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演講全文:外部波瀾起伏,內心平靜如常
3月30日,在公司9週年慶上,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發表了演講《平常心做非常事》,分享了他對於“平常心”的思考:如何以平常心對待自身、公司業務、行業競爭、成功和失敗。
平常心有個直白定義,就是“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好好睡覺”。張一鳴說,保持平常心,接受當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他表示,無論是個人、團隊還是公司,都應該關注當下,不過分憂慮未來,不糾結過去。
脫離平常心的表現,例如隨便就All-in,有時候是一種偷懶。對事物的過度抽象,對方法論的過度追求,也是一種貪走捷徑,比如使用越來越抽象和高階的詞彙。
以下為演講全文:
像往年的此刻一樣,跟大家分享過去一年公司的情況和我的一些感受。這些感受也都是從生活工作,從和同事們交流中來。首先簡短地回顧下過去一年。
我們的業務整體增速還是非常快的,新方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抗疫在內,我們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算是我們在全球做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起始年吧。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能在業務上繼續精進,也繼續把社會責任的目標當作業務目標之一,服務好社會。
去年很特別,各種突發情況,包括新冠疫情,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都非常動態,相信大家也都深有感受。很多人喜歡說歲月靜好,在我看來,世界在動態加速地變化。大家每天可以看到很多新聞,非常喧譁。
所以我今天想講講“平常心”這個話題。面對動態變化的世界,我們經常會惴惴不安,擔憂未來或者懊惱過去,很多精力和時間都會浪費在面對波動上。過去,業界討論方法論比較多,大家也都很重視。但我覺得,在這麼一個環境中,保持平常心,是聽起來容易但重要的事情。
過去一年跟很多同事有交流,我覺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較放鬆,內心沒有扭曲,觀察事物細膩,實事求是,比較有耐心。他們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時候,人在沒有偏執或者雜念的情況下,都能夠有很好的判斷,有個說法是 “本自具足”。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我們週年的主題是“Remain Grounded, Keep Aiming Higher”,我的理解這兩句意思是相似的,只有心態越平穩,才能紮根越牢,才能夠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難企及的事情。
“吃飯時好好吃飯,睡覺時好好睡覺”
當我們討論一個話題的時候,首先需要了解清楚,這個話題到底是什麼?因為概念一般都很抽象,既然很抽象,就很容易有偏差。
“平常心”是一個佛源詞,漢語中有很多這樣的詞語,比如“精進”和“想入非非”。“平常心”在百科裡的定義是:“在一切環境和一切行為中,保持無差別不偏執(unbiased)”。在現代心理學,也有一些解釋,大意是說:“盡力而為,順其自然,從容淡定”。如果大家在頭條上搜尋,還能發現其他一些文章、概念和解釋,常見的有:let it be/let it go(順其自然)、common sense(常識)、intuition(直覺良知)、正心誠意。像“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時”,說的其實就是intuition(直覺良知)。還有像網際網路圈比較流行的“迴歸本質,實事求是”,以及接受不確定性。
如果用最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好好睡覺”。
每個人都是平常人
關於平常心,我首先想說的是:平常心對待自己。最基礎的是,認識到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都是一個平常人。
一些媒體在報導創業公司、人物故事的時候,希望加上戲劇性,要麼經歷顯得很傳奇,要麼人物特點非常突出。我以前接受採訪的時候,對方也希望我分享曲折的故事。我常常說沒什麼特別的。其實在我看來,大部分事情,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沒有特別難以解釋或者特別不尋常的部分。
