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篇 - 二叉搜尋樹

熱情的劉大爺發表於2019-01-21

前言

在前端的工作當中,二叉搜尋樹不怎麼常見,雖然沒有快排、冒泡、去重、二分、希爾等演算法常見,但是它的作用,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es6的使用場景比較多,所以我準備能用es6的地方就用es6去實現。
複製程式碼

正文

演算法篇 - 二叉搜尋樹

上圖是我從網上找的,最主要是讓大家看一下,樹長啥樣。

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有關二叉搜尋樹的術語,在後續討論中將會提到。一棵樹最上面的節點稱為 根節點,如果一個節點下面連線兩個節點,那麼該節點稱為父節點,它下面的節點稱為子 節點。一個節點最多隻有 0 - 2 個子節點。沒有任何子節點的節點稱為葉子節點。

什麼是二叉搜尋樹

二叉搜尋樹就是一種非線性的資料結構,一般是用來儲存具有層級關係的資料,比如,我們要做一個視覺化的檔案系統,類似於雲盤網頁版,它有區分不同的資料夾,每個資料夾下面都有不同的內容,它們每個資料夾,是沒有任何的關係的,唯一的關係,就是同一層級的資料夾,都有一個父級資料夾。

和非線性資料結構相反的,是線性資料結構,線性資料結構其實在平時就比較常見了,前端常用的線性資料結構有:棧、佇列、陣列。

為什麼要用二叉搜尋樹

選擇二叉搜尋樹而不是那些基本的資料結構,是因為在二叉搜尋樹上進行查詢非常快,為二叉搜尋樹新增或刪除元素 也非常快。

二叉搜尋樹搜尋特點

  • 二叉搜尋樹的每個節點的子節點不允許超過兩個;
  • 每個節點的左節點永遠都比自己小,右節點反之;

二叉搜尋樹的實現

二叉搜尋樹的實現功能包括新增節點刪除節點查詢節點(最大值、最小值,某一個指定值)

二叉搜尋樹的遍歷方式包括中序遍歷先序遍歷後序遍歷

建立二叉搜尋樹節點和節點的操作類

建立一個節點

在建立一個節點時,我們要記住二叉搜尋樹節點的特性,子節點不允許超過兩個:

class Node {
    constructor({data = null, left = null, right = null}){
        this._data = data
        this._left = left
        this._right = right
    }
    show(){
        return this._data
    }
}
複製程式碼

這樣,建立了一個節點,預設為 null,有 left 和 right 兩個節點,新增一個 show 方法,顯示當前節點的資料;

建立一個操作節點的類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節點,知道了這個節點有哪些屬性,接下來,我們建立一個可以操作這些節點的類: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this._root = null
    }
}
複製程式碼

這裡我們建立了一個根節點,這個根節點就是二叉搜尋樹最底層的那個根,接下來,我們先新增一個新增節點的方法。

新增節點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insert(data) {
    let node = new Node({
      data: data
    })
    if (this._root == null) {
      this._root = node
    }
    else { 
      let current, parent
      current = this._root
      while (true) { 
        parent = current
        if (data < current.data) {
          current = current.left
          if (current == null) {
            parent.left = node
            break
          }
        }
        else { 
          current = current.right
          if (current == null) { 
            parent.right = node
            break
          }
        }
      }
    }
  }
}
複製程式碼

這裡,我們新增了一個 insert 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用來新增節點的;

初始化先檢查根節點 root 是否是 null,如果是 null,那說明不存在根節點,以當前新增的節點為根節點;

如果存在根節點的話,那麼接下來值的對比目標,初始化以根節點做對比目標,確認大於根節點,還是小於根節點;

如果小於的話,那麼就下次用根節點的左節點 left 來做對比,當然,如果左節點是空的,直接把當前要新增的節點當作左節點 left 就ok了。

如果大於的話,和小於反之;

然後我們現在,開始新增值,測試一些方法:

let bst = new BinarySearchTree()
bst.insert(2)
bst.insert(1)
bst.insert(3)
複製程式碼

我們新增了一個根節點,是2,然後新增了兩個葉子的節點 1 和 3 ,1 就在根節點 2 的左側, 3 就在根節點 2 的右側,接下來我們加一個刪除節點的方法。

刪除節點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remove(data) {
    this._root = this._removeNode(this._root, data)
  }
  _removeNode(node, data) {
    if (node == null) {
      return null
    }
    if (data == node._data) {
      if (node._left == null && node._right == null) {
        return null
      }
      if (node._left == null) {
        return node._right
      }
      if (node._right == null) {
        return node._left
      }
      var tempNode = this._getSmallest(node._right)
      node._data = tempNode._data
      node._right = this._removeNode(node._right, tempNode._data)
      return node
    } else if (data < node._data) {
      node._left = this._removeNode(node._left, data)
      return node
    } else {
      node._right = this._removeNode(node._right, data)
      return node
    }
  }
  _getSmallest(node) {
    if (node._left == null) {
      return node
    } else {
      return this._getSmallest(node._left)
    }
  }
}
複製程式碼

