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混合雲和軟體定義是未來數字基礎架構的主流模式

杉巖資料發表於2020-09-18

1、 數字化轉型幫助使用者再後疫情時代搶佔先機


雖然疫情已經大體平息,但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回到疫情發生前的生活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大的助力。以前我們的工作大部分是面對面開展的,但是疫情使很多人開始透過線上合作、線上會議、線上影片的方式來開展工作,而支撐這些場景的就是IT基礎架構。

我們觀察到全球的數字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資料儲存空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IDC過去一直在統計使用者資料的增長,我們預測5年以後全球的資料是ZB級。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全球所有的資料都存在512 GB的iPad裡並一個個摞起來,它的厚度可以繞地球赤道10圈。在這麼大的資料量下,資料管理對我們的意義非常不同。


圖1:數字化推高全球資料空間


2、 資料正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


我們日常產生的資料也越來越多,IDC有一個全球的調查,關於人們每天產生的資料和資料互動的次數,在5年前大概每個人只有200多次,現在我們每人每天會產生600多次資料,比如發郵件、使用微博和微信,這些動作都在不斷地產生資料,我們預計5年以後這個數字要達到接近5000次,這是爆發式的增長。5年前我們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現在我們正在進入物聯網的時代,5年以後很多個人產生的資料並不是我們主動在電腦或手機上輸入的資料,而是根據個人的行為,在IoT裝置上自動產生的資料,比如影片監控,當你在攝像頭前經過你就被這個世界記錄了資料,比如可穿戴裝置,在時刻記錄你的心跳、血壓等資料。


圖2:日常資料互動塑造個人的數字化身份


所以在未來的5年,我們會產生更多的資料,這也會對儲存空間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對企業來說,無論面向的是消費者使用者,還是B端使用者,無論是個人的資料還是企業產生的資料,都會成為企業資產,企業需要這些資料才能更好地定位客戶、擴充業務,資料正在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


3、 建設未來數字化基礎架構,管理數字資產


過去大量資料儲存在終端裝置裡,我們在平板電腦、智慧手機裡都儲存了大量資料。隨著物聯網、5G的發展,本地和雲端的互動越來越頻繁和暢通,大量的資料會在雲端被使用,資料儲存在雲和邊緣端的比重會逐漸增加,大量資料將會從本地遷移到核心。


圖3:資料儲存從終端向雲和邊緣遷移


IDC提出了一個概念:未來數字化基礎架構,未來的基礎架構管理資料的各個方面,從前端的流動到後端的管理,資料從物聯網邊緣流動到核心,核心對資料的管理也不僅僅是過去面向交易類的管理,而是包括對人工智慧應用的支撐,這是一個新時代的資料管理方式。


4、 混合雲逐漸成未來基礎架構的主流模式


在這種背景下,核心的資料管理開始向混合雲方向發展。我們在全球做過一個調研,關於2019年和2018年混合雲應用狀況的對比,調研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混合雲當做未來基礎架構建設的主流模式。2018年在用混合雲的只有36%,在2019年這個數字就已經超過了一半,大多數使用者正處於開始採取公有云和本地混合雲的管理模式。


圖4:混合雲逐漸成未來基礎架構的主流模式


混合雲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斷演進,過去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協作很多是利用公有云做災備,或者對計算需求峰值的效能補充,這是合作互補的模式,但現在本地和公有云的協作越來越密切和同步。現在使用者開始把不同的應用負載部署到更合適的位置,而不是把所有的應用部署在一個地方。不同的應用根據其特點分別部署到本地、邊緣和公有云,混合雲的協作管理正在成為趨勢。


圖5:混合雲的6類典型應用場景和發展演進


5、 軟體定義儲存管理未來儲存空間增長


混合雲資料管理的模式是透過軟體進行靈活的配置,來滿足資料在雲、邊緣、核心之間的流動,來更好地支撐彈性。根據IDC的資料, 的市場空間在飛速增長,全球和中國的軟體定義儲存市場的增速,都是傳統儲存市場增速的4倍左右,中國的增速比全球更快一些,我們可以看到杉巖參與的這個市場有巨大的空間和非常好的前景。


6、 數字管理的基礎架構才能支撐未來的工作模式


總結一下分享的內容,疫後復甦的新常態推動使用者數字化轉型進入新的階段,數字化的生產和生活環境需要未來的數字管理的基礎架構來支撐,IT基礎架構將在未來大家的數字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們認為未來的數字基礎架構是一個混合雲架構,以軟體定義的方式來管理資料,建設未來的數字基礎架構將是我們應對業務變化的最好投資,能夠支撐未來的工作模式、數字創新、未來的企業運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6769/viewspace-272226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