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川

來源:@矽谷王川

1/ 世界是個巨大的網路,在一個已經有少數壟斷者的相對穩定狀態的網路上,按照現有規則爭奪稀缺資源,是一個極吃力而不討好的事情。但人們被長期訓練學習了現有網路上的操作規則(類似軟體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 API) ,已經習慣了對於各種事情不經大腦的直覺反應 (類似電腦的快取 cache ),從某個角度上已經成了這個作業系統上的殭屍。新的機會,只有來自網路拓撲結構的改變。

2/ 網路拓撲結構的徹底改變,通常都有這樣一個規律:

首先,兩個之前無法連線, 或者不被允許連線的節點可以連線了。比如運河的開鑿,鐵路的興建, 電報的出現。

3/ 節點之間連線的時間延遲慢慢降低,不斷接近於零。比如蒸汽機的出現, 把威尼斯到伊斯坦布林的貨船運輸時間,從十五到八十天 (嚴重受天氣影響)壓縮到穩定的十天。

4/ 節點之間連線運輸的成本慢慢降低,不斷接近於零。

5/ 節點之間連線的頻寬不斷迅速增加。比如集裝箱的出現極大提高世界海運噸位。

6/ 這些連線在區域性可以創造一定經濟效益,使它的進步可以持續。但在早期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豐富時,應用場景相對有限,長期不為人重視。在基礎設施薄弱,生態不豐富時,老想以自己有限資源創業,霸王硬上弓的人,容易成為烈士並因此而鬱鬱寡歡憤世嫉俗。

7/ 當規模和成本越過一個臨界點之後,更多玩家和資源短時間內從老的網路迅速遷移到這些節點的網路上,和新的網路連線協議對接, 造就越發豐富的基礎設施。加油站,車站,集裝箱碼頭,機場,網路路由器,手機, 都是不同網路的基礎設施的體現。

8/ 關於基礎設施發展的一個典型例子是世界第一大視訊網站油管。2016年每分鐘上傳到油管上的視訊內容是 336小時 (這是 2008年公司被谷歌收購時的六十倍),相當於差不多這之前十年的總和。也就意味著 2016年一年整個油管上所有視訊內容以小時計,翻了一番。2017年和2018年每分鐘上傳內容都超過500小時,相當於一年半後又翻了一番。這導致人們的日常習慣發生微妙的遷移。你所關心的所有話題都可以在油管上找到,更多人也更願意到油管上充分表達自己,尋找自己的同道。

9/ 世界上第八大奇蹟是複合增長 (compounded growth). 但這些變化,只有在較長時間的跨度上持續觀察,才能深刻理解其中奧妙。可以參見筆者的老文章

10/ 隨著網路節點數指數倍增長,人們突然發現節點之間連線可以軟體化, 可以通過簡單通用的 API 被呼叫 ( 比如打電話叫計程車變成用手機 App直接叫 uber, 電話會議變成微信群組討論,等等), 而一些純虛擬服務的呼叫成本因為使用規模的增加可以被分攤到接近於零。

11/ 當所有的延遲和費用都壓得很低的時候,在這個網路上會衍生出複雜作業系統,和各種複雜的應用軟體。無數新程式設計師可以在新的基礎設施上輕鬆開發各種新的應用程式,迅速淘汰老的做事方法,完成以前老的低階作業系統上根本做不了的事情。

12/ 開發應用軟體的很多人,其實技術上不一定特別硬核,對一些底層細節可能懂得也並不多,但是最大的利益往往被少數控制應用軟體的人獲取了。新網路上的玩家會對網路上的新的稀缺資源產生激烈爭奪,然後達到一種平衡。極少數關鍵資源的壟斷者將獲得主要利益。典型的例子如臉書,亞馬遜雲服務。

13/ 軟體定義世界沒有止境,因為總是還有某些行為需要人工干預,或者通訊運輸成本過高。對於這些瓶頸的突破,造就新的連線,就意味著新的軟體 API 的增加,和新的應用程式的湧現。在現有遊戲中落敗或缺席的玩家,要異軍突起,總是可在新的連線中找到新的機會。

14/ 軟體定義世界的關鍵詞是:零延遲,零邊際成本,開放的介面,和它帶來的巨大規模效應,極低的單位成本,極複雜豐富的生態。老玩家對此無可奈何,因為你的單位成本就是比別人高很多,等你看懂時,已經沒有時間去構建屬於自己的市場生態了。