真的是這樣。隨著業務的發展,我認識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常有特長、有能力的人。我自己的一個感覺是:也許在知識經驗上有些差別,但是從人的角度來說,大家都還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但有一點,能取得很好成就的人,他們往往保持很平常的心態。也就是說,保持平常心,接受當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預期或標籤都是束縛
當你特別在乎結果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發揮得不好。
比如我們在射箭,瞄準的是靶心,但如果你想著“我要拿十環”的話,其實不容易發揮好。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帶著預期的時候,就會動作扭曲,容易搞複雜。
“我應當如何如何”,如果你在乎自己或者他人的預期,那麼你在思考或者決策時,多多少少會受到束縛。各種各樣的標籤都會帶來心理負擔。
比如說高管的標籤,可能讓人因此不好意思提出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也可能沒法像使用者一樣去深入體驗產品場景。如果自己定位是大公司,就會想,大公司應該怎麼樣辦年會,大公司要有巨集大的戰略,要開動員會。其實我們們公司強調不提倡title也是如此。title會讓人產生比較,副總裁就要管多少人,要有怎麼樣的彙報形式,需要和什麼級別的同行對接,產生各種形式的束縛。
又或者年輕人的標籤,會讓你不敢提出想法、建議或者批評。把自己定位成前端工程師,就覺得不需要看機器學習的知識。我在酷訊的時候做後端,但前端有問題也去參與,產品有問題也參與,銷售有問題也參與。我覺得不要受自我設定的限制,對我而言,這些體驗都是很有幫助的。
關注當下,平常心對待過去和未來
兩年前,我在“開言英語”上,聽到一本暢銷書叫《The Power of Now》(《當下的力量》)。其中有一段話:所有的消極都是由心理時間的累積和對當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慮、緊張、壓力、憂慮—— 一切的恐懼都因過於關注未來而引起;愧疚、遺憾、怨恨、委屈、悲傷、苦澀—— 一切的不寬恕都因過分關注過去而出現。
這個描述可能聽起來很嚴重。我想舉一個自己的小例子。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別有規律,也不算特別有紀律性,經常看手機,聽音樂、看頭條、刷抖音西瓜,跟外界傳說的不大一樣。有時候晚上計劃做一個工作,但後來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內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點懊惱,誒,我要做的事情沒有做,然後報復性地工作一會兒,但又導致晚睡(我真心覺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會議上精神很不好。其實這個時候,你應該做的是趕緊去休息。我現在雖然還經常沒計劃,但是至少發現太遲了,不懊惱,馬上去睡了。
《The Power of Now》重點講,人們用太多時間去憂慮未來和糾結過去,很少時間注意力在當下,關注當下最應該做的事,當下的感受,當下的判斷。我們說過去是動態加速的一年,我相信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擔心。但可能在大家擔心的過程中,時間、精力,已經消耗掉了,對於更重要的當下、當前要做的事情, 反而可能缺乏關注。或者可能在對損失、犯錯誤的懊惱中,又錯過了新的機會。
去年我們在面對危機挑戰的時候,我老跟大家說"stay calm, be patient",我們們整體上做到了。這確實是我們過往經歷挑戰最大的收穫:你不能百分百控制結果,儘可能保持平靜,做正確的決策,不要急於做決定,不要panic,往往就已經能取得最好的結果了。
有的公司開年會說,公司非常好,業務非常好,明年會更好。我不太想跟大家強調這個,業務總會有各種情況,會起起伏伏。也有人經常問我說,你怎麼面對焦慮的,你們公司去年漲了100%,明年還能漲100%嗎?我一般這麼回覆:我們公司明年為什麼一定要增長100%?
當然,我們希望可以高速增長,但不應該讓增長焦慮影響到你。現在公司業務增長確實非常快,但我們不能沉醉於過去的成果,也不能懊惱過去的錯誤,同時也不能有慣性的預期,我們公司一定會怎麼樣。睜大眼睛看清楚環境,瞭解使用者,沒有雜念地做好決策,結果是多少就是多少。
有一種說法是說,如果你把自己當做客體,就能有更平常心的狀態,公司也是如此。現在外部有很多對於我們公司的歸納總結,我覺得是叫“位元組成功學”吧,都很有問題。我儘量不看。我們不要反過來被外部評價定義和影響,應該基於自己提更高的標準。
今年我希望,公司從某種程度,心態能夠放緩下來,一方面避免短期業務焦慮的包袱,另一方面不帶固定預期地對未來有開闊的想象,有更長遠的目標。沒有束縛,才對更長期保持想象力。從我自己而言,我也會減少更多日常瑣碎的工作,騰更多時間出來,關注公司文化、社會責任和新方向,完成去年全員信中提到的OKR(因為外部的挑戰,去年提了很多目標,其實有一些沒實現)。
競爭是最好的藍軍
我其實不止一次聽到團隊說,哎呀,這個競爭怎麼沒完沒了,到底什麼時候才結束。
我覺得平常心對待競爭對手,第一點是要把競爭當作常態。不要想逃脫競爭,競爭也是好事。甚至我覺得,不應該通過併購來結束競爭。我們看到很多通過併購消滅對手的公司,越來越自我感覺良好,最後都懈怠了。
