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 我會手動建立執行緒,為什麼要使用執行緒池? 中詳細的介紹了 ExecutorService,可以將整塊任務拆分做簡單的並行處理;
在 不會用Java Future,我懷疑你泡茶沒我快 中又詳細的介紹了 Future 的使用,填補了 Runnable 不能獲取執行緒執行結果的空缺
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看似要一招吃天下了(Java有併發,併發之大,一口吃不下), but ~~ 是我太天真
ExecutorService VS CompletionService
假設我們有 4 個任務(A, B, C, D)用來執行復雜的計算,每個任務的執行時間隨著輸入引數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將任務提交到 ExecutorService, 相信你已經可以“信手拈來”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4);
List<Future> futures = new ArrayList<Future<Integer>>();
futures.add(executorService.submit(A));
futures.add(executorService.submit(B));
futures.add(executorService.submit(C));
futures.add(executorService.submit(D));
// 遍歷 Future list,通過 get() 方法獲取每個 future 結果
for (Future future:futures) {
Integer result = future.get();
// 其他業務邏輯
}
先直入主題,用 CompletionService 實現同樣的場景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4);
//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是 CompletionService 唯一實現類
CompletionService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new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executorService );
List<Future> futures = new ArrayList<Future<Integer>>();
futures.add(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submit(A));
futures.add(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submit(B));
futures.add(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submit(C));
futures.add(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submit(D));
// 遍歷 Future list,通過 get() 方法獲取每個 future 結果
for (int i=0; i<futures.size(); i++) {
Integer result =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take().get();
// 其他業務邏輯
}
兩種方式在程式碼實現上幾乎一毛一樣,我們曾經說過 JDK 中不會重複造輪子,如果要造一個新輪子,必定是原有的輪子在某些場景的使用上有致命缺陷
既然新輪子出來了,二者到底有啥不同呢? 在 搞定 CompletableFuture,併發非同步程式設計和編寫序列程式還有什麼區別? 文中,我們提到了 Future get()
方法的致命缺陷:
如果 Future 結果沒有完成,呼叫 get() 方法,程式會阻塞在那裡,直至獲取返回結果
先來看第一種實現方式,假設任務 A 由於引數原因,執行時間相對任務 B,C,D 都要長很多,但是按照程式的執行順序,程式在 get() 任務 A 的執行結果會阻塞在那裡,導致任務 B,C,D 的後續任務沒辦法執行。又因為每個任務執行時間是不固定的,所以無論怎樣調整將任務放到 List 的順序,都不合適,這就是致命弊端
新輪子自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它的設計理念就是哪個任務先執行完成,get() 方法就會獲取到相應的任務結果,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呢?來看個圖你就瞬間理解了
兩張圖一對比,執行時長高下立判了,在當今高併發的時代,這點時間差,在吞吐量上起到的效果可能不是一點半點了
那 CompletionService 是怎麼做到獲取最先執行完的任務結果的呢?
遠看CompletionService 輪廓
如果你使用過訊息佇列,你應該秒懂我要說什麼了,CompletionService 實現原理很簡單
就是一個將非同步任務的生產和任務完成結果的消費解耦的服務
用人話解釋一下上面的抽象概念我只能再畫一張圖了
說白了,哪個任務執行的完,就直接將執行結果放到佇列中,這樣消費者拿到的結果自然就是最早拿到的那個了
從上圖中看到,有任務,有結果佇列,那 CompletionService
自然也要圍繞著幾個關鍵字做文章了
- 既然是非同步任務,那自然可能用到 Runnable 或 Callable
- 既然能獲取到結果,自然也會用到 Future 了
帶著這些線索,我們走進 CompletionService 原始碼看一看
近看 CompletionService 原始碼
CompletionService
是一個介面,它簡單的只有 5 個方法:
Future<V> submit(Callable<V> task);
Future<V> submit(Runnable task, V result);
Future<V>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Future<V> poll();
Future<V>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關於 2 個 submit 方法, 我在 不會用Java Future,我懷疑你泡茶沒我快 文章中做了非常詳細的分析以及案例使用說明,這裡不再過多贅述
另外 3 個方法都是從阻塞佇列中獲取並移除阻塞佇列第一個元素,只不過他們的功能略有不同
- Take: 如果佇列為空,那麼呼叫 take() 方法的執行緒會被阻塞
- Poll: 如果佇列為空,那麼呼叫 poll() 方法的執行緒會返回 null
- Poll-timeout: 以超時的方式獲取並移除阻塞佇列中的第一個元素,如果超時時間到,佇列還是空,那麼該方法會返回 null
所以說,按大類劃分上面5個方法,其實就是兩個功能
- 提交非同步任務 (submit)
- 從佇列中拿取並移除第一個元素 (take/poll)
CompletionService
只是介面,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是該介面的唯一實現類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原始碼分析
先來看一下類結構, 實現類裡面並沒有多少內容
<fancybox></fancybox>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有兩種建構函式:
private final Executor executor;
private final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aes;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Future<V>> completionQueue;
public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Executor executor) {
if (executor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this.executor = executor;
this.aes = (executor instanceof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null;
this.completion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Future<V>>();
}
public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Executor executor,
BlockingQueue<Future<V>> completionQueue) {
if (executor == null || completionQueu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this.executor = executor;
this.aes = (executor instanceof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null;
this.completionQueue = completionQueue;
}
兩個建構函式都需要傳入一個 Executor 執行緒池,因為是處理非同步任務的,我們是不被允許手動建立執行緒的,所以這裡要使用執行緒池也就很好理解了
另外一個引數是 BlockingQueue,如果不傳該引數,就會預設佇列為 LinkedBlockingQueue
,任務執行結果就是加入到這個阻塞佇列中的
所以要徹底理解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我們只需要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可以了:
它是如何將非同步任務結果放到這個阻塞佇列中的?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隻需要看它提交任務之後都做了些什麼?
