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UB獨家對話華為雲蘇光牛:國內資料庫市場已進入關鍵轉折點,2024年或是分水嶺

老魚筆記發表於2024-02-02

編者按:深入對話行業領軍人物,洞察當前資料庫產品和廠商背後的深層故事,捕捉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ITPUB旗下的品牌欄目——《焦點Focus》,專注於與企業核心人物的獨家交流,本期對話嘉賓華為雲資料庫業務CTO蘇光牛。

“國內資料庫市場已進入關鍵階段,2024年或是分水嶺!”

“目前,國內資料庫產品數量接近300款,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資料庫嗎?”面對老魚的問題,華為雲資料庫業務CTO蘇光牛不假思索地給出了他的見解:

“不僅是中國市場,全球範圍內,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商業資料庫。”

他進一步預測,隨著市場的自然淘汰,未來三至五年內,國內的資料庫廠商可能會減少至約10家,其中既包括雲服務提供商,也有獨立的資料庫廠商。

中國資料庫市場:異乎尋常的熱度背後

在一般情況下,像資料庫這樣的成熟市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市場增長率應逐漸趨於平穩。然而,與預期相悖的是,在市場規模超過千億美元后,依然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根據Gartner的資料,2022年全球資料庫市場增長率達到14.4%,市場規模達到910億美元,這樣的增速在業內被評為“空前的”。Gartner預測,到2023年,該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預計年複合增長率為16.8%。若按此增長率計算,到2027年,全球資料庫市場規模將超過2036億美元,遠超整個IT市場預計的4.3%的增長率。

特別在中國,資料庫市場從初期的“四朵金花”到如今的百家爭鳴,快速發展的軌跡頗受矚目。資料庫是條高速成長賽道是核心原因之一。高速增長主要歸功於雲端計算的興起和企業對人工智慧的深入應用。更深層次的驅動力在於,資料在各行各業中的核心地位日漸凸顯,新型、多樣化、非結構化的資料需求催生了更多資料庫產品的誕生。

而中國資料庫市場的異乎尋常的熱度,源於其獨特的市場背景。蘇光牛指出,在過去十多年間,國產資料庫並未深入滲透至核心系統。直到2015年左右,隨著市場人士開始察覺到其中潛藏的機會,資料庫行業便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業熱潮和發展風潮。他強調,這種市場波動不是無序的增長,而是市場和技術需求的真實反應,同時也是國內資料庫人才和技術積累的體現。

ITPUB致力於不斷深化與行業專家的討論,全面剖析資料庫市場的發展動態及所面臨的挑戰。接下來,老魚將與蘇光牛進行獨家深入對話,深入解析國產資料庫所面臨的挑戰、機遇以及未來發展的潛在趨勢。同時,老魚也熱切期待與更多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2024年前瞻:中國資料庫市場的分水嶺

蘇光牛對於國產資料庫當前的發展現狀及市場的焦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預見,2024年將成為中國資料庫市場的決定性轉折點,標誌著從零散的嘗試階段向系統化的實際應用階段的重大轉變。在這個轉折點,真正能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實際挑戰的資料庫廠商及產品將開始顯現並脫穎而出。

他強調,面對當前及未來市場的發展,國產資料庫廠商將面臨批次複製和運維的雙重挑戰。這不僅是從嘗試與實驗階段向真實應用與廣泛部署的轉變的象徵,也是對廠商綜合能力的嚴峻考驗。他指出,在過往的幾年中,儘管許多企業開始嘗試採納國產資料庫解決方案,但這些嘗試大多還處於初級階段。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特別是在資料量巨大、系統複雜的銀行業等行業,有效的批次複製與運維管理已變得至關重要。

他進一步闡述,市場的焦點已從試驗性的單一業務應用,轉向如何有效地進行大規模複製與最佳化的運維管理。以工行等大型銀行為例,他說明這些機構對資料庫的需求超出了技術相容性和效能的範疇,而更加關注在大資料量、複雜系統背景下的運維管理效率。

此外,蘇光牛還提出,對於國產資料庫廠商來說,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對市場需求的迅速反應是至關重要的。他強調,一個傑出的資料庫解決方案不僅需要在技術層面進行持續創新,更要能夠有效地滿足客戶在批次複製和運維管理方面的切實需求,這既是技術實力的體現,也是服務水平的體現。

