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面介紹學習的大多是線性表相關的內容,把指標搞懂後其實也沒有什麼難度,規則相對是簡單的,後面會講解一些比較常見的資料結構,用多圖的方式讓大家更容易吸收。
在資料結構與演算法中,樹是一個比較大的家族,家族中有很多厲害的成員,這些成員有二叉樹和多叉樹(例如B+樹等),而二叉樹的大家族中,二叉搜尋樹(又稱二叉排序樹)是最最基礎的,在這基礎上才能繼續擴充學習AVL(二叉平衡樹)、紅黑樹等知識。
對於二叉排序樹而言,本章重點關注其實現方式以及插入、刪除步驟流程,我們會手寫一個二叉排序樹,二叉樹遍歷部分的內容比較多會單獨詳細講解。
什麼是樹
樹是一種資料結構,它是由n(n>=1)個有限結點組成一個具有層次關係的集合。把它叫做“樹”是因為它看起來像一棵倒掛的樹,也就是說它是根朝上,而葉朝下的。
樹是遞迴的,將樹的任何一個節點以及節點下的節點都能組合成一個新的樹,所以樹的很多問題都是使用遞迴去完成。
根節點: 最上面的那個節點(root),根節點沒有父節點,只有子節點(0個或多個都可以)
層數: 一般認為根節點是第1層(有的也說第0層),而樹的高度就是層數最高(上圖層數開始為1)節點的層數
節點關係:
- 父節點:連線該節點的上一層節點,
- 孩子節點: 和父節點對應,上下關係。而祖先節點是父節點的父節點(或者祖先)節點。
- 兄弟節點:擁有同一個父節點的節點們!
節點的度: 就是節點擁有孩子節點的個數(是直接連線的孩子不是子孫).
樹的度: 就是所有節點中最大 (節點的度)。同時,如果度大於0的節點是分支節點,度等於0的節點是葉子節點(沒有子孫)。
相關性質:
二叉樹
二叉樹是一樹的一種,但應用比較多,所以需要深入學習,二叉樹的每個節點最多隻有兩個子節點(但不一定非得要有兩個節點)。
二叉樹與度為2的樹的區別:
1、度為2的的樹必須有三個節點以上(否則就不叫度為二了,一定要先存在),二叉樹可以為空。
2、二叉樹的度不一定為2,比如斜樹。
3、二叉樹有左右節點區分,而度為2的樹沒有左右節點的區分。
幾種特殊二叉樹:
滿二叉樹:高度為n的滿二叉樹有(2^n) -1個節點
完全二叉樹:上面一層全部滿,最下一層從左到右順序排列
二叉排序樹:樹按照一定規則插入排序(本文詳解)。
平衡二叉樹:樹上任意節點左子樹和右子樹深度差距不超過1(後文詳解).
二叉樹性質:
1、二叉樹有用樹的性質
2、非空二叉樹葉子節點數=度為2的節點數+1.本來一個節點如果度為1.那麼一直延續就一個葉子,但如果出現一個度為2除了延續原來的一個節點,會多出一個節點需要維繫。所以到最後會多出一個葉子。
3、非空第i層最多有2^(i-1)個節點。
4、高為h的樹最多有(2^h)-1個節點(等比求和)。
二叉樹一般用鏈式儲存,這樣記憶體利用更高,但二叉樹也可以用陣列儲存的(經常會遇到),各個節點對應的下標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就拿一個完全二叉樹若從左往右,從上到下編號如圖:
二叉排序(搜尋)樹
概念
前面鋪墊那麼多,我們們言歸正傳,詳細講解並實現一個二叉排序樹,二叉搜尋樹擁有二叉樹的性質,同時有一些自己的規則:
首先要了解二叉排序樹的規則:從任意節點開始,節點左側節點值總比節點右側值要小。
例如一個二叉排序樹依次插入15,6,23,7,4,71,5,50
會形成下圖順序
構造
二叉排序樹是由若干節點(node)構成的,對於node需要這些屬性:left,right,和value。其中left和right是左右指標指向左右孩子子樹,而value是儲存的資料,這裡用int 型別。
node
類構造為:
class node {//結點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node left;
public node right;
public node()
{
}
public node(int value)
{
this.value=value;
this.left=null;
this.right=null;
}
public node(int value,node l,node r)
{
this.value=value;
this.left=l;
this.right=r;
}
}
既然節點構造好了,那麼就需要節點等其他資訊構造成樹,有了連結串列構造經驗,很容易得知一棵樹最主要的還是root
根節點。
所以樹的構造為:
public class BinarySortTree {
node root;//根
public BinarySortTree()
{root=null;}
public void makeEmpty()//變空
{root=null;}
public boolean isEmpty()//檢視是否為空
{return root==null;}
//各種方法
}
主要方法
既然已經構造好一棵樹,那麼就需要實現主要的方法,因為二叉排序樹中每個節點都能看作一棵樹。所以我們建立方法的是時候加上節點引數(方便一些遞迴呼叫)
findmax(),findmin()
findmin()找到最小節點:
