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發展演進和未來趨勢

融雲RongCloud發表於2021-12-28

“通訊雲服務在 IM 和 RTC 的基礎上,整合 CDN、SIP、TTS、PSTN、RTMP 等功能性配件,豐富了資訊傳輸形式和內容,提升了傳輸效率,成為主流趨勢之一。”

艾瑞諮詢近期重磅釋出的《2021 年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通訊雲行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趨勢。市場上出現了以“IM+RTC+X”全通訊能力為基礎封裝而成的場景化解決方案,以場景為中心整合行業屬性,為客戶提供資訊傳輸功能更優、應用場景更全的產品,更好地聯通客戶端與服務端。

同時,報告還就網際網路通訊雲行業的新趨勢做出了新觀察、新解讀。(公眾號【融雲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後臺回覆【艾瑞報告】獲取報告完整版 PDF)

網際網路通訊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報告》指出:受疫情持續影響,線上直播、短視訊、互動直播、視訊會議等需求爆發,2021 年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增速持續提升達到 59.2%。

預計到 2024 年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規模將達到 182 億美元,且市場仍保持 40% 以上的高速增長。


(2015-2024 年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市場規模及預測)

增長的動力首先來自 C 端應用深入,及 B 端應用場景從內向外、從 OA 到 ERP 滲透。


(網際網路通訊雲在 B/C 端場景的滲透情況)

網際網路通訊雲在 C 端應用以 SDK 包嵌入 APP 的形式為主,為遊戲、直播、電商等 APP 提供通訊服務,應用最為深入。

在企業端,越靠近前端銷售、售後等環節,網際網路通訊雲的滲透程度越深,並逐漸向後端生產製造、倉儲採購、財務管理等環節滲透。

目前企業普遍將通訊能力與企業內部系統整合,實現員工實時溝通和訊息提醒,整體呈現從 OA 向 ERP 逐漸推進的狀態。相對於企業內部通訊,企業外部溝通對網際網路通訊雲能力的需求尚未完全調動,產品滲透有待深入。

其次,智慧硬體應用場景仍有待挖掘,越靠近個人場景滲透率越高。

智慧硬體對通訊的需求潛力大,但目前網際網路通訊雲產品在智慧硬體中的應用整體較為空白。部分網際網路通訊雲廠商已開始佈局智慧硬體,其中個人場景應用門檻較低,多以控制信令和資料傳輸為主要功能。在企業應用和社會場景的巨集觀物聯層面,應用還需匹配攜帶音視訊功能的高階裝置,當下應用尚淺,仍需提升通訊技術,以及和相關方案商深度合作。

《報告》提示:近期,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IS)推出的非蜂窩 5G 技術標準也進一步推進了 5G 物聯網的應用,網際網路通訊雲在智慧裝置場景的發展未來可期。

總之,網際網路通訊在視訊、遊戲的應用潛力將持續增長,視訊、遊戲等流量將佔全球 IP 流量的 85% 以上;物聯網連線後的應用平臺和服務、潛在服務場景將孕育更多的網際網路通訊需求,無論通過現階段較為成熟的 IM、RTC 等形式,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新通訊形式,都將是網際網路通訊可擴充的服務領域與增長點。

基礎設施成驅動行業發展的主因

在驅動行業發展方面,《報告》認為:網路速度進一步提升、覆蓋使用者更廣、5G 建設加強,以及物聯網裝置連線入局是主要因素。

第一,從全球移動蜂窩網路來看,在下載速度和時延兩方面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下載速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 62.9%,時延降低了 11.9%,這極大提升並且激勵了網際網路通訊玩法的擴充與體驗的升級。

第二,相比於已開發國家網際網路滲透接近飽和的情況,發展中國家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覆蓋使用者的增加是網際網路通訊雲市場的增量空間。從全球網際網路來看,2020 年發展中國家使用者規模達到 34.6 億人,相比於 2015 年滲透率提高了 19.6%;從移動網際網路來看,2020 年全球 4G 及以上移動移動蜂窩網路覆蓋人口達到 53.4 億人,滲透率為 82.4%。

第三,各國發力 5G 基站建設,到 2025 年,全球 5G 連線裝置預計達 18 億,5G 連線裝置使用率將達 21%。中國現階段 5G 基站數量最多,2020 年中國新增 5G 基站超 60 萬個,全部已開通 5G 基站超過 71.8 萬個,仍是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5G 發展現狀及未來預測)

