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後臺系統產品邏輯全解析

普通程式設計師發表於2019-04-26

電商後臺是業務要求較高的產品,當前臺產品或業務人員提出需求時,有經驗的後臺產品經理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畫原型、設計功能,而是分析要實現需求涉及哪些模組,需要協調哪些子系統對接。所以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對產品整體架構比較清楚,能從系統整體角度考慮功能的合理性,在平臺層面為未來可能的業務發展進行規劃和設計。

一張完整的架構圖非常重要!

好的產品架構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決定了是否能夠承載業務的發展,就如同地基之於高層建築。由於商業性質決定了電商業務支撐系統必須具備穩定性可擴充套件操作便捷安全性強等特點,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架構時,應充分考慮到業務發展需要,儘量將各模組隔離,比如以商品模組建商品中心,以訂單模組建訂單中心等。只有在產品設計上有模組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技術在開發時才會考慮業務隔離,當業務調整、功能新增時,開發可迅速進行,避免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反覆發生。

我們現在的系統模組功能定義是否清晰、合理?耦合是否足夠低?

產品架構的可擴充套件性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會聽到開發講“不要寫死”——寫程式碼講究“可複用、可擴充套件”。對於產品架構來說同樣如此。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架構時,要思考未來產品迭代的方向,可能會增加哪些模組,從一開始就給以後的發展留下可能性。如果新產品還沒迭代幾個小版本,增加一些功能就需要整個頁面層級或技術架構推倒重做,那肯定是產品經理的問題。以網易雲音樂為例,從2013年雲音樂的1.0版本開始,一直更新到現在,APP的資訊架構和頁面層級基本沒發生太大變化。好的產品架構能夠支撐業務擴充,降低維護成本。

是不是經常聽到下邊的團隊要求重構系統?不能總怪業務模式在迭代

電商後臺產品架構設計要求產品經理非常懂業務。對於系統邏輯思維、整體業務認知以及發展的前瞻性,不同行業不同使用者群的產品經理在做產品整體架構時思路也會不一樣

針對一般電商業務,筆者簡單畫了一張產品模組示意圖,基本一些中小型電商公司的產品架構大致如此。除了圖中所示,現在很多電商公司開始轉型社交電商,採用UGC模式或直播電商,在產品架構上會新增資訊系統,實現資訊與商品的高度融合。

不瞭解業務或者不是非常瞭解業務,做電商系統設計將會非常困難!

電商後臺系統產品邏輯全解析

(1)商品中心:主要管理SKU(最小庫存單位)、SPU(標準化產品單元)、屬性(關鍵屬性、非關鍵屬性、銷售屬性)、類目品牌、價格等有關商品的資料。

(2)訂單中心:管理訂單型別、訂單狀態,收集關於商品、優惠、使用者、收貨資訊、支付資訊等一系列的訂單實時資料,進行庫存更新、訂單下發等一系列動作。

(3)支付中心:管理支付資料,呼叫第三方支付平臺介面,記錄支付資訊(對應訂單號、支付金額等),支付對賬。

(4)會員中心:主要管理使用者等級、使用者權益、積分、卡券等會員相關資訊,透過一系列滿足使用者心理、提高黏性的方法來實現開發新使用者、增加使用者活躍度的目的。

(5)排程中心:將訂單資訊轉化為發貨通知單,以及其他出入庫單,排程倉庫和物流進行發貨。

(6)促銷中心:主要管理活動相關,優惠券、滿減、專場活動、促銷專區等。促銷工具的開發對電商尤其重要。促銷活動的濫用易造成的使用者疲勞,怎樣推陳出新,給產品經理造成了很大挑戰。

(7)內容管理系統:主要是對使用者端進行頁面配置(Banner、ICON、Tab),配置首頁,自定義活動頁面,設定生效時效。

(8)評價中心:管理商品評價和使用者反饋。這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涉及一些敏感詞和敏感圖片的篩選,以及回覆內容管理。

(9)採購中心:管理SKU,當庫存預警時,及時生成採購單進行入庫。有供應商管理模組,主要進行供應商管理評級,發展新供應商等功能。

(10)財務管理:主要管理訂單、採購系統相關的財務資料,資料準確性要求較高。還需要負責對賬、清賬、統計等業務。

(11)WMS系統(倉庫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入庫、出庫、盤點等模組。WMS主要和排程中心進行資料互動,反饋出入庫狀態和庫存變動。

(12)物流中心:主要包括運費模板,負責運費管理(前端訂單、真實物流成本)、物流狀態儲存查詢(包括快遞100、菜鳥等關聯業務)。如果是跨境電商,還涉及和海關總署的對接,進行報關操作。

(13)風控中心:主要利用大資料進行使用者信用建設、反欺詐,避免惡意評價、刷單退款等操作,構建安全的電商購物環境。

可以把你面對的系統往這個簡單模型上套,有助於快速理解系統架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6438/viewspace-26426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