15/ 美國三大電視網路,晚間的脫口秀的主持人,年均收入都在一千五百萬美元左右,和九十年代相比沒有大的長進。但他們需要支援一個龐大的節目製作組和錄影棚,每個晚上都要製作節目,非常辛苦。主持人時常要和電視臺的高管和其他主持人鉤心鬥角,為了保住自己在黃金時間主持節目的地位。

16/ 而遠在西海岸的 Joe Rogan, 原來就是一個不知名的體育評論員,現在以網際網路為平臺,每個月製作二十個左右的播客和錄影, 據說他只有三個僱員,但目前每年收入估計在兩千五百萬美元以上。而且他完全擁有自己獨立的品牌,不需要看任何平臺老闆的臉色。Rogan 的發展潛力,還有很大空間可挖。

17/ 以 Netflix (奈飛)為例,過去十年的成長關鍵是它巨大的體量,它在全球有一點六億付費使用者,過去一年淨增加了兩千八百萬。而當初從 1997年創業到2011年花了十四年才超過兩千三百萬。Netflix 公司三季度的營收突破五十億美元,年化兩百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達到全球電影院收入四百億美元的一半。美國很多電影院如 AMC 一張電影票單價都要將近十四美元,已經超過 Netflix 的十三美元月費. 更微妙的是,因為 Netflix 掌握了大量細顆粒的使用者觀看習慣,在藝術創作上更有底氣去大膽創新 (類似的,知名視訊網站伯恩哈伯的產品經理,更是通過分析使用者關閉網頁之前所看的最後一個視訊,精準地瞭解觀眾的微妙品味,以反哺內容的創作)。而傳統工業化製作大片,為了保證叫座,在藝術創作上不敢冒風險,對於時間,人物和情節轉折都有公式化的嚴格限制,和工業化快餐沒有區別。傳統制片業和 Netflix 的差別,正在繼續拉大,只是這些微妙的細節外人看不到而已。

18/ 當軟體定義世界遷移到金融領域,更精彩的演變就會發生了。

19/ 筆者在2018年的老文章裡, 曾經提到過閃電網路。這是一個比特幣網路之上的二層協議,目的是使支付可擴充套件化,實時到賬,同時支援更好的隱私保護。現有多家軟體團隊自發獨立並行地開發支援此協議的應用軟體。

一年半之後,閃電網路線上鎖定的 btc 已經從原來的突破 100 增加到接近 900 (等值於接近七百萬美元), 支付節點超過一萬,支付通道超過三萬五千。著名交易所 bitfinex, 最近也宣佈成為第一個支援閃電網路的交易所。作為多個獨立團隊參與的開源軟體協議,與 Libra 之類的中心化機構不同,閃電網路無法找到相關負責人去出席國會聽證會。

20/ 可以想象下面一個可以操作的商業模式,是開發一款極為好用的移動閃電網路錢包,全球支付秒到賬,支付單位“一聰” (satoshi), 相當於一億分之一個比特幣,目前約等值 0.007美分。這個錢包軟體完全免費,關鍵特點是易用安全,然後上面可以有各種虛擬商品服務可以直接點選購買或者出售。對普通人來說,哪怕是一百聰,相當於不到一美分這種小錢,大家都不會在乎,購買時摩擦極小,基本不猶豫,點選一次就完成支付。

21/ 這樣一個軟體的最初推廣切入點很可能是非洲。非洲十三億人只有大約 10%有銀行賬戶, 大部分人每天收入不到五美元 (最富的埃及人均 GDP 也只有三千美元,而埃及 鎊相對於美元過去二十年貶值了 80% )。傳統銀行系統可以看成是以個人身份為本位的軟體系統,但把這套系統和相應前端,後端基礎設施照搬推廣到非洲,成本不菲。而以密碼為本位的閃電網路/比特幣系統,只需要一個手機和網際網路連線,啟動成本極低。對於大部分赤貧的普通非洲人來說,可以幾分鐘內直接安裝使用這類移動錢包,不用繁瑣的手續開設銀行賬戶,獲得的是貶值風險遠小於本國貨幣而且全球通用的 btc,可以方便線下購買乾淨的飲用水和食物極大提高生活水平,預計推廣的阻力相對較小。

22/ 非洲人口1990年時只有六點三億,三十年後已經翻了一番多。非洲大陸有五十多個國家,總面積三千萬平方公里,比俄國和中國面積加起來 (兩千七百萬)還大。其中奈及利亞人口已經突破兩億,可能很快超過巴西。有預計未來三十年世界一半新生兒將會在非洲出生,所以在非洲推廣此類產品市場前途很大。推特總裁 Jack Dorsey 最近宣佈要花更多時間待在非洲推廣 btc, 相信他一定是看到了我們很多人還沒有看到的東西。

