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的新基建耕種,讀懂一顆名為智慧體的種子

naojiti發表於2020-11-06

幾天之前,“十四五規劃”當中又一次著重提到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

從3月份明確提出“新基建”體系到如今,這項國家行動的熱度非但沒有下降,還不斷被上升到新的高度,“新基建”的價值可以說是今年各地方、各行業的核心關注點。而在過去的8個月中,產業界對新基建的認識也不斷由粗放走向集約,由簡單走向深刻,從概念認知走向落地實踐。

我們用農業來做比喻的話,如果說新基建開始時大家關注的是“種什麼”,那麼現在各地方、各行業,以及社會大眾關注的是新基建應該“如何種”,如何多打糧食,如何為數字經濟與社會民生帶來價值最大化。

這讓我想起了幾天前的一個訊息,袁隆平院士團隊的雜交水稻研究迎來了新的里程碑,實現了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驚人成果。如果說新基建是一片新時代的水稻田,那麼產業各界不僅需要讓新基建被“種植”,還需要關注如何讓它的畝產節節攀升,不斷惠及社會民生。

想要了解新基建的土壤、種子、畝產,就必須真正到“農田”中去看看——在廣西,我們找到了這樣一個機會。

11月5日,廣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大會暨首批重大專案開竣工儀式在南寧召開。會上,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和華為聯合釋出了《新基建藍皮書——數字經濟時代智慧升級實踐》,基於雙方對新基建的研究理解和業界經驗,為政府和企業藉助新基建進行智慧升級提供參考和建議。

在新基建與地方產業經濟的結合中,廣西可以說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廣西藉助“一帶一路”與“中國-東盟”經濟帶,處在基礎設施高速更新階段,釋放了巨大的社會發展能量。同時,廣西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興起了大批高質量的數字產業與代表企業;同時廣西的產業叢集具有明晰的數字化潛質,產業智慧化能夠為廣西提供鮮明的新動力。

交織了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需求的廣西,在新基建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起跑線上處於領跑者態勢。並且華為還為廣西的新基建建設帶來了一份關鍵禮物:智慧體。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新基建是一片全新的土地,我們希望在其中收穫新的果實;但收穫的開啟是耕種,智慧體就是這份全新的種子。二者結合,新基建的政策佈局、產業投資、技術創新可以有效轉化成經濟增長與行業發展的真實動力。

而耕種的方式,就蘊藏在《新基建藍皮書》中。

從百越大地到神州遍野,正在迎來一場新基建之春。想要享受這個春天,要從讀懂新基建的土壤養分開始。

新基建的土壤養分解析

當我們面對新基建時,首先必然會關注橫向的認知,比如新基建包含的技術種類、投資金額、專案數量;同時也不可避免缺乏一些縱向上的解讀,比如長期產業建設邏輯、價值轉化方式,以及各地方各行業如何在新基建的規模化複製與個性化需求中達成平衡。

如果把新基建想象成土地的話,我們會首先觀察土地的面積,卻容易忽視土壤的養分分析。而信通院與華為釋出的《新基建藍皮書》,可以說就是首次解讀新基建的土地養分與肥力,從縱向的角度重新審視了新基建的內在邏輯。

在目前這個階段,《藍皮書》有清晰的產業意義。新基建行動的開端,每個地區、各個行業、每家企業對新基建的理解都會不同,並且對新基建的需求會有動態調整。只有體系化梳理新基建的價值轉化方式,才能儘可能達成地方、行業、企業的價值目標統一,實現新基建的合力效應。

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新基建藍皮書》從產業和學術界的雙重角度解讀新基建,以大量案例實踐為基礎,真實解答了新基建如何規劃、產業如何建設、傳統基礎設施和行業如何智慧升級等等核心問題。

