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那會經歷過很多所謂創業公司,和很多朋友經歷過畫大餅,洗腦以及公司上市原始股這樣的承諾。當你正在趟過這些謊言你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能信這些鬼話的也只有涉世未深的畢業生了。小公司裡真的就是十幾二十幾個精英帶你一路向前?沒有辦公室政治?呵呵,金庸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經濟下滑的今天小公司的老闆能不拖欠的工資你就燒高香吧。
作為一個曾經畢業就信了大公司是螺絲釘,小公司鍛鍊人的鬼話的過來人,希望才畢業的朋友不要再去趟這個坑。
記住:名企的經歷就是名校學歷!
大公司就真的是個螺絲釘?要知道大公司是由N多個子公司/部門組成,每個部門下面有n多個TEAM,每個team就是一個個小公司。
缺人的時候你指望別的部門的人給你幹活?做夢?加班去吧,看書去,學新技術去。該折磨你的磨難你一個都少不了。關於創業,全team都知道我會接私活,然後呢?大公司誰會關心你做一個小app,或是賺了什麼小錢。隨便接一個單子都爆你家幾套房子,你那破玩意誰不會做。一句話你要想混哪兒都能混,你要想學大公司還能攔著你不讓你進步?
你周圍的這些人的生活就決定著你未來的模樣。大公司里名校出身,碩士博士遍地爬。富二代不想接班在公司學經驗也不在少數,技術大牛哪個部門沒有幾個坐鎮的?這些是小公司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完善的制度和龐大高質量的人脈網路,比起一大堆老公是老闆,老婆是產品經理,小姨子是銷售總監的家庭小作坊,大公司是完完全全的正規軍,制度先放一邊,不說別的,該有國家福利你一毛錢都不會少,讓你走的時候該賠的錢也夠你在家宅半年。小公司呢??
人少大牛更少。你可以說你們那公司裡誰誰曾經是哪裡出來的大牛。這句話就已經暴露出你的大公司的情節,因為他是XX公司出來的,所以他是大牛。如果一個傢伙沒有名企經驗,幾十年就在各個小公司裡打轉但是就是各種牛逼,說實話,這話你自個信嗎?
你要是個小公司出身,假設你技術牛逼/人脈廣泛。對不起,縱使有幾個識貨的獵頭願意挖你,但是也有HR因你的出身壓低你的入職工資,不要覺得欺負人,你要不是名校畢業壓的更低。如果你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公司出身,你只要把簡歷掛網上獵頭就能把你的電話打到爆,即使在知乎這樣的平臺上你回答個問題也會有很多人在後麵點贊,沒人關心你是誰?沒人聽你說自己有多牛逼,只是因為你鵝廠/貓廠的人。社會價值取向就是這麼勢利。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這就是現實。
選公司
一.大公司VS大公司
如果手裡有幾個大公司的offer該怎麼PK?比如狼廠的,鵝廠的,美團的,360的,小米的,京東的,這個之間改怎麼選?
1.核心業務優先
因為大公司好但不是什麼都好,每個巨頭都會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和專屬領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比如說阿里的電商基因,騰訊的社交基因,百度的搜尋和資料基因。這些都是大公司的看家本事,是他們市值的主要來源,都會死死看住,並投入最主要的資源。
如果你手頭有兩個大公司的offer,一個是核心業務,一個是非核心業務。那麼通常要選擇去核心業務,因為這意味著錢多、資源多、內部話語權強、上升通道通暢等等。非核心業務部門就比較不好說,比如說像當年的騰訊微博和搜搜,百度的百伯和愛樂活,阿里的阿里雲和來往。今天的阿里雲和當年的阿里雲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當年的阿里雲是解散過的。
像我上面所說的這些業務,如今很多大公司都已經不在做了。所以,在進行這樣的業務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大公司的業務有幾個戰略走向,什麼是他們吃飯的傢伙,什麼是阻擊性業務,什麼是常識性業務。
我們說大公司資源多錢也多,當方向看不清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同時孵化幾個十幾個方向的業務。這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和天使投專案沒什麼區別,萬一哪個成功了呢。但是,大公司孵化這樣的專案,老闆通常給你的時間不會太長。如果資料不錯,接著投,如果不行,立刻裁撤。而且在這樣的專案中,因為不是大公司的核心業務,他們的人員儲備也不多,所以很多職位會通過社招來解決。這時候如果你覺得這是餡餅砸中了你,那真的就有點一廂情願了。
2.看核心職能
其實和業務有基因是一樣的,大公司的職能也是有基因的。我們說網際網路的三大職能,技術產品和運營。其中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這些口口相傳的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主營業務的一種必然需求。百度的搜尋需要技術比較多,電商就會要求運營強,社交要求產品體驗好。
這些都不是誰拍腦袋就能定的,而是在企業長期發展中磨合出來的基本傾向。一旦這種格局形成,我們對於組織文化、對於績效文化就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它決定了在內部運作中的話語權和資源的分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產品導向、技術導向還是運營導向。如果說你拿到了幾個大公司的offer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能領域來做一個比較,畢竟誰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部門是公司的主導部門。