public Future<V> submit(Callable<V> task) {
if (task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RunnableFuture<V> f = newTaskFor(task);
executor.execute(new QueueingFuture(f));
return f;
}
我們前面也分析過,execute 是提交 Runnable 型別的任務,本身得不到返回值,但又可以將執行結果放到阻塞佇列裡面,所以肯定是在 QueueingFuture 裡面做了文章
從上圖中看一看出,QueueingFuture 實現的介面非常多,所以說也就具備了相應的介面能力。
重中之重是,它繼承了 FutureTask ,FutureTask 重寫了 Runnable 的 run() 方法 (方法細節分析可以檢視FutureTask原始碼分析 ) 文中詳細說明了,無論是set() 正常結果,還是setException() 結果,都會呼叫 finishCompletion()
方法:
private void finishCompletion() {
// assert state > COMPLETING;
for (WaitNode q; (q = waiters) != null;) {
if (UNSAFE.compareAndSwapObject(this, waitersOffset, q, null)) {
for (;;) {
Thread t = q.thread;
if (t != null) {
q.thread = null;
LockSupport.unpark(t);
}
WaitNode next = q.next;
if (next == null)
break;
q.next = null; // unlink to help gc
q = next;
}
break;
}
}
// 重點 重點 重點
done();
callable = null; // to reduce footprint
}
上述方法會執行 done() 方法,而 QueueingFuture 恰巧重寫了 FutureTask 的 done() 方法:
方法實現很簡單,就是將 task 放到阻塞佇列中
protected void done() {
completionQueue.add(task);
}
執行到此的 task 已經是前序步驟 set 過結果的 task,所以就可以通過消費阻塞佇列獲取相應的結果了
相信到這裡,CompletionService 在你面前應該沒什麼祕密可言了
CompletionService 的主要用途
在 JDK docs 上明確給了兩個例子來說明 CompletionService 的用途:
假設你有一組針對某個問題的solvers,每個都返回一個型別為Result的值,並且想要併發地執行它們,處理每個返回一個非空值的結果,在某些方法使用(Result r)
其實就是文中開頭的使用方式
void solve(Executor e,
Collection<Callable<Result>> solver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
CompletionService<Result> ecs
= new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Result>(e);
for (Callable<Result> s : solvers)
ecs.submit(s);
int n = solvers.size();
for (int i = 0; i < n; ++i) {
Result r = ecs.take().get();
if (r != null)
use(r);
}
}
假設你想使用任務集的第一個非空結果,忽略任何遇到異常的任務,並在第一個任務準備好時取消所有其他任務
void solve(Executor e,
Collection<Callable<Result>> solver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CompletionService<Result> ecs
= new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Result>(e);
int n = solvers.size();
List<Future<Result>> futures
= new ArrayList<Future<Result>>(n);
Result result = null;
try {
for (Callable<Result> s : solvers)
futures.add(ecs.submit(s));
for (int i = 0; i < n; ++i) {
try {
Result r = ecs.take().get();
if (r != null) {
result = r;
break;
}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ignore) {}
}
}
finally {
for (Future<Result> f : futures)
// 注意這裡的引數給的是 true,詳解同樣在前序 Future 原始碼分析文章中
f.cancel(true);
}
if (result != null)
use(result);
}
這兩種方式都是非常經典的 CompletionService 使用 正規化 ,請大家仔細品味每一行程式碼的用意
正規化沒有說明 Executor 的使用,使用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需要自己建立執行緒池,看上去雖然有些麻煩,但好處是你可以讓多個 ExecutorCompletionService 的執行緒池隔離,這種隔離效能避免幾個特別耗時的任務拖垮整個應用的風險 (這也是我們反覆說過多次的,不要所有業務共用一個執行緒池)
總結
CompletionService 的應用場景還是非常多的,比如
- Dubbo 中的 Forking Cluster
- 多倉庫檔案/映象下載(從最近的服務中心下載後終止其他下載過程)
- 多服務呼叫(天氣預報服務,最先獲取到的結果)
CompletionService 不但能滿足獲取最快結果,還能起到一定 "load balancer" 作用,獲取可用服務的結果,使用也非常簡單, 只需要遵循正規化即可
併發系列 講了這麼多,分析原始碼的過程也碰到各種佇列,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佇列
靈魂追問
- 通常處理結果還會用非同步方式進行處理,如果採用這種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項?
-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使用無界佇列嗎?為什麼?
日拱一兵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