比如《藍皮書》指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新動能,而數字經濟的雙重核心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這一目標下,“新基建”包含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 5G、人工智慧、雲端計算、資料中心、工業物聯網、物聯網等數字產業落地,實現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智慧化升級,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豐富行業智慧應用,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而在其中,5G、雲和AI是新基建的三要素。華為雲與計算Marketing部總裁石冀琳表示:“5G是數字高速公路;雲對資料進行計算和儲存,讓計算無處不在;AI對資料進行挖掘、分析和決策,是智慧升級的核心,讓智慧無所不及。5G、雲、AI是新基建面向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這三要素的融合將催生新基建智慧精細化的生產要素配置方式,驅動更多數字化應用場景走向現實,釋放新基建產業新價值。”

再向下一層,《藍皮書》為新基建規劃提供了詳細的參考框架。包括新基建需要從建設原則、建設路線和保障措施等 3 個大項、16 個小項落實規劃。

《藍皮書》指出,新基建在建設中不僅需要夯實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需要發展創新型的融合基礎設施,推動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基礎設施向智慧化轉型,實現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基建深度融合,從整體提升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在基礎設施的建設與融合基礎上,新基建可以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的提質增效。與5G、雲、AI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加快與社會各行業的融合,通過場景化的智慧落地,逐步建設全場景智慧。

《藍皮書》所搭建的邏輯譜系,從新基建的定義、目標,以及核心技術出發,層層推進一步步展示出新基建的產業價值實現方式,以及相適配的建設思路與方案。搭配大量實踐案例,《藍皮書》構成了一套對新基建這片土壤的完整營養分析,幫助政企決策者與社會各行業透視新基建的縱向全貌,以最終價值為導向推動新基建。

可以說,從《藍皮書》讀懂新基建的土壤養分是個開始;下一步是要為這片土地找到合適的種子。

一顆名為智慧體的種子。

新基建需要新種子:讀懂城市智慧體

新基建是創造價值的背景和工具,而不是價值本身。這就像在一片肥沃土地種出高產作物,同時還需要適合這片土地的種子。這顆種子將在新基建的土壤與產業經濟的果實之間搭建橋樑。這就是智慧體的意義。

在今年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華為釋出了政企智慧升級的參考架構“智慧體”,其包含智慧互動、智慧聯接、智慧中樞和智慧應用四層。智慧體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構建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開放的智慧系統,為城市治理、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帶來全場景智慧體驗。

當智慧體的多元化價值,遇到城市經濟的新基建需求,就產生了城市智慧體。石冀琳認為,城市是新基建的關鍵,城市智慧體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框架,把城市打造成一體化智慧協同體系,讓城市可感知、會思考、能進化和有溫度。城市智慧體是新基建成果協同應用的框架,將促進5G、雲、AI、計算、行業應用等多技術協同創新,牽引本地數字化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智慧升級,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整體而言,城市智慧體為城市經濟的新基建建設,提供了有目標、有方法、有技術含量的價值實現方式,兼顧了新基建的規模化、模組化共性因素,以及地方、行業的個性化需求。作為一顆全新的新基建種子,城市智慧體可以為城市本身帶來三層顯著價值:

1、搭建協同化的技術解決方案體系,讓新基建的技術投資組成可協同、能聯動、會生長的體系,讓城市活用新基建佈局。

2、基於5G、雲、AI為代表的技術融合效應,讓大量新技術成果高效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避免重新發明輪子,解決技術間的相容與協調難題。

3、城市智慧體直接適配本地需求,保證了新基建建設與本地經濟需求、地方各行業應用之間的強聯接,從而讓新基建佈局適配區位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優勢。

整體而言,如果你從《藍皮書》讀懂了新基建的土壤養分;那麼城市智慧體就是基於新基建的營養,把建設思路、技術方案與實踐經驗凝結成一顆種子。

而這顆種子,已經花開結果,滿眼風華。

花開百越,碩果傾城

在科技產業中,一個新生態的上升一般要符合兩項特徵:橫向來看,它需要具備可複製、可推廣的價值,能夠滿足充足的產業需求;縱向上看,新生態需要能夠深層滿足一個需求項以下的眾多具體需求,帶來深度融合的價值必要性。