23/ 隨著這樣一個錢包軟體使用者數目增加,虛擬產品服務的增加,會慢慢進入一個良性迴圈,就是產品銷量越大導致服務商可以把價格訂的極低但仍然可以賺錢。而價格越低,吸引更多錢包軟體使用者加入購買,又進一步增加此軟體的規模和價格優勢。

24/ 目前網際網路上的各種支付,至少要按十幾個鍵才可以完成,而看到一篇爽文點選一次就可自動在閃電網路上給作者打賞一聰。虛擬產品服務不僅僅包括文字影像產品, 可以包括幫人做驗證碼 (CAPTCHA) 識別, 亞馬遜機械特克 (mechanical turk) 之類的任務,也可以包括產品折扣券。比如十一月份洛杉磯有家公司叫 Honey, 被 Paypal 以接近四十億美元現金收購,他的主打產品就是在瀏覽器裡安裝軟體外掛,收集各大公司的最新產品折扣,自動幫使用者拿到最好的優惠和返現。這種虛擬折扣券,完全可以通過閃電網路自由交易,增加更多的流動性。

25/ 虛擬產品還可以是某個軟體化可以直接呼叫的標準化的服務,然後生出各種極為複雜的現在無法想象的排列組合,生態。比如可以把所有日常的網路操作都”閃電網路支付化”,為防垃圾郵件,可以設定要求發郵件者必須支付一聰才能被接受。甚至可以在 http連線協議層面”閃電網路支付化”,輕鬆解決分散式拒絕服務 (ddos)的問題。大家也可以隨時用閃電網路眾籌類似 reddit ask me anything 的活動,比搞那些勞民傷財效率低下空話連篇的線下活動高峰會議,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26/ 這個東西剛出來時沒有太多人在意,但是對於一個每天生活費不到五美元的窮人,如果可以每天在這個平臺上提供虛擬服務掙兩三美元,就很有意義。慢慢的,一旦平臺人數超過一億,就可能形成超強的正反饋,人們在此平臺上收入超過普通打工,奔走相告,很快就發生相變,使用者人數就可能突破十億。就像大家開始怕麻煩不願意去油管做視訊,聽說李子柒在上面一年掙幾百萬美元,馬上都要跑去做了。

27/ 肯定會有人做這個東西,第一個把這個做好做大的平臺 (不一定是中心化的公司,很可能是個開源的去中心化的軟體組織)可以依託它的超級規模, 幾億,幾十億使用者和更上一層的豐富的軟體應用,不斷強化其壟斷優勢, 就抽一點點提成 (或者其它間接盈利模式),仍然可發大財。

28/ 另外一方面,這樣一個超級平臺,可以把現在很多昂貴的虛擬服務分攤到幾億使用者身上,搞得極為便宜,不僅是白菜價,簡直就是白菜渣的價格。等傳統金融體系的人意識到這種轉變後,拿它毫無辦法。

29/ 福特一百年前的最大創新就是通過流水線把汽車傳送到工人身邊,工人自己不用跑來跑去。一下子效率提高很多倍。可以想象閃電網路把世界變成一個多維度的虛擬世界的流水線,幾十億人在上面找活幹,去“攢聰”(stack satoshi), 這個系統的效率和可以創造的財富將遠超現在的水平。

30/ 只有極少數人是這個遊戲的大贏家,大部分創業者可能最後仍然是白忙一場。普通老百姓可以靜觀其變,坐享上面湧現出的各種超級價廉物美的商品服務就好了。

31/ 閃電網路作為一個獨立於物理空間的虛擬網路,在結算的延遲,使用者覆蓋範圍,交易顆粒度,支付成本,操作 API ,應用生態的豐富程度等各個方面有潛力全面徹底超越世界現有金融體系。這種遷移最終可能無法避免。任何一國監管者的粗暴干預,很可能導致自身在這個領域發展的話語權的缺失,還不如在趨勢形成後主動參與,以獲取最大利益, 否則難免重蹈 IBM 之於亞馬遜,好萊塢之於 Netflix, 傳統媒體之於臉書谷歌的覆轍。

32/ 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可以獲得更多未來的資源和服務。在一個高度發達超大規模的軟體定義的世界,高度抽象的軟體可以呼叫的資源服務,將是大部分人現在無法理解和想象, 或者即使以當今世界全部財力物力根本無法企及的。未來屬於那些可以自如設計執行那些新軟體的新程式設計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