真正自主可控不在於追求程式碼的絕對純粹性

雖然依賴開源技術可以加速產品開發和技術迭代,但過度依賴可能會限制自主創新的空間。如何在借鑑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提升國產資料庫的核心競爭力,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蘇光牛對此提出了獨到見解,“自主可控”不僅僅體現在程式碼的數量更改上,而是體現在對技術深度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控能力上。他形象地指出:“海水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據市場資料分析,多數資料庫產品均建立在開源技術之上,進行了必要的增強或調整。關鍵在於,當遇到如MySQL許可變更或PostgreSQL架構的重大調整,企業是否能保持技術上的獨立性和靈活應對能力。

蘇光牛認為,真正的自主可控不在於追求程式碼的絕對純粹性,而在於企業如何在尊重開源協議如GPL或BSD的基礎上,對開源技術進行理智的借鑑與創新。

同時,他提出一個客觀的評估方法——透過程式碼相似度分析,量化地評估產品的自主研發程度。對企業而言,關鍵在於關注資料庫核心的長期支援和開發商的技術演進能力。蘇光牛提醒,維護和發展一個基於開源技術的資料庫產品需要持續的資源投入,這不是任何一個小團隊所能輕易實現的,這也是企業應當嚴肅對待的一個方面。

GaussDB與PostgreSQL的發展路徑已大相徑庭

老魚引出了一個業內廣泛關注的議題:中國在PostgreSQL開源專案中的貢獻相對有限,缺乏中國人和公司在全球核心貢獻者名單上的身影。對此,蘇光牛回應稱,貢獻之少可能源於生態系統和許可證的差異。他闡述,基於開源專案創新卻未與原社群保持更新同步,會使得融合新特性變得極為複雜。

GaussDB早期借鑑了PGXC的架構,但是GaussDB與PostgreSQL的發展路徑已大相徑庭,對PostgreSQL的貢獻已失去了實際意義。蘇光牛明確指出,與PostgreSQL保持更新同步所需的工作量,遠超過開發一個新分支,因為許多基本協議和處理機制已經完全改變。

針對國產資料庫在貢獻率方面的討論,蘇光牛提到,除了開發路徑的分化,開源社群的話語權不足也是一大因素。華為在公有云MySQL上做了大量最佳化,但合入MySQL的難度極大。他強調,開源軟體背後的基金會往往不受國內控制,這對安全是一個挑戰。

蘇光牛指出,為了獨立進化並滿足客戶需求,國產資料庫廠商,無論是基於PostgreSQL還是MySQL,都必須維護自己的獨立分支,這不僅需要巨大的人力資源,還需保持與開源社群的同步。他認為,國內資料庫企業應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人力投入策略。

談到國產資料庫的自主研發與重構,蘇光牛坦承,華為對開源軟體管理嚴格,所有開源成分都需移除以符合內部可信要求。

最後,蘇光牛表達了華為對其資料庫產品的強烈自信。他提出,透過工具掃描和專家審查可以驗證產品的自主研發比例。他強調,華為在這方面絕對自信,這種坦率和誠實是其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場洞察與客戶疑慮:實力和信任的綜合考量

市場反饋是直接而坦誠的,客戶的疑慮往往反映了整個行業的潛在問題。

過去一年(2023年),蘇光牛走訪了上百家客戶,獲得了一些啟發性且深刻的反饋。他提到,一位城商行的代表在上海和他討論了一個關鍵性的擔憂:企業在選擇資料庫產品時,最擔心的不是Oracle使用的限制,而是擔心選定的資料庫由於商業模式不可持續而突然倒閉,從而影響企業的業務連續性。

這種擔憂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穩定性的擔憂,更反映了對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憂慮。國產資料庫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需要給市場帶來穩定性和可信賴性。

蘇光牛還談到了另一家銀行的見解,即目前的開源資料庫產品,無論是MySQL還是PostgreSQL,都無法在技術層面滿足其對特定場景的需求。這表明市場對於資料庫產品的定製化和最佳化有著緊迫的需求。

在談及客戶偏好時,蘇光牛發現一部分客戶更傾向於保持MySQL的簡潔性,他們更關注成本效益,並期望透過國家的政策選擇價效比高的產品。同時,另一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則更加重視資料庫在運維和未來應用開發方面的便利性,而非僅僅關注效能。

這些見解揭示了中國資料庫市場的需求多樣性和複雜性。蘇光牛指出,市場上眾多的資料庫選項為企業帶來了選擇的困難和資源投入的挑戰。

供應商繫結:擔憂是有依據的

在討論國產資料庫客戶對供應商繫結的擔憂時,蘇光牛承認這些擔憂是有根據的。他指出,尤其是那些基於MySQL和PostgreSQL修改的資料庫產品,它們有時會故意或無意中更改日誌格式或未提供充分的文件,這無疑增加了資料遷移和介面對接的複雜性。