在推出之後的短短兩個月時間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智慧體具備橫向快速推廣,縱向滿足深層產業需求的兩大特質。

比如說,我們以一座座城市作為橫向座標軸,會發現城市智慧體的落地速度非常驚人。在HC大會期間,深圳市政府和華為就共同釋出了鵬城智慧體。鵬城智慧體將以“資料”為基礎,融合5G、雲端計算、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建設“數基、數網、數紐、數腦、數體”系列工程,打造資料驅動的、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級一體化智慧協同體系。

隨後不到一個月,在9月29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華為簽署了人工智慧大資料中心專案合作協議,宣佈共建蓉城智慧體。在這項合作將結合成都市的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發揮華為在5G、雲、AI、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幫助成都市建設成都智慧城市數字底座和城市智慧中樞。

截至目前,華為已經聯合深圳、成都、福州、南昌宣佈共建鵬城智慧體、蓉城智慧體、榕城智慧體、洪城智慧體,攜手夥伴在超過600個專案中探索和實踐智慧體,廣泛應用於政府與公共事業、交通、工業、能源、金融、醫療、科研等行業。

碩果傾城的城市智慧體,用極短的時間開啟了深刻滿足每座城市自身定位與發展需求的城市智慧體打造。這也恰好說明了城市智慧體為什麼是政企智慧化升級的理想架構。

而縱向捕捉智慧體中的技術產業價值,我們還是要回到地區經濟的新基建發展中。以壯美的百越大地為例,華為雲與AI的技術能力、產業價值、生態賦能已經全面落地廣西。在廣西的各主要產業脈絡、各個代表性企業,以及深度發展的區位經濟需求中,我們都可以見到華為提供的技術賦能。

比如在廣西重要的汽車產業中,華為與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全球首條整合“5G+V2X+無人駕駛+遠端駕控”4項前沿技術的公開測試道路已經落地柳州,未來還將在柳州規劃建設國家級智慧網聯汽車先導示範區;在華為與柳汽的合作中,成功打造了基於5G的遠端醫療智慧救護車、5G遠端操控工程機械車,幫助廣西實現“交通強國”的未來發展期望。

在與廣西製造業體系的合作中,華為與南南鋁合作打造端雲協同的鋁材表面質量AI檢測系統;助力桂林國際線纜集團完成利用AI技術進行裝置故障定位及預測,實現預計每年節省裝置運維成本200萬元;華為與柳鋼合作打造的智慧配煤煉焦系統,通過AI技術科學進行原料配置,預計年節省成本可達數千萬元。

此外,華為還深度參與了廣西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通過頂層設計、建設實施和運維運營等多種方式服務南寧、柳州、桂林、欽州、梧州、崇左等城市數字化和智慧化建設;助力“數字大化”、“智慧凌雲”建設,整合縣域資訊化資源,帶動數字鄉村發展。

這些深度合作,是廣西新基建發展中的核心動力,也是在廣西打造智慧體的基礎。有理由相信,我們很快會在廣西看到城市智慧體落地。智慧體作為一顆全新的種子,將給廣西新基建發展帶來全新動能。

放在歷史程式中來看,中國正在推進的新基建,是歷史上首次多技術協同、高度融入智慧化發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國家級基礎設施建設。向前找尋不到參照系,未來必須由我們自己來播種和探索。

這種情況下,用產業經驗、技術融合、開放生態搭建的智慧體架構,可以有效提升新基建的價值轉化效率,讓新基建以最快的速度從設想化為實踐。

新基建提供的是土壤,而社會經濟普遍發展的智慧時代才是最終的果實。在收穫的前夜,我們需要讀懂並且種下那顆名為智慧體的種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3272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