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一朋友交流,他說一個表弟明年就要畢業了,馬上面臨找工作,是去一線城市找大公司的工作好,還是留在二線城市中小公司發展好。我說,去大公司好。為什麼會有這個結論,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我的一些感受。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企,當時抱著“逃離”上海的想法去了二線城市的分公司,但是管理文化氛圍跟總部幾乎都是一樣的,這份工作經歷對我後面的工作不論是做事風格、習慣上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後面陸續進入國企,民企,再進入初創公司,從公司規模上可以說各種型別的都有過體驗。下面從環境因素,平臺效應因素等幾個角度說說自己的感受。
1. 環境因素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大家熟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還是令我們中國人擠破腦袋的“學區房”現象,都說明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公司與大公司的環境差異首先體現在人員的素養、水平上。大公司的准入門檻相對高一些,所以人員的素質、水平也相對要高一些,如果你周圍牛人比較多的話,跟牛人待久了,你也可能慢慢就步入牛人之列了——“近朱者赤”。而小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為了儘快招人幹活,往往人員的素質、水平會良莠不齊,你可能很難找到一個各方面讓你信服,想跟著他學的真正的“牛人”。
其次在制度、流程規範上。大公司在制度、流程、規範方面相對健全完善,不論是人事管理還是日常合作分工都比較明確,你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因為都給你安排好了),處理什麼事情應該找誰,都有章可循,有人可找。而在小公司,可能很多人感覺的就一個字——“亂”,人員職責、分工、許可權沒有明確定義,沒有人引導,不知道在什麼階段應該幹什麼,或者怎麼幹,明明是個小兵,老闆卻恨不得你是個全才,啥事都希望你能搞定。有人把在大公司工作比喻是做一顆螺絲釘,而覺得在小公司才能鍛鍊綜合能力,但我覺得在一定的階段,螺絲釘似的工作才能讓你在專業能力上面得到更大的提升,而小公司所謂的綜合能力,往往演變的是“打雜”能力,老闆為了節約成本,充分發揮(壓榨)每個人的能力(價值),往往一人要分飾多角,比如做人事的既要管招聘,又要管行政,甚至還可能被拉去監督專案進度,很難讓你在一個專業的領域深度成長。
再次在產品規模上,大公司產品的日活規模可能少則上百萬,多則上億,不論是在技術實現還是產品運營上,都需要較高的要求與水準,你在其中能學習的技能與套路是小公司日活幾千或幾萬的產品規模無法比擬的。
最後在文化氛圍上,一般大公司都有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包括周圍人的工作風格、習慣,都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我現在的不論是寫程式碼,還是寫文字,都會反覆檢查好幾遍的習慣就是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養成的。因為你的每一行程式碼你的leader可能都會仔細幫你review,找出有問題的地方讓你反覆修正直到合格,你的每一封郵件都會被別人(在外企很多時候還包括美國人、印度人)認真檢視,所以促使你在發出前會仔細核查是否有遺漏的點,是否存在錯別字或語法錯誤,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種反覆檢查的比較嚴謹的做事風格。而在小公司,一般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很多事情的處理都比較粗放,缺乏對細節的把握,你很難從企業文化氛圍上受益。
如果用游泳來比喻大公司與小公司的差異,我覺得大公司就像是一個掌握各項泳姿、動作標準的游泳運動員,有規範有節奏,從而遊得更遠;而小公司則更像一個會“狗爬式”的鄉下野孩子,雖然路子野,但有效——儘管比較費力,但是能遊起來,但能遊多遠,得看方向對不對,人能不能堅持。
2. 平臺效應因素
現在有些企業招聘,都明確要求畢業院校必須是985、211,甚至有些崗位直接面向BAT。前不久看到一個案例,上海交大碩博畢業因本科不是211,而被招聘企業直接拒絕。
現實就是這樣,看背景,看出身。名企工作與名校畢業一樣,對後面的跳槽都會有較大的加分與優勢。從小公司跳大公司難,但從大公司跳小公司就容易很多,見過許多阿里系的普通技術人員跳到中小企業做技術管理者的情況。
名企光環,除了對後面的就業與跳槽方面具備優勢,在社會活動上也具備一定的優勢,比如現在很多技術書籍,相當一部分出自阿里系,不是說非阿里系的人不具備這個能力,而是因為有著阿里這個名企光環,出的東西更容易被人接受與認可,儘管不一定水平有多好。
3. 什麼人適合去小公司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去大公司,那麼什麼人適合去小公司呢?我覺得可能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自己在某個領域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長,具備了獨當一面或者懂得如何帶領他人來做事情的能力,這種情況一般是為了追求高薪或對某個領域或公司比較看好,有自己想法的人;另一類是目前還不具備進入大公司的資本與能力的人,人總得工作與生活,所以不得不先進入小公司成長,但這部分人除非自身公司發展特別好,否則還是應該盡力往大公司靠,努力進入大公司體驗其管理模式與文化氛圍,對你整個職業生涯是有很大幫助的。
4. 選擇什麼樣的小公司
選擇什麼樣的小公司比較好,雖然很多時候也沒有太多的選擇,畢竟好的小公司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如果有的話,我覺得還是盡力選擇滿足如下四個條件的小公司比較好。
- 靠譜的老闆。小公司的管理文化與前途基本由老闆的品質與能力決定,所以一個有能力、靠譜的老闆是第一要素。
- 高水平的管理團隊,技術、管理、營銷各方面。管理團隊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只有一個穩定的各方面成熟的團隊,成功的機率才會大一點,你在裡面能獲得的成長空間也更多一些。
- 產品專案具備長遠發展的潛力。企業經營就是做一個別人願意花錢購買的產品,並尋找一個將產品源源不斷賣出去的方式,所以產品是不是剛需,有沒有人買單,能不能長久很重要。
- 可靠的資源與渠道。有可靠的資源與渠道,才能將產品源源不斷地賣出去,企業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
以上四點從上往下重要性依次遞減,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的小公司應該是極少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按從上往下的重要性進行選擇。
另外進入小公司,可能常見的一個東西是期權,期權具備一定誘惑力,但是也要理性看待。如果以上四點都靠譜,沒有期權也能獲得很好的鍛鍊與成長,如果不靠譜,那麼就算拿了期權大概率也是一個美麗的夢,看起來很美好,但不會成真的那種,所以面對期權(畫餅),也要保持理性。
5. 職場沒有伊甸園
最後,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不存在職場的伊甸園,只有自己不斷成長,進步,自己強大了,才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推薦閱讀
本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空山新雨的技術空間”
作者:空山新雨
歡迎關注,一起交流企業技術實戰與管理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