競爭對手是很好的藍軍。競爭對手可能有產品創新,市場策略等好的方法值得你學習。哪怕是競爭對手推動的批評文章,我們也認真看,而不是憤怒。也許文章裡80%都有問題,但20%是對我們有啟發的,那我們應該吸收那20%。除了競爭對手,沒有人會那麼認真挑你問題。
當然,還有“不要為了競爭而競爭”。有時候,一段長時間競爭以後,會以打敗競爭對手為目標。舉個例子,之前微軟和谷歌競爭,很長時間內微軟都是把打敗谷歌作為目標,大力投入搜尋。直到幾年之後才意識到,真正影響核心業務的是新興的雲端計算,對手是亞馬遜。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對一些機會視而不見?其實,很可能是因為在競爭過程中,心態已經不平衡了,更多地傾向於戰勝對手了。競爭以外,可能還有別的原因,比如對成功的慾望,對上市的期望等等。在這種心態不平常,已經有偏執、差別心的情況下,公司可能會“失明”。
All-in有時候是偷懶
我特別想說:不依賴捷徑,少用槓桿。舉兩個例子。
很多人做業務會說要all-in,一下子結束戰鬥。我自己覺得,隨便說all-in的團隊有很大問題。all-in有時候是一種偷懶,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戰略應該如此,那沒有問題。但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時候,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這樣吧,行就行,賭一把吧”。
還有一種走捷徑的方式是:對事物的過度抽象,對方法論的過度追求。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論其實沒有那麼有用,大部分情況下,甚至可能是沒什麼用的。因為你對一個事情抽象,相當於思維上加槓桿。一旦這個槓桿加錯,通常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其實這種現象有一個對應的說法,叫作“理性的自負”,這也是人的ego。因為知識有限性是非常明顯的,很多是非結構化的知識,過度地使用概念其實是無助於理解的,避免過度抽象使用方法,也是一種平常心。
我經常在各種討論中跟同事交流,don’t rush to conclusion,不要匆忙下結論。不要太容易說“說白了就是這樣”。我們在做結論的時候,要猜想其他可能,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
使用越來越抽象和高階的詞彙,也是一種尋求方法論的傾向。給大家念一段我用我們們雙月會材料裡摘出來的詞,拼湊出來的一段話:
過去我們主要依靠推薦技術賦予的資訊分發能力、跨端聯動抖頭西、分多個產品自研,實現深度共建,形成組合拳,打造內容生態閉環,以此賦能客戶使用者創造價值。未來我們要增加橫向不同場景價值,延長服務鏈路。同時縱深滿足使用者需求,藉助人類年齡的自然勢能,在小中青多個年齡使用者深度滲透。另外通過加強基建投入,多種陣地相關產品完善經營價值鏈路,建立對外使用者持久影響力。
實際上,我們的很多重要決策並不需要那麼複雜的描述。很多重要的判斷是通過對使用者和事實的觀察做出的,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開闊的想象力很重要。我找了一些過去的照片,是我和我們們的管理團隊一起在印度德里,慶陽,重慶,張家口做使用者的隨機訪談。更早之前,我們鼓勵公司所有員工放假的時候跟五個親朋好友交流,看他們手機上都使用什麼軟體,問他們為什麼使用。
我經常發現,我們產品中有反直覺的設計。我也經常在想,為什麼會做出一些反直覺的設計。如果你不帶方法論,只要非常放鬆使用產品,就會發現,這地方不太對。是不是因為我們太想證明某個想法,太固執於某個概念,所以在產品設計中犯下錯誤。很多時候,小朋友都能發現設計中有違直覺的部分,為什麼飽讀各種產品理念分析文件的產品經理發現不了?是不是太想驗證某個想法或者太受某個教條概念所影響?
我這裡貼了三個產品,它們都做得很好,一個是Google Earth,我經常用它來學地理,這個產品很偉大但不賺錢。Scratch,兒童程式設計,賺不賺錢我不知道,但也很偉大。Roblox,一種UGC的沙盒遊戲,跟我們平時說的遊戲非常不一樣。
這些產品都有什麼特點呢?第一要很有想象力。第二,要很有耐心,做很長時間。我在想,我們公司能不能做出類似的產品。我不是說做得慢就好。快慢由事情本身決定,但是如果這個事情需要非常有想象力,你才做了兩年,就有很多人就說,哎呀這個不行,那時外界的強烈預期會不會影響我們繼續投入。
不把外因當內因,不把運氣當能力
有一次討論業務競爭,我印象深刻,有一個團隊說,哎呀對手增長又快了,我們趕緊做點什麼。我說,原來比對手落後的時候,我們想很多的方法來提高,但沒有心理包袱,大膽地想象大膽地行動。現在,我們比對手領先了,反而做不到平常心,太怕失敗,動作可能變形。
我問他,你打遊戲嗎?打遊戲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某個遊戲要過100關,你打到99關的時候,就容易手抖。你想著,“我這好不容易到99關了”,“我一定不能犯錯誤”,然後你一般就會掛了。