因為所有節點的最小都是往左插入,所以只需要找到最左側的返回即可,具體實現可使用遞迴也可非遞迴while迴圈。
findmax()找到最大節點:
因為所有節點大的都是往右面插入,所以只需要找到最右側的返回即可,實現方法與findmin()方法一致。
程式碼使用遞迴函式
public node findmin(node t)//查詢最小返回值是node,呼叫檢視結果時需要.value
{
if(t==null) {return null;}
else if(t.left==null) {return t;}
else return(findmin(t.left));
}
public node findmax(node t)//查詢最大
{
if(t==null) {return null;}
else if(t.right==null) {return t;}
else return(findmax(t.right));
}
isContains(int x)
這裡的意思是查詢二叉查詢樹中是否存在值為x的節點。
在具體實現上,根據二叉排序樹左側更小,右側更大的性質進行往下查詢,如果找到值為x的節點則返回true,如果找不到就返回false,當然實現上可以採用遞迴或者非遞迴,我這裡使用非遞迴的方式。
public boolean isContains(int x)//是否存在
{
node current=root;
if(root==null) {return false;}
while(current.value!=x&¤t!=null)
{
if(x<current.value) {current=current.left;}
if(x>current.value) {current=current.right;}
if(current==null) {return false;}//在裡面判斷如果超直接返回
}
//如果在這個位置判斷是否為空會導致current.value不存在報錯
if(current.value==x)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insert(int x)
插入的思想和前面isContains(int x)
類似,找到自己的位置(空位置)插入。
但是具體實現上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要到待插入位置上一層節點,你可能會疑問為什麼不直接找到最後一個空,然後將current賦值過去current=new node(x)
,這樣的化current就相當於指向一個new node(x)節點,和原來樹就脫離關係(原樹相當於沒有任何操作),所以要提前通過父節點判定是否為空找到位置,找到合適位置通過父節點的left或者right節點指向新建立的節點才能完成插入的操作。
public node insert(int x)// 插入 t是root的引用
{
node current = root;
if (root == null) {
root = new node(x);
return root;
}
while (current != null) {
if (x < current.value) {
if (current.left == null) {
return current.left = new node(x);}
else current = current.left;}
else if (x > current.value) {
if (current.right == null) {
return current.right = new node(x);}
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
}
}
return current;//其中用不到
}
比如說上面樹插入值為51的節點。
delete(int x)
刪除操作算是一個相對較難理解的操作了,因為待刪除的點可能在不同位置所以具體處理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是葉子即可可直接刪除,有一個孩子節點用子節點替換即可,有兩個子節點的就要先找到值距離待刪除節點最近的點(左子樹最大點或者右子樹最小點),將值替換掉然後遞迴操作在子樹中刪除已經替換的節點,當然沒具體分析可以看下面:
刪除的節點沒有子孫:
這種情況不需要考慮,直接刪除即可(節點=null
即可)(圖中紅色點均滿足這種方式)。
一個子節點為空:
此種情況也很容易,直接將刪除點的子節點放到被刪除位置即可。
左右節點均不空
左右孩子節點都不為空這種情況是相對比較複雜的,因為不能直接用其中一個孩子節點替代當前節點(放不下,如果孩子節點也有兩個孩子那麼有一個節點無法放,例如拿下面71節點替代)
如果拿19或者71節點填補。雖然可以保證部分側大於小於該節點,但是會引起合併的混亂.比如你若用71替代23節點。那麼你需要考慮三個節點(19,50,75)
之間如何處理,還要考慮他們是否滿,是否有子女,這是個複雜的過程,不適合考慮。
所以,我們要分析我們要的這個點的屬性:能夠保證該點在這個位置仍滿足二叉搜尋樹的性質(找到值最近的),那麼子樹中哪個節點滿足這樣的關係呢?
