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華為生死關分析及公司和國家策略

jiayouwyhit發表於2020-06-08

董老師新作,原載於“南洋智庫”公眾號“)

 

華為生死關分析及公司和國家策略

 

南洋出版社社長,戰略與產業諮詢專家  董玉振 工學博士

 

美國以國家力量對付華為一年後,華為雖然業績受到影響,一些板塊發展受阻,但活過來了。美國不會就此罷休,最近又完全不加掩飾,甚至都不再用資訊保安的藉口,而是直接點出整死華為就因為5G技術太重要,華為這方面太先進,必須整死。美國的醜惡嘴臉再次毫不含糊地擺在世人面前。美國仗著手中有獨門絕技而肆無忌憚。

 

自美國對付中興停戰後,我就開始擔心華為。2018年6月25日撰文《針對中美貿易戰的中國策略》(這次寫此文的部分內容來自於這篇舊作),分析彼此的優劣勢和中國機會。2018年12月撰寫《析孟晚舟事件的雜音和國家及華為當前策略》,去年3月18日,我撰寫《華為穩健應對美國的敵意與我的跟蹤研判梳理》,一直高度關注華為的命運和可能應對策略。華為作為中國高科技工業代表性企業,對整體產業鏈有巨大拉動作用,中國必須以國家力量來確保華為可以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如果美國把華為整死,可以想象,中國高科技工業將會被美國隨便找個理由(太高估美國人的道德了,他們幹壞事是不找理由的)逐一整死。因為美國在全球高科技工業產業鏈的地位,在未來一段時間並不容易被完全取代。一些自媒體寫手們要麼自信地亂嗨,以為中國離開美國真的無所謂。或者動輒將中國高科技工業的成就貶得一無是處。當今全球化時代裡,產業鏈全球分工是幾十年來發展的結果。美國在過去大半個世紀裡執科技發展之牛耳,在很多領域扮演了領袖角色。如果美國以對付華為的力度對付三星、索尼、西門子和飛利浦,這些公司一樣完蛋,甚至更快完蛋。同樣的道理,中國在很多門類的全球產業鏈中有一席之地,如果中國對歐美日禁運,歐美日各大公司短期內根本找不到相應的配套能力而同樣會全世界跟著跳樓。日本僅僅是禁運三種半導體和皮膚工業所需要的化學原料就將韓國搞得舉國緊張,由此就該明白,高科技工業對國際供應鏈的高度依賴性。

華為能夠頂到現在,是非常了不起的!

 

 

華為生死關分析及短期策略:

 

美國如果嚴格禁止半導體公司為華為代工晶片,那華為將面臨斷炊的風險。中國自己的公司如中芯國際、巨集力半導體一樣無法給華為代工,因為這些公司都高度依賴美國的半導體裝置和化工原料,甚至短期內也不可能建一個沒有美國技術的生產線,畢竟積體電路過去半個多世紀大發展的中心就在美國,絕大部分原創技術都來源美國,甚至產生“矽谷”這樣一個積體電路工業集中區。因此,華為必須為徹底斷炊做最壞的準備。

 

美國忌憚華為,不是因為華為的高階手機,而是其5G通訊基礎設施(基站)。其實這也是華為的強項所在。雖然華為終端也屬於一流產品線,但並非不可取代。而且,對美國來說,華為終端業務最多也就是影響一下蘋果之類公司收益,不足為懼,是個非戰略性產業。而5G基站業務則屬於影響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以此為基礎進行輻射開發(如汽車自動駕駛、遠端醫療),這才是美國最忌憚的,幾萬億美元的大產業,基礎性技術優勢在中國公司手裡(華為和中興),整天琢磨害人的美國佬自然也擔心中國同樣對待美國。

 

美國的禁運會否導致華為正在爆炸式增長的5G基站出貨受到影響呢?答案是否定的!!這個應該無生存風險。

 

5G基站所需要的晶片數量和手機等終端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華為5G基站技術已經穩定,所需要的晶片短期內不會再升級。因此,華為可以利用美國給出的120天緩衝期內,獲得足夠未來兩至三年基站出貨的晶片需要。如果未來三年華為5G基站得以對市場供貨,那麼華為早期開發的投入已經獲得非常好的回報,華為基站在全球的裝機佈局也基本成型,三年後可以宣佈美國打擊華為的目的沒有達到。因此,華為5G裝置可以確保有個基本的資金流讓公司存活下去。

這是比較有信心,也比較值得華為樂觀的一面。也可以由此比較有把握地說:美國追殺華為的行動是註定要失敗的!!!

