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一詞,正在被“夸克們”玩壞

yc98zp發表於2020-06-23

我的直男同事小豪最近很受傷地告訴大家,你們不要用夸克了,感覺不會再愛了。這個樣子,和他去年強勢安利讓我們體驗夸克瀏覽器上線的AI引擎時的興奮,形成了鮮明對比。

怎麼短短一年時間,夸克在直男眼裡就不香了?原來是最近他點開一個海外知名的“學習網站”,發現“因當地法規無法顯示”,夸克在他心中如同快播一樣神聖不可動搖的地位就此崩塌了。

“那就當普通瀏覽器用著唄”,我勸解道。

“那我何必用夸克呢,是bing搜國際新聞不香,是百度的人工智慧不強,還是QQ的互動不順滑?”公司群一時間變成了夸克專場的“吐槽大會”。

作為吃瓜路人,2016年夸克出現後一水的“簡約”“良心”“無廣告”的印象還停留在我的腦海裡,是如何用幾年功夫將自己的粉絲群折騰到“粉轉黑”的,這場翻車事故也引發了我深入瞭解的好奇。

仔細觀察過後我發現,夸克註定要在小眾粉絲和大眾路人緣之間艱難橫跳。

從傳播學上來講,公共產品往往只表露出最具有競爭力的、吸引公眾的那部分,而隱藏了自身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旦大眾眼中純粹的形象被破壞、矛盾被坦露,馬上就會跌下神壇。

那麼,曾被粉絲們奉為“赤子之心”“清純無廣告”的夸克,又是如何暴露的呢?主要源自其身上的三重矛盾:

1.簡潔賣點與商業邏輯的矛盾

“畫面乾淨地令人難以置信”,只有一個搜尋框的夸克,曾經是手機瀏覽器使用者心中的白月光。

沒有天氣掛件、沒有新聞推送、沒有購物頻道、沒有遊戲外掛、沒有精準廣告,純淨的彷彿中學操場上穿著白裙的鄰家女孩。

可惜的是,當使用者的心被俘獲,卻發現“小白花”的夸克開始增加了興趣推薦和內容模組,你會不會感覺到感情被欺騙了?

對於夸克增加內容模組的動作,我們和使用者一樣,認為這是必然。

搜尋引擎自誕生以來,就給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與市場空間。而所謂技術提供商的搜尋引擎企業來說,自然需要合理的商業模式與盈利手段才能保持長期的良性發展。

網際網路的盈利方式要麼是前向,為使用者提供服務來收費;要麼是後向,通過廣告、電商等模式從商家那裡流量變現。

作為網路基礎工具的搜尋引擎,向使用者收費要突破心理門檻,難度顯然不小,換做你願意花15元包月免費搜嗎?所以現階段幾乎所有商業搜尋引擎都是通過廣告來支撐運營的。主流搜尋引擎如Google、百度兩家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自搜尋廣告。

那麼夸克想要長期經營,不進行商業化是不可能的。向使用者收費不可行,固守立場又會始終在小眾群體中生存,無法走入主流視野。所以,夸克開始引入內容推薦等模組,在廣告商業化的道路上逐步試探使用者的包容底線,爭取更大的市場盤。

從商業視角來說無可厚非,只是早期極客使用者們的“初心”,只能說終究是錯付了。

2.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鴻溝

我的同事小豪“入股”夸克的首要原因,就是不需要藉助梯子等手段,就能輕鬆上谷歌等外國網站。這種“灰色”訴求一度讓夸克成為小眾圈子的神器,但也由此導致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應用。

和使用谷歌搜尋、看新聞、上學術論壇等應用相比,在外網搜尋一些不可描述的東西才是許多使用者真正的出發點。這也是為什麼搜尋“夸克瀏覽器”,總會彈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相關關鍵詞,帶著“開車”“你懂得”等引人遐想。

一些使用者甚至公開表示,夸克身上有“快播”的影子。

儘管單純的工具是無罪的,但面臨著“快播化”風險的夸克,必然要做出艱難的選擇:

要麼,保持以前小眾亞文化的技術應用場景,來爭取使用者口碑;

要麼,主動引入內容監管,維護網路健康環境,來提升進入主流文化的潛力。

從同事小豪的痛心疾首中可以看到,夸克選擇了後者,開始對部分網站限制訪問。這也使其面臨一定比例的使用者流失風險。另一層隱憂在於,屆時“泯然眾人”,無法憑藉小眾功能搶奪潛在使用者的夸克,如何與其他國內主流搜尋引擎競爭?

轉型必然會帶來痛苦,但長痛不如短痛。

3.功能創新與智慧技術的錯位

針對前面的疑慮,夸克在去年1月份的時候,用引入令控制、搜尋直達、AI引擎等多個應用AI技術創新的3.0版本,來試圖破圈再出發。用夸克瀏覽器負責人的話來說,夸克未來要做人機互動、智慧對話、語音指令等AI技術的創新應用。

發力智慧化資訊服務,本無不妥。業界無論是谷歌、百度、必應等,都在大力加碼智慧技術。不過,要從客戶端將AI釋放給使用者,有幾個基本條件:

一是資料。我們知道,搜尋引擎的核心任務,是讓機器精準理解人類的需求,並且找到滿足需求的相關資訊。這就要求搜尋引擎既需要理解內容,也需要理解使用者行為。理解的發生,則依賴於龐大規模的資料量。只有使用者使用頻率越高、互動的越頻繁,訓練出的演算法才能更加精準。

比如夸克智慧對話時,就被爆出有歧視、偏見等問題,直接反映出訓練資料規模不充足、質量有待檢驗的問題。

所以,夸克想要超越谷歌、百度這些科技企業多年積累的護城河,並不只是寫下“AI”兩個字母那麼簡單。

二是知識。理解使用者需要時間的積累,而理解內容同樣也需要十分複雜的知識圖譜搭建。因為只有對海量知識之間關係的梳理、挖掘、融合,才能將雜亂的資訊整理成具有關聯性的系統性內容,進而以更高匹配度呈現給使用者。

比如在某乎上,就有使用者表示“我需要的是資料,而夸克推薦給我的都是資訊”。這就是知識圖譜沒能成功探知使用者意圖,並且沒能對海量網路資訊達成價值釋放的結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智慧技術。無論是夸克強調的AI引擎打造的沉浸式搜尋服務,還是語音指令控制按鈕等,都離不開在影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慧語音、多模態互動等技術領域上的重灌佈局。

舉個例子,谷歌的語音搜尋,可以讓使用者對谷歌助手說“給我找個人身傷害律師”,彈出一串本地的號碼和一張地圖,背後就依賴於谷歌一直嘗試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應用在多個業務場景中的融合與探索。

與這些業內前輩相比,夸克最具技術含量的AI引擎,則來自於阿里與UC聯合推出的神馬搜尋。這種技術拿來主義,能釋放多大的能量在終端互動體驗上,至少目前,夸克還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佐證。

在過去的數年間,我們看到了不少主打簡約的“新興瀏覽器”們要麼被“同質化”,要麼寂寂無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過了“新鮮期”的新玩家一旦嘗試進入主流,就必然面對搜尋引擎的核心使命——既要為一般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搜尋結果,也要為企業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商業服務。

而這一切都依賴於對技術規律和商業規律的尊重與平衡。從這個角度看,夸克瀏覽器的人設再造,只是時間早晚。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9905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