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從業者對於疫情總是先知先覺,早在1月20日,一脈陽光就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開始火速調運物資,但時間還是慢了一步。
“一開始,我們的採購規模非常大,口罩採購量30萬起,防護服5千起,但各地的封城措施的頒佈以及居民口罩需求的飛漲,常規的渠道已經買不到了,那個時候,每位同事都在朋友圈裡尋求口罩資源。”
“防護服也是如此,前線醫生的物資比我們更加吃緊,我們曾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物資捐贈,但當我們也加入一線時,防護服不夠用了。影像中心的醫生們開始想著用各種方式、各種材料自制防護服。誰也沒有想到這場疫情會持續這麼久,沒有醫院會儲備這樣多的防護物資。”
在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像一脈陽光這樣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境況略顯尷尬,但作為中國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也在積極尋找破局之路。由於一脈陽光並非定點發熱機構,其自建非依託型的影像中心即使有接納新冠患者的能力,也無法享受到國家醫療物資的接濟。醫學檢驗的情況相仿:華大基因等檢驗機構在疫情之初就大幅擴大產能,結果卻步入產能閒置之局。
隨著疫情的升級,全國對於醫療資源調配的剛性需求變大,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缺口出現的情況下也全力展現出了“戰鬥力”和“公益性”。以一脈陽光為例,利用遠端醫療的方式,他們通過“雲影像平臺+AI”的方式承擔了海量的患者閱片工作。據統計,一脈陽光江西省區的26家影像中心協助定點收治機構確診了170例確診病例,佔江西省所有確診人數的1/4。
但是,他們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後勤支援。
作為一個年輕的行業,獨立影像中心在駛入中國的五年時光中,其中個體已經經歷了長足的發展。但從這次突然事件來看,這些機構儘管擁有資源與潛力,卻未發揮出其應有作用。方興未艾,如何向社會與政府注入信任?動脈網採訪到了多家獨立影像機構,他們正通過改變自身以在市場中立足。
捐贈成為主要貢獻來源
非公醫療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推動,獨立影像中心的崛起則是源於分級診療的實施。為了更好的解決中國醫療資源高度集中;基層醫療資源缺乏、服務能力差的老大難問題,黨的十八大重點討論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探索設定獨立的區域醫學檢驗機構、病理診斷機構、醫學影像檢查機構、消毒供應機構和血液淨化機構,實現區域資源共享”。2017年8月,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健委)在已批准5類獨立設定醫療機構的基礎上,再增加5類獨立設定的醫療機構類別,允許社會力量投資獨立設定醫療機構,並連鎖化、集團化運營。
兩大政策的提出為第三方檢測中心的發展築好了地基。2015年-2019年期間,一大批獨立影像中心陸續建立,其中既包含全景醫學影像中心、心影像智慧科技等主打高淨值客戶人群的企業,也包含開普影像、萬里雲等以自建為主的中心;一脈陽光則是“自建+共建”雙管齊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是一個例外,依託於平安集團,它既建立了包含醫學影像、醫學檢驗、常規體檢三位一體的醫療服務,又與眾多醫院“共建”影像中心,立下了5年開設1000家影像中心的巨集偉目標。
他們的目標非常相似——將影像科從醫院之中剖離出來。
但在這場疫情之中,獨立影像中心顯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疫情圈中沒了分級診療的存在。許多中心在開業不久便被勒令關門,只能通過影像雲平臺為醫院提供Saas服務,以緩解三甲醫院的閱片壓力。
不過,沒有直接參與到疫情中的企業也在盡力為前線排程資源,截止2月21日,全景醫學影像中心捐獻的各類物資價值超過200萬;平安健康(檢測)中心與合資方日本MIRACA集團旗下SRL總部聯合展開海外募捐醫用防疫物資,包括防護服、各類口罩、護目鏡等急缺物資,並於2月1日完成物資接收與發放……眾多企業紛紛參與其中。
穩步佈局
雖說防疫戰之中的獨立影像中心作用有限,但這並不能否認這一體系固有的價值。回顧近半年,數家頭部的獨立影像中心均在此段時間獲得了融資,整個獨立影像中心的價值似乎已經慢慢被資本所認可。
2019年5月,萬東醫療為萬里雲引入戰略投資,盛宇投資、裕樺投資,交割之後,萬里雲的出資比例由75%降至55.85%,阿里健康的出資比例由25%降至23.28%。同年7月,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完成了C輪領投方簽約及首筆交割,人保股權領投。對於資金的用途這一問題,兩家企業都提到了要將其用於“醫學影像服務平臺”的搭建,將獨立影像中心向數字化的方向發展。