 

終端業務中,尤其是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口味不斷變化,晶片升級快,華為海思晶片需要量在未來三年內將達到十幾億量級,這個在120天緩衝期不僅難以備足存貨,而且由於未來晶片升級,也無法以3年為期限來備貨。終端業務已經是華為最賺錢的業務板塊,對維持公司的科研投入和隊伍穩定非常重要,這一塊如何生存下去,將是華為真正的挑戰。

 

相對來說,手機晶片基於功能和功耗的需要,線寬越來越小,已經到7奈米, 而基站在兩方面的要求都比較低,雖然我不知道華為基站晶片的工藝層次,但應該不會用到7奈米這麼高的工藝。如果華為基站以後真遇到晶片不足夠,打游擊式分散代工找合作者似乎也有可能。但高階手機用麒麟晶片短期內只有臺積電可以,這就是個不小的挑戰。

也就是說,華為最悲觀的結局就是剝離手機業務,成為一個純粹的通訊基礎設施供應商。

這聽起來也不太壞,但由於終端業務剝離,將大幅度削減華為的研發投資,進而對公司乃至中國的通訊基礎技術的研發造成消極的影響。從另一個方面講,如果華為退出手機業務,則可能給國內其它幾個廠家提供機會。但那幾個廠家的整體開發實力,未來一段時間內還難以與三星與蘋果競爭。真正代表中國的旗艦暫時還只能是華為(中興是一家技術實力雄厚的公司,但不知管理層哪根神經出問題,手機業務卻發展不理想。中興是華為之外中國唯一具有獨立開發晶片和作業系統的手機廠商)

 

如何突圍?

 

首先建議華為立即購買或建設一個晶片封測廠。不用解釋。或以非華為名義建設,確保這個廠是華為完全控制。但股權結構看不出任何華為的痕跡。

 

美國試圖阻斷華為的晶片和軟體供應,如果實在躲不過魔掌,一個可能的策略是,華為將部分手機晶片技術整體賣給國內的某個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或者新成立一個沒有任何華為股份的公司),由這些公司換個帽子去找代工生產。代工廠並不具備對晶片設計溯源,對後期產品銷售方向跟蹤的義務和能力,甚至賣給現在國內的已經有知名度的公司(如一直積極開發手機晶片的展訊)也是可以嘗試的。在美國發現之前,能有半年時間,已經為新款手機晶片完成備貨。前面已經提到,如果美國真要嚴格按照新的限制華為政策執行,就連中芯國際都無法為華為代工。“正道”具有被堵死的可能。因此,要確保華為和所有中國高科技工業門類的供應鏈穩定,中國政府必須走上前臺。這場戰爭已經超越華為一個公司的能力和邊界。

 

中國拯救華為,當然不只是簡單地在某些方面讓步而換得美國的那條門縫。美國的貪婪決定了,只有讓步是徒勞無益的。積極進取,統籌策劃,圍魏救趙,方為上策。

 

國家策略一:半導體全產業鏈國產化計劃要加速推進

 

2001年我受邀回國參加團中央和歐美同學會舉辦的出國留學人員創業研討活動時,在座談會上就提議:必須把皮膚工業的裝備納入重點發展領域。2002年,我當時在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工作期間寫就《中國半導體工業發展戰略之管見》建議文郵寄給國家有關部門。人輕言微,上面是否重視不得而知。我以自己跨越多個理工科領域的專業背景判斷,半導體行業很多裝置技術門檻其實談不上多尖端,比如,我所熟悉的CVD所需要的裝置中,大部分零配件都可以公開市場購買或委託製造(我曾在矽谷參加培訓過的AMAT和Lam Research購併前的諾發裝置,他們的裝置零配件都是外包定製),真沒看出其中有那些零部件是中國製造不了的。只是可能涉及到一些專利門檻是個挑戰。即:即便中國全部能做,但因涉及到美國公司的專利而無法進入市場;但當貿易戰打響,還在遵守專利保護制度就有點教條了,正如軍工產品很少有人去遵守國際專利法規。最具有挑戰性的,應該是光刻機和一些生產過程所需要的原料。

但這些並非不可克服。

我始終相信,只要是人類已經搞出來的東西,中國人一定搞得出來。只是個時間問題。日本宣佈禁運三種化工原料給韓國時,三星就開始測試中國生產的替代產品,說明中國在積體電路基礎原料方面已經有所儲備。近聞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和上海微電子參與的國產28奈米光刻機預計年底完成測試。中國現在應該以“兩彈一星”的精神和規劃來推動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進口替代。不論好壞,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這方面需要國企和民企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有軍工背景的國企可以參與部分工作,因為這類企業組織動員能力強,也不敢糊弄政府補貼,公共資金真正能用到位。

 

