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起,我國一些地區開始發放消費券。日前,據商務部統計,已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元。
5月15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釋出林毅夫教授指導的研究報告——《消費券的中國實踐》,對全國消費券的發放狀態、效果作出了深入分析。北大專家團隊依據微信支付城市交易抽樣資料分析發現,地方政府使用消費券效果好,數字技術能夠提高政府發放效率。林毅夫表示,消費券發放有利於保家庭、保企業,倡導應儘快出臺消費券發放政策,鼓勵各地政府加大消費券發放金額。
消費券有利於保家庭、保企業
5月15日晚上,北大國發院【朗潤•格政】舉辦直播研討併發布《消費券的中國實踐》研究報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直播分享了對消費券發放必要性的看法。
林毅夫表示,這次的疫情衝擊,面臨著整個需求面和供給面的影響。從農村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傳統的基建投資以外,我們也必須有保企業、保家庭的措施,因為我們現在80%的就業還是靠民營企業、中型、小型、微型企業。
關於應該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林毅夫認為,除了低保戶較多的農村地區,發消費券有它的好處。發放消費券等於是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增加了家庭消費的可能。各地針對當地的企業現在所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發消費券,起到一石雙鳥的作用,既保家庭,也保企業。
數字技術可提高政府發放效率,減少行政溝通
“消費券到底能不能四兩撥千斤?這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在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沈豔分享了《消費券的中國實踐》報告。
通過對微信支付城市交易抽樣資料分析,研究團隊發現,地方政府使用消費券效果後,確實起到了好的效果。
報告發現,發券地區消費券支援行業比未發券地區同行業業務恢復快。在 3-4 月間,發放消費券行業支付筆數反彈幅度是未發放行業的 3.11 倍,根據消費券支援行業在全行業支付筆數的比重,推算在發放消費券後一個月內,消費券地區受支援行業的支付筆數比未發放地區同行業高約 25%。
此外,第三產業佔比高的地區,發放消費券顯著增加了交易的活躍程度。在發券方式上,搖號比搶券更能促進消費。
報告發現,通過數字技術,能夠提高政府發放效率。政府可以及時準確地估計消費券的政策效果,同時也可以保證商戶核銷消費券、申請補貼的真實性,減少行政溝通成本。
報告呼籲,政府應儘快出臺消費券發放政策,鼓勵各地政府加大消費券發放金額,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扶持,利用大資料精準定位扶持行業和人群。
以消費券為原點,加快企業和社會數字化轉型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表示,消費券是一個原點,對企業和消費者在數字化能力以及線上習慣培養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數字消費券帶動下,騰訊網際網路生態平臺可以支援中小企業和商家建立長效運營模式,推動商戶積極擁抱小程式、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消費券核銷、線上營銷閉環,幫助企業構建長期的數字競爭力,把握疫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視窗機會。
根據微信發放消費券的經驗,消費券對各地小微企業的拉動較明顯:湖南省、嘉興市惠及的小微商戶佔比達8成,他們的交易金額都有明顯增長,對比2月,平均環比增幅翻了53倍。
司曉建議,未來消費券的發放,希望能夠加強省政府的協調,或直接由省政府來發放消費券。不僅可降低各地溝通成本及跨區域消費問題,且能更好保證在消費券的發放上向困難地區傾斜,增強普惠性。
對於目前未聯網、或者是數字能力不夠的人群、個體戶和鄉村等如何享受消費券的政策紅利,司曉認為是數字時代不能迴避的問題。
“未來,我們也許可以考慮通過‘為村’、縣級融媒體等平臺來解決發券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比如說可以把電子消費券發到各個村,以村為單位統一核銷,再由村幹部發放到群眾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