2020年2月10月,面向高收入群體的全景醫療也順利完成了6億元的B輪融資,這是獨立影像中心興起以來業內的最大一筆融資,全景希望能用這筆資金在更多地城市完成獨立影像中心的部署。
對於經營獨立影像中心的企業,數億元的融資算不上多,以平安健康(中心)為例,單箇中心造價為8000萬左右。所以,其重資產運營的投入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進入市場的壁壘,卻也放大了投資方潛在的風險。
所以,雖說數家頭部的獨立影像中心均有了資本進入,現在仍可視為“資本初佈局,企業穩發展”的階段。但相對最初的幾年,資本流入的情況已經平凡很多。
資料來源於天眼查
此外,從融資資料來看,獲得融資的企業仍以幾家老牌企業為主,鮮有新玩家進入。例如,後期進入的心影國際合作全景的方式開拓海外醫療服務,沒有單獨設立機構,從這個角度來看,這裡依然是一片藍海。值得注意的是,經歷了近四年的發展之後大部分影像中心的經營情況仍以虧損為主,在影像中心未形成規模前,這種情況或將繼續持續一段時間。為了儘快解決這一問題,不少企業也在尋求模式上的轉變。
獨立影像中心走出“中國模式”
“獨立影像中心”一詞其實是個舶來品。
上世紀80年代,人口老齡化的增長使得醫院影像科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國醫院院長雜誌的一組資料指出,在美國,65歲以上的人群對放射影像診斷的需求為45至64歲人群的2倍,是20至44歲的3倍。
在此基礎上,臨床醫生對疾病預防性篩查的重視;醫療報銷體制對醫學影像應用報銷制度的調整(尤其對PET技術的臨床應用的放開);影像成像技術升級帶來更精確的診;醫生對於影像協助治療療效評估的依賴性增強等等原因,共同推進著醫療影像業的發展。出於規模化診斷以降低影像檢查費用等最終目的,美國的獨立影像中心隨之誕生。
在三十年的發展之中,美國模式逐漸走向成熟,其獨立影像中心以醫院聯合影像機構投資建設於醫院內的影像中心(共建模式)與獨立建設於人口密集地區的影像中心(自建)為主。在第一種模式中,醫院影像專案進行獨立核算,目標人群集中於住院患者與門診患者;第二種模式則希望能夠為院外的居民提供舒適便利的門診影像服務。
在最初的三年之中,中國獨立影像中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照搬了美國的模式。但中美的情況實則大有不同。
其一來源於不同的推出目的。美國希望獨立影像中心能提供更有競爭力、更划算的影像診斷服務,中國則希望推進分級診療,增強區域醫療能力,緩解三甲醫院診療壓力。
其二來源於不同的商保環境。美國成熟的商保體系督促醫生進行更為嚴格的預防性篩查,及時發現患者病情以降低支付成本。在這一方面,國內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沒有對“預防”二字給予足夠的關注,商保的缺失導致人們缺乏激勵機制自我檢查。
此外,醫療影像人材資源缺失、影像標準不互認等問題也在推動中國的獨立影像中心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其實,差異化的競爭早已開始,從現在來看,我們能找到四種不同於美國的“中國模式”。
全景醫學影像:以人材、器械為核心競爭力駛向高淨值市場
為患者提供無差異的醫療服務是公立醫院的優勢,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部分高收入人群希望能夠得到更為迅速、更為個性化的醫療影像服務。全景醫學影像正是看到了這一差異,與公立醫院錯位發展,這一選擇讓全景在運營第一年便實現了收支平衡。
這一模式對醫院的器械配置、中心選址、個性化服務等環節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全景目前運營的5家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均位於上海、重慶等中心城市,配置了國際領先的CT、MRI等醫學影像裝置,並率先在非公醫療中引入PET/CT,為使用者開展核醫學影像服務。
從目前來看,全景醫學的獲客來源主要來自醫院導流與商保推薦,新近融資之後,全景醫學告訴動脈網記者,未來全景將在武漢、西安等中心城市建立獨立影像中心。
一脈陽光:雲平臺連線影像中心和各醫療機構
在現存的創業公司中,一脈陽光專案數量全國第一,其影像中心也在本次疫情中開展了最為豐富的抗疫工作。據一脈陽光董事長王世和介紹,一脈陽光不僅開通了湖北地區影像大資料平臺,還為四川樂山、廣元等城市提供區域影像平臺;與阿里共同開發新冠肺炎醫學影像AI診斷系統。
縱觀整個行業,一脈陽光不斷推進遠端醫療發展、建立醫學影像中心目標,隨著專案的增多,一脈陽光則嘗試用過雲平臺、人工智慧的方式擴大單個影像中心覆蓋範圍與診斷效率。此外,對於依託型別的影像中心,一脈陽光也將支付全數接入醫保。