以我對半導體行業的瞭解,中國完全替代美國產品,難度雖然不小,但五年基本上可以完全用國產裝置和原料建起來一條不算太落後的生產線。再經過五年的產品優化,您能猜到十年後的國際產業格局嗎?美國具有絕對控制優勢的半導體制造產業鏈的根基到時候開始鬆動,只要華為和中國半導體產業能挺十年。半導體裝置製造成本其實不高,一臺售價500萬美元的CVD裝置,其零部件總成本最多50萬人民幣可以搞定。這類裝置的主要成本在於研發和人力成本。而中國可以借用很多成熟而專利過期技術。一旦中國在某些半導體裝置上有穩定的生產經驗,那這個領域的美國公司就可以喝西北風了。建一個12吋線如果能節省1/3的資本投入,那太誘人了。

美國這次對付華為的極端手段如果得逞,以後中芯國際、長江儲存等中國所有高科技公司都將隨時面臨生死關考驗,華為不能輸,也輸不起,只有奮起彌補短板。

如果沒有美國對中國的核訛詐,新中國第一代領袖就不會當掉褲子也要搞兩彈。現在同樣的道理,中國要邁向高科技工業強國,積體電路全產業鏈國產化將是繞不過去的,不論這種全產業鏈模式暫時是多麼低效,因為未來十年將是中美對抗強度日益強烈的時段,也是中國所剩不多的被美國卡脖子的重要產業領域,這關乎中國電子和通訊全產業鏈的安危。如果中國能夠藉機奮起,那真要感謝川普政府。雖然積體電路製造全產業國產化是個極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中國不得不衝刺,以中國現有技術儲備和工業實力,要比當年造兩彈時的情況要好很多。而且中國大量裝機的各類裝置給研發人員提供了現成的參考樣本,最笨的方式是比著葫蘆畫葫蘆,也能把絕大部分裝置完成初步的國產化。

當然,美國公司的老闆們是重商主義的代表人物,中國政府在投資開發裝置和原料全產業鏈過程中,邀請這些代表性的公司參與,中國可以如實警告他們,如果在中國境內配合美國政策而影響對中國客戶的供貨與服務,那未來後果就自負吧。以市場換技術,還是有著力點的。

 

 

國家策略之二:削弱美國戰略性工業——打擊波音

 

如果波音沒有737MAX墜機事件,去年炒作的GE對中國商飛919禁運發動機就有可能成真。在波音這塊蛋糕無法吃的情況下,GE不敢再賭輸中國市場這塊蛋糕。可以說,波音倒黴,就是中國變相得利。

 

中國政府宣佈暫停進口波音飛機,是正確的,但要給川普政府明確一點,如果不放棄對華為的禁令,中國停購波音飛機將會從暫時轉化為永久。要知道,沒有中國市場支撐的波音,在737MAX暫時無解的情況下,如果777/787這些產品銷量較大幅度下滑,波音研發投入只能持續降低,前景將非常暗淡。如果中國擺出至少十年內不會再買波音(波音也是家軍工巨頭),緊張的不僅僅是華爾街,很可能包括五角大樓。波音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在。

 

國家策略之三: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搞殘高通及其它

 

美國一方面允許美國公司和華為一起搞通訊標準,一方面又把華為往死裡整,很顯然,美國是希望以威逼和利誘來把華為的5G技術弄到美國公司手裡,並在此基礎上開發美國主導的6G;逼迫華為來支援美國自己搞一套標準,因為華為設計製造能力是很強的,美國如果有野心控制下一代標準,那麼華為參與產業化就變得非常關鍵。類似於當初中國拉愛立信等參與TD-WCDMA產業化一樣。但華為必須要提防這個陷阱,當然,也未嘗不是個機會。

 

中國人也要放棄過去的與人為善的傳統思想,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手段,美國要斬殺華為,中國也要幹掉美國通訊業發展的領頭羊企業,這將極大弱化美國發展下一代通訊技術的能力。目前這個領頭羊企業就是高通。

 

中國是高通最大的市場,中國幾大手機企業都是高通的客戶。中國政府應該明確告訴美國,作為報復將禁運高通,給高通半年的緩衝期(其實是給中國手機企業緩衝期)。中國給高通開出的條件是:所有在中國銷售的晶片必須在中國境內完成除設計以外的全部生產,包括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但這是不可能的實現的,因為高階晶片除臺積電,其它企業生產不了,而臺積電7奈米制程在大陸沒廠。

