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開啟的互金整改開始,網際網路金融的行業發展從野蠻生長到泥沙俱下,政策背景從監管套利到持牌經營,競爭格局從顛覆重構到牽手合作。截至今日,除了依然有待進一步化解的P2P/ICO等存量風險之外,我們看到整個金融體系對於消費者和小微商戶的覆蓋得到顯著提升。往前看,在日臻完善的監管框架下,無論是積極轉型擁抱科技的領先金融機構,還是流量/資料/技術優勢顯著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有機會共同開墾金融服務下沉的增量市場。
通過剖析2014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各個細分領域的使用者資料,我們總結行業發展的十大趨勢如下:
1、移動金融使用者數高速增長,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4年以來金融領域的移動化趨勢強勁,金融領域App的MAU(月活躍使用者數)及DAU(日活躍使用者數)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往前看,我們認為移動金融滲透率將持續提升,主要受益於:1)金融服務的持續下沉帶來客戶基數的擴大;2)技術驅動下線上可開展業務繼續擴充、使用者體驗不斷改善;3)傳統金融機構在成本效率考量下優化線下佈局、繼續加碼線上場景建設。特別值得提出,頭部金融機構在科技尤其是金融App的投入明顯加大,而且使用者體驗更加友好,從原來單純堆積功能進行轉變,更加重視介面、體驗、流程等細節。

2、政策及市場環境帶來波動,關注指標從規模轉向黏性
就戶體量整體而言,支付及網上銀行類App使用者數較高,理財及現金借貸類App次之,保險類App使用者數相對較少;從使用者增速對比角度看,股票交易類受資本市場影響、P2P理財類受監管洗牌影響;從集中度角度看,支付結算領域受支付寶一枝獨秀影響而集中度較高,現金借貸領域行業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分散格局;使用者黏性角度看,股票及理財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及次數較高。

3、傳統金融VS. 網際網路公司:數量已相當、質量需提升
我們定義月活高於500萬或日活高於100萬的37個金融移動應用為頭部App,我們發現除了支付寶一騎絕塵之外,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公司從數量上來看已經平分秋色。網際網路公司在使用者運營上優勢明顯,傳統金融機構在客戶黏性方面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4、網際網路降維打擊“二元化”,零售端競爭局面方興未艾
網際網路降維打擊二元化,即網際網路公司對傳統金融的衝擊仍將持續;頭部金融機構擁抱網際網路,拉大了與中小金融的“數字鴻溝”。大型金融機構轉型成效逐漸顯現的同時,中小金融機構所面臨的挑戰依然較大。網際網路公司對傳統金融的衝擊仍將持續,證券/基金領域影響高於銀行/保險。

5、網際網路公司寡頭格局初定,二線巨頭或追求單點突破
網際網路金融的“兩極”格局初定,缺失移動支付船票的二線網際網路公司或更多追求單點業務突破,金融牌照戰略佈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6、支付的入口地位愈發重要,生態佈局上螞蟻更勝一籌
支付寶業已成為金融生活一站式服務平臺。螞蟻金服通過支付寶入口提供無可比擬的服務深度及廣度。

7、消費貸監管進一步趨嚴下,金融機構持牌優勢在凸顯
趨嚴監管下行業增速放緩,持牌機構快速下沉搶佔市場,在資金優勢及牌照加持下,持牌的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在消費信貸市場保持穩健增長。

8、股票基金受市場波動較大,行業龍頭逆市提升市佔率
股票基金領域顯著受市場的週期性影響,整體而言,側重資訊屬性的股票App人均單日時長更高。龍頭的成長性體現在市場規模的波動上升及市佔率的提升。

9、網際網路保險獲客成本過高,獨立渠道發展仍處探索期
網際網路保險的大規模盈利短期可能是“偽命題”。儘管我們觀察到領先網際網路保險平臺的保費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但線上獨立保險App的使用者數整體偏低。在經歷了線上銷售的1.0階段、場景銷售的2.0階段,到如今保險科技的3.0階段,網際網路保險的空間巨大,同時挑戰也較大。

10、估值呈現冰火兩重天局面,平臺模式最大化使用者價值
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出現巨大分化。我們認為在行業越過野蠻生長、迎來趨嚴監管背景下,網際網路巨頭更有機會能憑藉自身積攢的流量/資料/技術實力,賦能傳統金融機構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