

實施方法不對

解決了文化和氛圍的問題,我們就來說說精益實現的順序。

第一,是開精益動員會,掛橫幅,大張旗鼓宣傳我們要實行精益生產而不是在內室裡孕育,沒有人認識她;

第二,是先鼓勵,這樣可以鼓勵精益先鋒。頒佈精益完善激勵制度,在企業最顯眼的地方張貼精益先進員工的大幅照片,企業親自頒獎等等;

第三,是先試點。改革之初遇到強大阻力是正常的,所以人員和專案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擇相信精益管理的力量,願意挑戰自我的人加入第一改進團隊;選擇見效快、改革意識高的車間現場開展精益專案尤為重要。

第四,以上所有流程都需要一個經驗長的師傅帶路,時刻答疑解惑,監督執行。

簡單的事情沒有堅持

書本上有精益的工具和技術,看板模式和填充規則在其他企業也看到和學習過。為什麼不能成功?

為什麼不能把別人的整個流程、系統、看板複製回來,因為你不知道背後的小細節!

別人在現場設定3塊生產看板,你也根據葫蘆畫設定3塊。

但仔細看看。人們豎起看板已經10年了,看板上的資料每天還在準時更新。你才立了半年,資料是三個月前的。看,木板還是又髒又髒。

幾年來,還有人堅持每天在現場討論解決生產一線反映的問題。你能堅持幾周?

人們檢查現場6S,TPM,第一次和最後一次質檢,但他們有條不紊,堅守原則,剛正不阿,我們幾個星期後就開始數水果,經銷商輪流做...

精益生產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雞毛蒜皮的小事。看板的維護、資料的更新、例會的持續性、檢查的嚴肅性、獎勵的公平性等。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高層領導的不斷監督。

精益工具技術不專業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定位。釣魚有釣魚的技巧,破蛋的壓力,跑步的訣竅,精益生產也有。

比如生產做的6S,恐怕沒人知道。整理整頓工作現場,分清要什麼不要什麼,只保留有用的東西,去掉不必要的東西。做好管理的標記,知道東西,裡面有一些技巧。

快速換模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混流生產的前提和小批次多頻單件流的實施,境外時間準備、工裝設計技巧等成為精益生產從業者必備的技能;

看板管理,看板包括計劃看板、資訊看板、在製品看板等。這是實現pull 生產的硬控制方法,因為軟指令無法控制;

準時制生產,只在需要的時候,根據需要的數量生產需要的產品,不多一件,不少於一件,追求非庫存的生產方法,這是精益生產最高階別的生產方法。

當然還有一系列精益配套工具技能,比如工時管理,TPM,TQC,計件率管理,節拍,蜘蛛俠,拉,推,單件流,SOP,首末檢,供應商管理,倉庫VMI管理,產銷協調,物料配送管理等等。

透過精益生產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等技術層面的專業指導,幫助員工開展各種精益改進工作。

未正確處理精益衝突

想象一下下面的場景:

一個大領導:時間緊,材料不齊,先說一下;

一個大領導:一天維護一次資料太麻煩了,改成一週一次;

一個大領導:不搞那種招搖的“精益”,做點實事(他所謂的);

大領導:組長必須一件一件上線工作,每個人都必須到場...

精益生產向更深層次的推進,必然觸及生產上游環節的營銷和研發,建立產銷協同機制的銷售與運營計劃,需求計劃大面積不精準,精益生產所倡導的JIT和單件流無從談起。加強研發生產協同,改進產品開發流程,重視產品源頭工作。產品質量、成本、效率都是設計出來的,不是生產。

精益生產向更深層次的提升,必然觸及生產下游供應商。推廣精益供應鏈管理,在供應商之間建立真正的合作伙伴關係,加強供應鏈整體合作意識,降低牛鞭效益。

將精益生產向更深層次推進,必然會觸及企業的其他服務或資源提供部門,如精益辦公、精益財務、精益物流等。,否則也會嚴重阻礙企業精益管理的轉型和深化。

如果組織的領導不能正確看待這些相關的問題,認為是精益生產就去找麻煩,那麼精益到這種地步的改善就會消亡。

所以,這個工廠,這個企業,繼續在緊巴巴的螺螄殼裡慢慢走。

另外,要重點提醒。做精益之前,組織必須清理當前戰場:有沒有組織信任?有組織公正嗎?組織的承諾實現了嗎?有沒有組織共情?

如果沒有,我們先做這些事情,然後進行精益改進。否則,我們無法判斷精益的改進是否不成功,或者原始文化是否不允許任何管理的改變!

幾十年了,為什麼豐田還是精益生產的鼻祖,因為我們學不到他們在空中存在著什麼!

精益生產在於精益而不是生產;精益不是技巧,而是氛圍。它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精神、文化和態度。

看似簡單的5S,國內有幾家企業能認真做十年,能堅持做下去的都是背後的管理心態!(結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5298/viewspace-290466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