小公司VS小公司
那麼我們接下來說說第二個場景,如果說都是小公司或者都是創業公司的offer該怎麼選。其實在目前的情況之下,創業市場真的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不光你難選,其實投資人也難選。這個部分靠眼力,部分靠人品。人品我真的沒有辦法教大家,所以還是練練眼力吧,這個也叫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1.選團隊
相比上面的因素,這個其實最難選,也最難講清楚。畢竟模式太多,變數也太多,所以在這裡只能給出一些大致的標準。
2.選創始人
在選擇團隊的時候,我覺得首先需要看創始人。我們做過非常多樣本的一個統計,在c類公司,創始人對於公司的重要性超過8成,這絲毫不為過,也算是榮辱成敗繫於一身。所以對創始人的選擇要點有以下幾個:
(1).傳統行業出身的創始人通常不選
因為網際網路的玩法和傳統行業的差別太大,等創始人自己轉過身來,公司早就黃了。
(2).想趁創業浪潮起把哄的創始人不選
我們看過一個市調,採訪了超過500個創始人,結果是相當的觸目驚心。對於這些創始人來講,當能夠拿到20萬到30萬的穩定年薪時,有19.2%的創業者會選擇放棄創業。當這個數字上升到30萬到50萬的時候,又會有36%的人選擇放棄創業去打工。真正到百萬年薪還不改初衷的,只有0.2%的人,而這個0.2%大致也吻合創業公司成功的概率。因為拿不到50萬年薪而出來創業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網際網路的loser,也就是失敗者,如果你跟著這樣的創始人,結果肯定是不言自明的。
(3).投資人兼創始人的通常不選
因為他外面事情太多了,不會只做這一個事情,而對於網際網路創業來講,如果沒有全情投入,事情基本是做不成的。
(4).有過連續創業經歷的會加分
因為即使之前的創業並不成功,但一則他有著過人的勇氣,二則之前的失敗經歷會讓他少走許多彎路,你跟著他去做這個事情,自己的試錯成本會小。如果是之前有過成功創業經歷的,那就更好了。
(5).有過大公司背景的創始人可以謹慎加分
他之前的人脈、資源和訓練,都是創業的重要條件。當然從大公司出來的眼高手低的也有,但總的來講,有大公司的背景再出來創業是利大於弊的。
(6).選擇有情懷的創始人
因為網際網路創業確實是需要一點情懷的,需要有一點改變世界的勇氣。如果只為名和利而創業,通常是很難堅持下去的。當然情懷這個東西不能當飯吃,有情懷還要有實現情懷的腳踏實地。那麼大家會說怎麼去判斷情懷,其實判斷這個東西也並不太難。你看一下創始人在關鍵利益點上的選擇就知道了。比如說這樣的關鍵利益點包括公司的期權值、公司的股權結構,瞭解一下老闆在創業過程當中自己實際拿多少工資,在b輪的融資之前有沒有套現,老闆自己有沒有往裡投了像樣的錢等等等等。這樣的判斷其實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如果你實在不知道,那你只能找我來單獨諮詢了。
3.選商業模式
相比上面的因素,這個其實最難選,也最難講清楚。畢竟模式太多,變數也太多,所以在這裡只能給出一些大致的標準。
1.首先這個模式必須要解決痛點,比如滴滴,痛點切得就很直接,就是解決大中城市出行難的問題。比如團購,C端痛點切得還可以,就是價格和便利,但B端痛點就很難說了,犧牲利潤的方式得來的大部分是價格敏感的客戶,一旦價格優勢不在,立刻作鳥獸散,形不成有效回頭客流,這無異於是飲鴆止渴,除非做成全產業鏈平臺,否則團購業務單獨規模化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渺茫的,這也是最近為什麼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
2.如果有巨頭已經深度介入的領域就算了,比如現在的大搜尋,整合的電商平臺,範社交領域都有巨頭深度介入,在這些領域創業通常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3.屢次被實踐證明不可行的就不要蹚渾水了,比如職業化社交,這麼多年起起伏伏,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出來。包括進入中國的LinkedIn,在中國的發展我就極度不看好。
4.傳統公司辦的網際網路分支就算了,因為雞是沒法同鴨講的。現在有很多房地產公司,傳統的物流公司,包括服務類公司,一直在做網際網路的分支,但我對他們的前景一直並不特別看好。
5.商業模式太大太空,動不動就要建平臺的,需要非常謹慎的選擇。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除非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否則平臺型的模式很難做起來,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也是從一個細分領域慢慢摸索出來的,一上來就說要建入口級、平臺級模式的,要麼是忽悠,要麼是夢遊,你可以給他鼓鼓掌,然後拍拍屁股離開。
最後
大家理性面對創業小公司,或許你聽到的雞湯,為你編制的夢想,都是精心策劃的謊言,真正想創業,靠譜的公司是不會找應屆生的。你拿青春賭明天,但你的青春是回不來的。能去大公司的,還是優先選擇大公司吧,如果暫時的技術問題,拿不到大公司的offer。也要正視中小型公司的選擇!努力把自己的技能提高,才能把選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裡推薦一下我的前端學習交流q.u.n.:731771211,裡面都是學習前端的,如果你想製作酷炫的網頁,想學習程式設計。自己整理了一份2018最全面前端學習資料,從最基礎的HTML+CSS+JS【炫酷特效,遊戲,外掛封裝,設計模式】到移動端HTML5的專案實戰的學習資料都有整理,送給每一位前端小夥伴,有想學習web前端的,或是轉行,或是大學生,還有工作中想提升自己能力的,正在學習的小夥伴歡迎加入學習。
點選: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