一脈陽光模式的優勢在於有美國經驗可以參考,但這一模式的運營能力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區域醫生、患者對於獨立影像中心的認可程度。在品牌傳播方面,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的大手筆佈局與傳播或許在一定程度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翼展醫療集團:收穫中國首張網際網路影像中心經營許可證
談起第三方影像模式的創新,翼展醫療集團特立獨行。其影像生態中除了在擁有線下經營的影像中心佈局外,2019年底,翼展還取得我國第一張,也是目前唯一一張網際網路線上影像中心經營許可證,標誌著獨立影像中心網際網路醫院時代的到來。
線上影像中心與翼展經營多年的影像雲平臺密不可分,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夠作為一個醫療機構對診斷結果承擔醫療責任,可以說是一家專精於醫學影像診斷的網際網路醫院,實現了從SaaS服務到醫療機構的轉身。由於醫學影像掃描流程與診斷流程的可割裂性,線上影像中心通過責任轉移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區域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質量。
翼展醫療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的市場瞭解,我們發現中國不完全是缺乏醫療裝置,而是缺乏高水平的診斷能力。很多的基層醫療、二級醫療機構擁有影像裝置,但不具備資深的閱片醫生。通過線上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我們可以把現存的供給側能力,進行充分重新呼叫,實現資源的再分配,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爆發點。”
從本次疫情來看,遠端閱片實則在分攤醫院影像科壓力中發揮了十足的作用,而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網際網路影像中心運營的可能。在動脈網看來,翼展現有的“線上網際網路影像中心+線下獨立影像中心”的模式,可能是未來中小獨立影像中心發展的縮影。
這也隱藏了另一種可能,許多AI企業、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或許在未來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尋找醫院申請網際網路醫學影像中心的牌照,為患者提供遠端閱片服務。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檢驗、檢測、體檢三位一體
由於擁有充分的資金實力,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的佈局速度非常迅速,短短2年時間,8家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已經正式開業,300餘家共建型影像中心也投入運營。
平安旗下的獨立影像中心並非完全獨立的機構,而是作為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三位一體”中的一部分,可提供兩種不同定位的服務,分別面向中高收入群體與普通群體。
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一方面積極與各級醫院建立聯絡,為三甲醫院分擔過多的醫療需求,為底層醫院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也在購置最先進的MR、CT裝置,招攬三甲醫院的名醫,儘可能將影像服務做到最好。
結構上,平安連線患者端到支付端所有內容,患者端有平安好醫生作為埠,提供問診、導診服務,再將需要檢查的患者導流至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檢測中心又與醫保公司及平安商保連線,不僅搭建了合理的支付端,也可降低相關保險成本,讓整個資訊流通更加透明。
在技術環節,平安擁有獨立的健康雲及全球醫療與健康研究中心提供支援,可實現影像診斷、醫學檢驗、精密檢查、名醫門診、延伸治療、遠端閱片、MDT會診等服務。
平安模式的優勢在於把控了流量、資料、科技、服務全流程。在客源問題上提供了穩定的來源,而實體中心本身也為網際網路模式提供了支撐。當獨立影像模式成熟,線下流量穩定後,則可反哺網際網路醫院,將一直以來平安好醫生的單向導流閉關轉化為雙向導流閉環。
但這一模式需要強有力的資金與完整的生態作為支援,尤其是生態的作用。企業的擴張速度能夠放慢點,但在這個過程如何保持現金流以支援後續擴張,需要資金填補風險,也需要生態維持流量。所以,平安的模式很難複製。
行業標準、人材培養等問題正一一解決
雖然獨立影像中心的模式得到了創新,但是其中的問題真的都解決了嗎?