這個是用來刪除某一個節點的方法。

這個方法最後返回的是一個新的 node 節點,如果第一次呼叫的時候 node 是 null 的話,說明這個二叉搜尋樹是空的,不存在任何值,直接返回空;

如果當前要刪除的值,是當前節點的值,那麼去檢查它的左右節點是否存在值,如果都不存在,直接返回 null,因為說明當前的節點下面沒有子級節點,就不需要對子級節點做處理了,直接刪除當前節點就好;

如果左節點是 null 的,那麼直接用當前節點的右節點替換當前節點;

反之,右節點是 null 的,那麼直接用當前節點的左節點替換當前節點;

如果,當前要刪除的節點,左右節點都存在的話,那麼就去遍歷要刪除節點的右側節點,如果右側節點不存在它的左節點,那麼直接返回右側節點,如果存在,一直遞迴,找到最底層的一個左側節點返回結果;

這裡其實簡要概括一下,就是去找刪除節點右節點樹當中的最小值,來代替當前被刪除節點的位置
複製程式碼

如果當前要刪除的值,比當前節點的值小,就遞迴呼叫,一直找到當前值並刪除為止;

如果當前要刪除的值,比當前節點的值大,與上面反之;

接下來,我們新增一個查詢的方法:

查詢當前節點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find(data) {
    let current = this._root
    while (current != null) {
      if (current._data == data) {
        return true
      } else if (data < current._data) {
        current = current._left
      } else {
        current = current._right
      }
    }
    return false
  }
}
複製程式碼

這個方法是用來查詢一個值的,如果當前查詢的值小於當前節點的值,那就從當前的節點左側去查詢;

反之,如果大於,就直接去右側查詢;

如果這個值始終查詢不到,那麼就返回 false,否則就是 true。

查詢最小值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getMin() {
    let current = this._root
    while (current._left != null) {
      current = current._left
    }
    return current._data
  }
}
複製程式碼

這是一個查詢最小值的方法,由於二叉搜尋樹資料結構的特殊性,左側的值永遠是最小的,所以一直查詢到低,找到最底層的左節點返回就可以了。

查詢最大值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getMax() {
    let current = this._root
    while (current._right != null) {
      current = current._right
    }
    return current._data
  }
}
複製程式碼

和查詢最小值相反。

操作二叉搜尋樹節點的方式都有了,接下來該遍歷二叉搜尋樹了。

遍歷二叉搜尋樹

把二叉搜尋樹的資料遍歷一遍,用中序先序後序遍歷,程式碼量比較少,程式碼也不是虛擬碼都是我自己測過的,結果就不截圖了,把執行順序的流程圖發一下,結果大家感興趣自己跑一下就好了:

中序遍歷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inOrder(node) {
    if (node != null) {
      this.inOrder(node._left)
      console.log(node.show())
      this.inOrder(node._right)
    }
  }
}
複製程式碼

先遍歷左節點,在遍歷根節點,最後遍歷右節點,步驟如下:

演算法篇 - 二叉搜尋樹

先序遍歷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preOrder(node) {
    if (node != null) {
      console.log(node.show())
      this.inOrder(node._left)
      this.inOrder(node._right)
    }
  }
}
複製程式碼

這是先序遍歷,先遍歷根節點,在遍歷左節點,最後遍歷右節點,步驟如下:

演算法篇 - 二叉搜尋樹

後序遍歷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constructor() {
    this._root = null
  }
  postOrder(node) {
    if (node != null) {
      this.inOrder(node._left)
      this.inOrder(node._right)
      console.log(node.show())
    }
  }
}
複製程式碼

這是後序遍歷,先遍歷葉子節點,從左到右,最後遍歷根節點,步驟如下:

演算法篇 - 二叉搜尋樹

結束語

到這裡,二叉搜尋樹講解的就差不多了,大家對於哪裡有疑問,隨時歡迎評論。

本來這一章是應該寫 vue 原始碼解析(例項化前)的最終章的,但是涉及到的東西比較多,而且我想把前幾章的總結一下寫到最後一章。

所以這一章就先寫一章有關演算法的文章,謝謝大家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