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黑箱:理解產品和商業的邏輯

釋懷發表於2015-07-03



一、創業是一個黑箱,學會去了解黑箱裡面的原理

先給大家講個笑話:一漂亮性感無敵的女神同事,其老公給她送午飯,沒說話放下就走了。新來的男同事問 : 那是誰?她 : 送外賣的。問: 沒給錢?她: 不用給,晚上陪他睡一覺就好了……男同事若有所思……
第二天,男同事為她帶了四菜一湯的午飯,整個辦公室轟然大笑……

所以說不要在淺層觀察後,就貿然複製別人的商業模式,你不知道人家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儘管是一個笑話,是不是也和我們在很多科技媒體上看很多專案的心態很像?我們其實並不明白這些專案後面真正執行的機制。

創業是一個黑箱,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就只有產品和服務,但是產品和服務是最表面的東西,有人從黑箱裡面進去,最終做成個上市公司,有人從黑箱進去,結果沒做成。每一個從黑箱裡面經歷過一次的人可能感受到和理解到的也不盡相同,所以你也不要期望從一些個別創業者的分享中去了解黑箱中的全貌,並且事後總結也未必一定是客觀的。

但是創業需要儘可能的去理解黑箱中的原理,黑箱裡面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二、黑箱裡面關鍵-團隊-商業化-節奏路徑策略

1.團隊

事為先,人為重

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時候創業者往往在早期把過多的經歷放在事情上,這個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你會很多專案大部分的瓶頸都出現在人上,人的發展速度沒有跟上事情的發展速度;或者合夥人之間或者和團隊之間出現了問題和分歧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都會讓公司的發展速度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所以永遠要去找團隊最需要的人,即使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不能讓團隊成為發展的瓶頸。

2.商業化

1)產品和商業化

產品對應於需求,你找到了一個你認為值得去滿足的需求,你做了一個網站或者APP,或者一套體系來滿足這個需求,產品往往是一開始的一個切入點。有些產品先天和商業化緊密結合,比如電商,但是還有很多專案,大部分產品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和未來的商業化是兩個環節的東西。所以大部分專案都會經歷兩個過程,通過找到合適的需求點找到合適的產品切入點,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再通過合適的商業模式進行變現。所以在創業前需要深刻的思考自己專案的產品型別,因為不同的型別商業化的路徑也不盡相同。

2)商業的路徑

商業化永遠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去低成本實現規模化。

不同專案的發展路徑不同,發展路徑不同,商業化的路徑也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專案產品和商業是先天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離錢近)。不同的商業化路徑專案發展的策略也會不太一樣。比如想做平臺,可能早期產品會追求使用者規模,早期可能就是如何去快速低成本去實現規模化的臨界點,並且在過程中不斷思考和嘗試商業化;有些模式可能一早就有現金流,這樣的專案在過程中可能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不斷提高效率,提高商業化的效率,如何快速的實現規模化。不同的商業化路徑你在不同階段需要關注的核心運營指標也是不同的。明確商業化路徑可以更好的去實現

3)理解商解

理解商業的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這個比你做產品的能力還要重要。你在創業之時可能沒有把商業想清楚,使用者數不等於錢,App的下載量也不會自動變成錢,商業其實本質就是如何通過你的產品實現商業價值的邏輯。所以先把商業想清楚一定是好事,當然你也要明白不同的階段你可能會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盈利。商業模式有好壞之分,也有階段之分。

理解商業就是在理解商業和你滿足使用者需求之間產品的邏輯:你在做產品之前我覺得先要把兩個問題想清楚:使用者為什麼要用你的產品,產品解決什麼需求,目前他們這種需求的解決方法是什麼樣的,這種解決方法有哪些問題,自己的方案和他們相比的優勢在什麼地方;二是你將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賺錢,從誰身上賺錢,他們願意付費的痛點是什麼?當然我相信所有的創業者可能也都明白這兩個事,但是關健是,你期望的使用者群是誰,你是否真正瞭解你的使用者群,還是基於自己的邏輯為你的使用者設計產品?向你付費的人他們真實的需求你是否瞭解?

雷軍說風口上的豬,但是創業未必都能找到那個最大的風口和那頭豬,其實創業未必要成為Facebook/阿里巴巴才算是成功,只要能夠為你的使用者實現價值,並且公司也能實現商業價值,員工也能得到他們滿意的工資,這就是成功的商業,如果運氣好點,你也許有機會成為Next Big Thing 。

3、節奏路徑策略

創業者一般都有個遠大的夢想,但是也需要明白遠大的夢想不是一步到達的,所以是個長跑。理想是由多個現實的目標來實現的,所以一個很好的節奏感其實是分解目標和階段的能力。好的節奏感能夠讓你的團隊有階段性的成就感,也會讓你的團隊成員有一個清晰的願景。

團隊的節奏感也會讓團隊成員變得有節奏。如果有一天發現團隊變得迷茫了,那一定要回頭想想,大家真的自己每天工作的目標和願景是否真的清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一定要重新調整好節奏。

產品、運營和市場都是為商業服務的,所以從目前的階段到你希望達到的狀態的路徑和策略是最重要的,產品的節奏,運營的節奏,市場的節奏都是緊密結合。別人可以抄襲你的產品,但是不能抄襲你後面對於公司發展的策略和路徑。

三、創業價值觀

什麼是價值觀?個人對於價值觀的一個簡單的理解就是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比如有人覺得健康最重要,家庭第二,工作第三,當你有了價值觀之後,在不同事情出現衝突時,你更容易去分別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同樣,創業也有價值觀,對於創業什麼最重要,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幾個:健康,團隊,客戶,前兩個是公司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你的價值觀不同在公司發展出現問題的時候你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創業一定要有正確的創業價值觀。

四、比創業更重要的事情:不忘初心

創業應該全身心投入,但毫無疑問還有比創業重要的東西,比如健康,比如親情,比如快樂的工作狀態,合理的分配時間也許能夠達到更好的效率。

有時候你發現上面所有的東西你都做好了之後,可能還是不一定能實現你預期的成功,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享受創業的過程比去追逐大家眼中所謂創業的成功更加重要,不忘初心!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