第四,物聯網裝置連線量逐年提升,據 IoT Analytics 資料顯示,全球物聯網(聯網汽車、智慧家居裝置、聯網工業裝置等)裝置的連線量,預計將在 2025 年超過 300 億臺,這意味著每人近 4 臺物聯網裝置。裝置連線的目的是實現人與裝置、裝置與裝置之間的資訊交流與協同,有望帶來網際網路通訊新市場。

基礎設施的完善,必然激發網際網路通訊雲廠商獲取更大的市場空間,而廠商的主要成長邏輯是產品+渠道。其中,產品是基石,渠道放大服務能力,二者配合擴充客戶,可以抓住市場新機會。

廠商需重新構建自己的競爭壁壘

在競爭格局上,網際網路通訊雲行業發展已經明朗化,頭部通訊雲廠商市場格局較為穩固,第三方網際網路通訊雲的 PaaS 廠商呈現出強者恆強的局面。

根據艾瑞諮詢 Usertracker 多平臺網民行為監測資料庫顯示,月獨立裝置數居 TOP1000 的頭部 APP 中,融雲 IM 覆蓋到的 APP 日活裝置數加總(非去重)超過 9000 萬臺,仍居國內第三方廠商的首位。


(融雲 IM 仍居第三方通訊雲廠商首位)

但同時,實時音視訊市場格局仍然存在變數。分別來自兩個層面:其一,實時音視訊 PaaS 層的需求在疫情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刺激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頭部雲廠商和 IM 廠商紛紛加入戰局,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其二,未來隨著互動直播、電商直播、遊戲直播等應用場景的下沉,以及 5G 等技術的應用落地,實時音視訊市場將迎來廣闊的增量空間。

面對諸多變數,廠商更須加緊構建自己的競爭壁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從底層基礎資源和演算法來看,擁有足夠多的 CDN 節點數量,滿足全球通訊節點覆蓋是通訊雲廠商的能力下限,而在基礎設施之上的演算法優化則能進一步提升分發速度,降低網路時延。

第二,從與業務結合的角度看,豐富的介面數量,多終端的適配效能夠使通訊雲廠商打通通訊能力與企業原有業務的整合,幫助企業完成業務擴充和多場景覆蓋。

此外,網際網路通訊雲廠商能否儘可能多地基於具體場景,完整封裝成產品級場景化 SDK,滿足客戶對快速整合能力和上線業務的要求,將成為新競爭點。


(網際網路通訊雲產品的演進)

例如,融云為了賦能開發者,降低二次開發投入,將各種基礎服務有機結合,直接封裝為特定的場景化 SDK,為開發者提供貼近業務的 API 與回撥,讓開發者的重心從技術語言轉向業務邏輯,簡單便捷地實現產品搭建。

融雲場景化 SDK 的出現,標誌著行業服務模式已開啟第三代新紀元,對網際網路通訊雲廠商的技術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因此構築起新的競爭壁壘。

此外,從網際網路通訊雲的產業鏈結構來看,吸收 AI 廠商的技術輔助,組合 IM 和 RTC 為下游提供場景支援,將讓網際網路通訊雲的場景更加智慧,讓產品應用更精確、更深入。

網路 AI 廠商為網際網路通訊雲廠商提供 NLP、影像處理、內容稽核等技術支援,IT 基礎設施廠商提供光纖、晶片、感測器、網線、交換機、路由器等基礎通訊傳輸裝置,IaaS 廠商提供的分散式儲存、CDN、虛擬機器等是網路通訊重要的基礎資源,三者共同構成網路通訊雲的上游。


(全球網際網路通訊雲產業鏈及產業圖譜)

中游的網際網路通訊雲廠商在業務上會對 IM 或 RTC 有所側重,但都朝著組合 IM 和 RTC 業務方向發展,並搭配具體場景化元件。未來,通訊雲廠商可結合 VR、AR 技術,縱向延伸為下游提供多樣的應用場景,如,搭建底層 AI 學習模型和知識圖譜,形成使用者標籤體系,提高推送精準度和使用者觸達準確率等。

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可體驗融雲 I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