平常心對待成功和失敗,也包括不要錯誤歸因,把外因當作內因,不要把運氣當作能力,要找出成功或者失敗的真實原因。我們最早做短視訊,城市使用者的留存不太好。討論時,一個同事覺得肯定是因為城市白領做腦力勞動多,更傾向於圖文表達。總結的邏輯乍一聽很有道理。現在我們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
我不是說所有的結論都不對。只是要承認有的事情我們不知道。人很不喜歡不確定性,所以對成功和失敗都希望找到符合自我敘事的歸因。我希望我們能夠更平常心一些。
關於如何面對失誤,我有個“四部曲”。前三句話是從一本書摘出來的,是說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有幾件事情要做。第一步是realize it ,真實認識到錯誤,之後你就可以少懊惱一點了,認識到就是一種收穫。你還可以correct it,改正它、修正它,這又是一種收穫。你還可以learn from it,從這個錯誤中學習到背後的原因。書裡面提了這三個步驟,後來我又加了一個:forgive it——如果你已經完成了前三步,那麼你應該放下它。面對錯誤,很多人強調痛定思痛,我是建議:不要過長時間進入到自我指責的狀態中。
兩年前,有一個紀錄片非常火,叫Free Solo(《徒手攀巖》)。我在加州的時候見到過這個主角,Alex Honnold。有很多人轉發他的故事,但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往前往後都很危險,但腿軟心亂最危險。在攀巖的過程中,既不能過多回頭看,不能後怕,不能糾結走錯了一步;也不能向前看,還有這麼長的路要挑戰。有一點非常值得向Alex學習:他在那個時刻,非常專注當下。
徒手攀巖,這樣高度不確定的經歷,很少人會有。我自己有一個平常很多,但類似的感受。跑步、游泳,我以前很難堅持,兩公里都困難。後來我在想,到底是什麼讓我跑不下去的?其實是對跑步那種疲勞的厭惡或者擔心,讓我緊張。後來,我就嘗試著跑步的時候不想別的,除了必要的調整呼吸,能不用力的肌肉儘可能不用力,儘可能放鬆,不理會痠痛帶來的干擾,很容易能跑3公里、4公里。後來我又把這個實踐用在游泳中。本來只能遊500米,很容易能游到了1千米,並不是體能提高了,我自己感受是,我把中間的損耗去掉了。不去擔心到底能不能游完,昨天是否休息好,今天狀態好不好,反而能跑得更好了。
我特別喜歡在抖音上看在大海中航行的視訊。我不是說大家的工作或者生活真有驚濤駭浪般的困難,我想比喻一種心境,不論個人工作和生活中有什麼挑戰,有什麼困難,這些都是外部的。自己能夠做到的是外部波瀾起伏,內心平靜如常。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來源:位元組跳動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Dn4rcdB7to-sD9N-NGySw
相關文章
- 張一鳴發內部信稱將卸任位元組跳動CEO 聯創梁汝波接任
- 黃一孟主題演講全文:TapTap今年的計劃與展望APT
- 張一鳴的 App 工廠APP
- 遊戲菜鳥張一鳴遊戲
- 揮舞《聖女戰旗》 演繹波瀾壯闊的戰棋史詩
- 張一鳴的投資帝國
- 張一鳴尋找“王者榮耀”
- 張一鳴宣佈卸任位元組跳動CEO,聯合創始人樑汝波將接任
- 張一鳴打響遊戲新戰爭遊戲
- 今日頭條張一鳴發公開信致歉:內疚自責,一夜未眠
- 資料庫半年回顧:國外波瀾不驚,國內勢如破竹資料庫
- 丘成桐演講全文:幾何與計算數學的關係
- 阿里雲影片雲技術專家 LVS 演講全文:《“雲端一體”的智慧媒體生產製作演進之路》阿里
- 阿里雲視訊雲技術專家 LVS 演講全文:《“雲端一體”的智慧媒體生產製作演進之路》阿里
- 張一鳴是如何練就位元組跳動的
- 2019年AI開放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安防推波助瀾AI
- 李沐重返母校上海交大,從LLM聊到個人生涯,這裡是演講全文
- 【TVM 教程】外部張量函式函式
- ICML 2024演講爆火!Meta朱澤園揭秘大模型內心世界:不同於人類的2級推理大模型
- 百元級別智慧音響戰爭再起波瀾
- 演講的技巧
- 電梯演講
- PC市場如何再起波瀾?榮耀的創新或是答案
- 劉瀾-北大領導力30講聽後感(得到)
- 張一鳴:我的大學四年收穫及工作感悟
- 活動演講稿
- 黃仁勳演講
- 遊戲圈大佬離職這一年:一面波瀾不驚,一面風雲變幻遊戲
- 十年再出發!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演講全記錄阿里
- 陶哲軒IMO演講全文:一次性解決一千個問題,AI讓數學擺脫蠻力計算AI
- A站復活、B站出圈,二次元江湖再起波瀾二次元
- 戰雙濤聲依舊,鳴潮逐波疊浪
- Intel研究院院長吳甘沙演講全文:大資料分析師的卓越之道(32PPT)Intel大資料
- 嚴授剛剛做了一場內部演講,首次現身談朝夕光年和沐瞳!
- EGS下架風波:平臺戰爭背後的勾心鬥角
- 內部類與外部類
- 張一鳴退出位元組跳動卸任多家位元組關聯公司職務
- 張一鳴退出位元組跳動,卸任多家位元組關聯公司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