這是擺在臺積電和高通兩家公司面前的頭疼問題。這個問題只有美國政府和臺灣政府可以幫忙解決,即默許臺積電在大陸建設7奈米甚至5奈米制程生產線。或者兩家政府看著高通窒息而亡。或者國家進一步要求高通賣給中國產品中的技術含量中,美國技術不得超過10%。(甚至考慮將這個指標作為對付美國企業的硬性指標,這個指標對美國的殺傷力就是:逼迫美國企業將越來越多的專業功能到美國以外,這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產業的空心化。開源CPU 架構RISC-V在深圳建立中國區總部後將總部從美國遷往瑞士,就是個例證。要好好開拓中國市場,美國企業就只有離開美國。這是中國弱化美國很有效的一環。而且一旦離開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為美國的配套能力會越來越差)

 

大陸手機企業離開高通,可以使用聯發科、麒麟晶片(華為可以將麒麟最新晶片賣給國內某個公司,比如紫光展訊也在做,只是不如海思好,不妨賣給展訊,由展訊委託代工生產後賣給包括華為在內的所有廠商,華為以技術抽傭。或成立獨立公司運作,改個名字。現在國內手機廠不願意用麒麟就是不想給華為抬轎,畢竟手機上屬於競爭關係),其實,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手機發展到現在這個層次,以後速度快點,照相再多點功能,已經沒有太明顯的區別。新一代手機上那些吸引眼球的新賣點,除照相功能,多數人可能不在乎。5G手機晶片一旦技術穩定,可以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手機需求。

中國給高通的禁令,將是美國政府的緊箍咒,他們也清楚,如果高通失去中國客戶,將大幅度降低其未來研發的投入,這關乎美國通訊業的前途。在先後倒下摩托羅拉和朗訊後,如果高通倒下,隨著通訊業技術日益複雜,6G時代美國一樣也抓不住。美國另一個通訊領域的企業博通,管理層似乎更商業化一點,把總部搬到了新加坡。

 

至於蘋果,是個終端產品製造商,技術研發能力與華為和高通均有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比不上中興。但蘋果萬億美元市值維繫著華爾街的重大利益,這是個可以琢磨的眼。如果中國政府策劃衝擊美國金融市場,實業資本中的蘋果將是個值得研究的打擊物件。過去蘋果和英特爾合作開發5G晶片失敗不得不找老冤家高通。如果沒有高通了呢?蘋果在下一代手機上必須購買華為的晶片,到那時,美國還敢不讓臺積電代工華為嗎?中國要有雄心打造壟斷性技術優勢,就要有決心阻斷美國公司的後續研發能力。

 

另外一家值得關注的美國企業是英特爾。這種重資產公司如果出現經營狀況,對金融市場會帶來震撼。自從AMD將ZEN架構CPU技術賣給中國,雖然最新版不再授權,但中國自己短期內會有效能不錯的CPU自給自足,藉機如果重錘英特爾,想想都覺得刺激!(對AMD藉助中國提高競爭力,英特爾去政府告狀,這很可能是AMD不再授權最新IP的原因。當年麥道和中國合作生產麥道82和90,告御狀最積極的是波音,所以,打擊這類公司就不用客氣)。當然,打擊美國企業的出拳速度如果掌握好節奏,美國金融市場有可能有好戲看了。這對於手握大量現金的中國來說,可能建設整個半導體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從華爾街就可以撈回來了。請參考筆者早期文章《反思2008:該逆向操作還是順勢而為?》

 

 

國家策略之四:以稀土為劍,做出決戰架勢才能避免決戰

 

中國積體電路工業短則五年,長則十年,還離不開美國的裝置與原料,這個現實必須面對。因此,中國現在要做的是,在未來十年內,美國還不至於對中國徹底禁運,雖然禁運也將讓美國半導體行業步履維艱。這裡有個關鍵的武器就是稀土。我在2018年的那篇舊作中開篇就提到稀土武器。

 

去年看到一篇官媒文章,說中國稀土不能減產,否則會失去世界的份額。這真是夠短見的。以中國自己的產業需求來看,中國不應該成為全球稀土出口大國,控制出口和生產,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中國稀土的優勢不僅在礦藏,也在於提煉技術。這方面是中國的強項。

美國也知道,稀土是中國頂在美國咽喉的利劍,關鍵是,中國要讓美國知道,中國敢於使用這把劍。美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解決稀土問題,但樂觀估計,美國要掌握稀土提煉的全部技術,並找到所有的稀土礦藏,應該需要十年。

 

十年,對中國來說足夠了,這是制止美國瘋狂高科技禁運的關鍵十年。十年後就愛咋地咋地吧,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鏈國產化和民用航空發動機國產化應該基本完成了。

中國應該立即對美國稀土出口採取一案一批。並嚴格規範對其它國家的出口量。美國不再延續對華為的晶片製造許可,將是啟用中國稀土出口美國禁令的開關。

 

+++全文完,感謝轉發分享,希望華為高層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