蘇光牛將國產資料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遵循標準,不會導致繫結問題;另一類可能因為不公開關鍵介面而引發客戶的擔憂。

他詳細闡述了資料庫遷移的複雜性,包括應用遷移、資料遷移及效能遷移,並強調了應用介面、資料快照和日誌介面的標準化和規範性對於避免供應商繫結的重要性。

特別是,他提到某些國產資料庫廠商在快照和日誌方面的行為不規範,有時甚至有意不公開這些介面,使得資料遷移變得異常困難,這無疑讓客戶對未來的資料庫遷移和升級充滿擔憂。

蘇光牛還指出,效能遷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因為不同資料庫在相同硬體規格下的效能可能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迫使客戶進行系統的拆分和重構。

他強調,在選擇資料庫時,客戶應要求廠商公開完備的快照介面和日誌介面,以確保未來資料遷移和系統升級的可行性。同時,蘇光牛提到,華為雲在開發GaussDB時就提供了完整的快照和日誌介面,展現了其對開放合作的積極姿態。

全球市場:從本土到國際

國產資料庫絕不應僅侷限於國內市場,它們的足跡已經延伸至亞洲、非洲和拉美。如同GaussDB所展現的,憑藉雲技術整合和靈活的資源配置,正顯現出其國際競爭力。不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佼佼者,更在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老魚提出了全球與中國資料庫市場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問題,並探討了政策對國內資料庫市場的影響。

蘇光牛認為,資料庫的需求是全球性的,無論在海外還是國內。他指出,雖然國產資料庫眾多,但GaussDB不僅提供替代解決方案,更在分散式架構上進行創新。他強調,全球範圍內,尤其是銀行等關鍵行業對解決冗餘容災架構和資料一致性問題的需求巨大,GaussDB在這方面展現出明顯優勢。

蘇光牛深入分析了容量和峰值架構的優勢,指出雲服務整合和資源彈性是行業的大趨勢。他自豪地分享了GaussDB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的成功案例,證明其在商業回報方面的顯著成效。

在討論全球與中國資料庫市場的差異時,蘇光牛提到,除了國內市場, GaussDB憑藉其創新性和技術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均具備強大競爭力。他認為,華為公司依託其在海外市場的堅實營銷基礎和體系,有望在全球資料庫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國產資料庫破圈:行業發展核心要素

最後,老魚探詢了蘇光牛關於國產資料庫如何打破現有框架和行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

蘇光牛認為,面對資料庫這一極具挑戰性的領域,從業者必須持有敬畏之心,這不僅源自業務本身的複雜度,更來自於對客戶責任的認知。作為企業資料的核心守護者,資料庫的任何技術問題都可能對客戶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責任感和敬畏心是行業精英必備的素質。

在技術層面,他強調分散式架構和易遷移性是資料庫技術發展的雙重驅動力。特別是易遷移性,它對於應用從傳統商業資料庫向現代解決方案的轉移至關重要。能否快速且無縫遷移直接關係到資料庫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談及成本,蘇光牛認為,隨著分散式資料庫成為主流,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將成為重要議題。他透過例項分析了從商業資料庫遷移到GaussDB的成本效益,突出了經濟性和易用性的重要性。

最終,蘇光牛重申了長期投入的重要性。他明確指出,資料庫的開發與維護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務,它需要長期戰略規劃和持續的投入。對於選擇國內資料庫產品的客戶,他建議應仔細評估廠商的投入力度和技術實力。

從蘇光牛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敬畏心態、技術創新、成本控制、戰略投入是驅動資料庫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總的來說,中國資料庫市場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挑戰與機遇並存。企業在選擇資料庫產品時,已經超越了對效能和成本的單一關注,更多地著眼於產品的長期穩定性、對未來業務發展的支援能力和持續發展潛力。

在此市場環境下,自主創新和有效開拓國際市場將成為中國資料庫行業實現從追隨者到領導者轉變的關鍵。面對多樣化的需求和日益嚴峻的挑戰,只有那些能深刻洞察市場動態、精確把握客戶需求,並在創新與穩定性之間找到完美平衡的資料庫產品,才能在這場行業變革中脫穎而出。這些產品不僅將為中國數字經濟建設貢獻力量,還將在全球舞臺上書寫屬於中國智造的輝煌篇章。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s://blog.itpub.net/11310314/viewspace-300608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