一直以來,獨立影像中心都面臨著獲客難、高水平醫生難尋、影像結果互認困難、人材培養制度缺失等問題。模式的轉變可以解決第一個問題,而對於剩下的問題,獨立影像中心還需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制定慢慢解決。
“現在醫學影像的使用場景更加廣泛了,除了傳統的檢查服務,一些醫美機構也會建議顧客在進行相關服務前先進行CT掃描,以避免健康風險。”一脈陽光王世和告訴動脈網記者,“這些新的客戶正成為我們的重要客源之一,此外,銀行、保險行業所帶來的高淨值客戶也在我們的營收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比例。”
和保險公司的合作是兩年來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各家中心均與保險公司進行了或多或少的合作。此外,以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為例,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便通過網際網路醫院的方式進行導流。
而對於醫生資源這一問題,王世和認為:“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非公醫療人材資源匱乏這一現狀,而人材的培養是一個長遠大計,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因此,一脈陽光藉助人工智慧、遠端會診平臺的力量,用老帶新的方式一批一批地培養人材。”
在這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人才梯隊的建設。很多處於醫院中級職稱的人不願意離開醫院,因為院外沒有結構良好的晉升機制。但就現階段而言,這一現象已經大有改觀,例如廣州對於民營醫療機構的職稱評選政策已經放開。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核醫學首席醫療官王全師教授表示:“在現有規則下,民營醫院的醫生想要評職稱,依然需要遞交文章、研究課題。為此,平安健康(檢測)中心設立了專項基金,鼓勵內部醫生同步開展醫學診斷和臨床科研,定期總結研討診斷報告,提升學科能力。例如,武漢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以“心臟多模態影像評估”為主要研究方向,聯合多學科影像技術,為客戶提供從心臟形態結構到全面功能分析的高階影像服務。”
最後,標準互認是獨立影像中心發展的基石,如果公立醫院不認可獨立影像中心的閱片結果,那麼患者將不可避免的進行重複照片,這是獨立影像中心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今,翼展醫療集團、一脈陽光均與中國醫師協會協同推進線上影像診斷標準,但雙方均為透露具體進展。
值得思考的兩個問題
正如企業所言,醫院正將其業務不斷細分,越多越多擁有比較優勢資源的企業正將醫療服務向更加精細化的方向發展。但是,沒有足夠政策的支援,這些細分領域的重資產非公醫療應該如何發展?如何規避風險?
從自建類獨立影像中心的持股情況來看,許多中心背後三甲醫院都有持股,這似乎是一針定心劑,但要從虧損走向盈利,各家均在嘗試之中。
其次,從本次疫情我們也可看出,G端與C端仍然沒有給予影像中心足夠的信任。只有當影像中心得到這個群體的信任,我們才能說這一模式在中國走通了。
至於問題的解決之道,當這一賽道湧入更多玩家的時候,我們或許能夠看到答案。
*封面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