左子樹中最右側節點或者右子樹中最左側節點都滿足,我們可以選一個節點將待刪除節點值替換掉(這裡替換成左子樹最右側節點)。
這個點替換之後該怎麼辦呢?很簡單啊,二叉樹用遞迴思路解決問題,再次呼叫刪除函式在左子樹中刪除替換的節點即可。
這裡演示是選取左子樹最大節點(最右側)替代,當然使用右子樹最小節點也能滿足在這待刪除的大小關係,原理一致。整個刪除演算法流程為:
這部分操作的程式碼為:
public node remove(int x, node t)// 刪除節點
{
if (t == null) {
return null;
}
if (x < t.value) {
t.left = remove(x, t.left);
} else if (x > t.value) {
t.right = remove(x, t.right);
} else if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 左右節點均不空
{
t.value = findmin(t.right).value;// 找到右側最小值替代
t.right = remove(t.value, t.right);
} else // 左右單空或者左右都空
{
if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 {
t = null;
} else if (t.right != null) {
t = t.right;
} else if (t.left != null) {
t = t.left;
}
return t;
}
return t;
}
完整程式碼
這個完整程式碼是筆者在大三時候寫的,可能有不少疏漏或者不規範的地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疏漏錯誤還請指正。
二叉排序樹完整程式碼為:
package 二叉樹;
import java.util.ArrayDeque;
import java.util.Queue;
import java.util.Stack;
public class BinarySortTree {
class node {// 結點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node left;
public node right;
public node() {
}
public node(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left = null;
this.right = null;
}
public node(int value, node l, node r) {
this.value = value;
this.left = l;
this.right = r;
}
}
node root;// 根
public BinarySortTree() {
root = null;
}
public void makeEmpty()// 變空
{
root = null;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檢視是否為空
{
return root == null;
}
public node findmin(node t)// 查詢最小返回值是node,呼叫檢視結果時需要.value
{
if (t == null) {
return null;
} else if (t.left == null) {
return t;
} else
return (findmin(t.left));
}
public node findmax(node t)// 查詢最大
{
if (t == null) {
return null;
} else if (t.right == null) {
return t;
} else
return (findmax(t.right));
}
public boolean isContains(int x)// 是否存在
{
node current = root;
if (root == null) {
return false;
}
while (current.value != x && current != null) {
if (x < current.value) {
current = current.left;
}
if (x > current.value) {
current = current.right;
}
if (current == null) {
return false;
} // 在裡面判斷如果超直接返回
}
// 如果在這個位置判斷是否為空會導致current.value不存在報錯
if (current.value == x)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node insert(int x)// 插入 t是root的引用
{
node current = root;
if (root == null) {
root = new node(x);
return root;
}
while (current != null) {
if (x < current.value) {
if (current.left == null) {
return current.left = new node(x);}
else current = current.left;}
else if (x > current.value) {
if (current.right == null) {
return current.right = new node(x);}
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
}
}
return current;//其中用不到
}
public node remove(int x, node t)// 刪除節點
{
if (t == null) {
return null;
}
if (x < t.value) {
t.left = remove(x, t.left);
} else if (x > t.value) {
t.right = remove(x, t.right);
} else if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 左右節點均不空
{
t.value = findmin(t.right).value;// 找到右側最小值替代
t.right = remove(t.value, t.right);
} else // 左右單空或者左右都空
{
if (t.left == null && t.right == null) {
t = null;
} else if (t.right != null) {
t = t.right;
} else if (t.left != null) {
t = t.left;
}
return t;
}
return t;
}
}
結語
這裡我們學習瞭解了樹、二叉樹、以及二叉搜素樹,對於二叉搜素樹插入查詢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實現的時候要注意函式引數的引用等等。
偏有難度的是二叉樹的刪除,利用一個遞迴的思想,分類討論待刪除情況,要找到特殊情況和普通情況,遞迴一定程度也是問題的轉化(轉成自己相同問題,作用域減小)需要思考。
下面還會介紹二叉樹的三序遍歷(遞迴和非遞迴)和層序遍歷。這些都是比較經典熱門的問題需要深入瞭解。
如果看了本文覺得有收穫歡迎 點贊、收藏、分享一波,也歡迎加我v信好友(q1315426911)一起學習交流,我也創了一個力扣打卡群,裡面很多熱情的夥伴希望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