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比你成功的人,比你還努力。
上週,SOHO中國董事長、地產大亨
潘石屹,56歲生日當天釋出微博宣佈進軍程式語言Python。
緊接著第二天,又更新微博解釋為何會做出此舉。
潘石屹給出的解釋大致就是,在不斷髮展的社會中,要指揮機器,就需要學習讓機器聽得懂的語言。
而他覺得Python是 進化最好的程式語言,也是 最值得去學習的語言之一。
再之後,潘石屹發微博開始挑書。
果不其然,連他朋友都會對兒子說:
潘叔叔都學習Python了,你還不努力學習!
但其實,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程式語言或系統的開創者們,大都已經超過或接近退休年齡(按60週歲算):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今年50歲;
Java之父James Gosling 今年64歲;
C#之父Anders Hejlsberg今年59歲;
PHP之父Andi Gutmans,今年41歲;
XML之父,Tim Bray今年61歲。
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仍在一線奮鬥著事業,真可謂是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今天,量子位就帶大家盤點一下程式語言/系統之父們的傳奇人生。
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63歲)
Guido van Rossum(龜叔),出生於1956年,江湖人稱“ Python之父”、“ 仁慈的獨裁者”。因開創Python語言被世人所熟知。
△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
1982年,龜叔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獲得數學和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即使擁有雙料資質,但他更喜歡計算機所帶來的樂趣:
我總是趨向於做計算機相關的事情,熱衷於做任何和程式設計相關的工作。
那麼Python是怎麼誕生的呢?先介紹一下大背景。
當時龜叔已經接觸過諸如C或Pascal等語言,這些語言設計原則主要是讓機器執行的更快。與此同時80年代也正在掀起個人計算(PC)機的浪潮。
但可想而知,配置是完全跟不上的。舉個例子,早期的Macintosh,一個大陣列就有可能佔滿記憶體。為了提高效率,程式設計師們在使用程式語言時候,不得不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雖然龜叔很熟悉C語言,但他更喜歡用Shell。雖然Shell並不是真正的程式語言,但是C語言上百行程式碼才能實現的功能,Shell幾行就能實現(因為它的本質是呼叫)。但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不能全面調動計算機功能。
這時,ABC語言讓龜叔看到了一絲希望。
ABC語言是荷蘭的數學與計算機研究所開發的,龜叔在這工作時也參與了它的開發。簡而言之,ABC語言最大的亮點就是 易用。
1989年聖誕節期間,龜叔因為 無聊,就決定開發一種新的指令碼解釋程式來繼承ABC語言。而龜叔又是英國電視喜劇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的熱衷粉,故取名Python。
1991年,第一個Python編譯器誕生,是用C語言實現,並能夠呼叫其庫檔案。
最初的Python是由龜叔一人開發,但他的同事在使用後給予了許多寶貴的反饋意見,並參與到了Python的改進工作。於是乎,龜叔和這些同事便構成了Python的核心團隊。他們將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Python的發展。
由於Python注重邏輯的思考,而非常細枝末節的東西都交給了編譯器去處理,所以深受程式設計師們的喜歡,並迅速流行起來。
時至今日,已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之一。
而龜叔雖然一直身在企業工作,但仍對Python的開發程式保持關注,並在必要的時候提出意見作決定。因此在Python社群被譽為“ 仁慈的獨裁者”。
直到去年,龜叔因為一個Python的改進提案(PEP 572),決定退出核心決策層。他在郵件中寫道:
我不想再為 PEP如此勞心勞力了,儘管我在進行著如此艱難的戰鬥,卻發現仍然有很多人不滿意我所做出的決定。
這一訊息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網友紛紛留言“ 人生苦短,Python需要你”。
龜叔迴應道:仍會在幕後出現。
就在前不久,龜叔發推宣佈正式退休。
可謂是苦樂參半:我要離開Dropbox公司,以及現在,我已經退休了。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將懷念在這裡的工作。
網友對其留言:退休意味著推出一些有趣的專案,能否知道你在其他地方在做些什麼嗎?
龜叔對此回覆了“PEG解析系列概述”的連結。
再者,量子位之前報導過網友統計各路大佬提交程式碼(git commit)時間分佈。龜叔堪稱 夜行獸,24小時都在提交程式碼。
看來龜叔的退休生活 仍將投入到程式設計事業中。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50歲)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在業界也算頗有名氣。
從他的經典名言: Read the fxxking source code,不難看出是個經常帶有情緒的人。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
1991年十月,還是個大學生的Linus在comp.os.minix釋出訊息稱,他準備開發一個Unix作業系統的clone——一個新的作業系統。
為了能被更廣泛的傳播,我準備把原始碼發不出來。目前版本號只有0.02,但是我已經上面成功使用了bash,gcc,gnu-make,gnu-sed,compress等等。
而到了1992年1月,Linux的使用者只有100人左右。而應用程式的發展使得Linux獲得了類似Windows那樣的圖形前端(之前特別想DOC作業系統),這也是使得它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1994年3月,Linux 1.0版本出現,而此時它已經擁有了一定數量的使用者群體。而Linux的發展得益於它相對自由的環境,所有的hacker們可以自由的“把玩”任何附加效能或予以改進。
或許正是Linus這種信任,這些“副手”們反而創造了核心中較大的部分。
Lunix的發展也是相當迅猛的,在現如今的IT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已然不是clone Unix的那個作業系統了。
而Linus本人的名氣不僅僅得益於Linux作業系統,與他的性情也有很大的關係—— 懟天懟地懟空氣。
覺得標準看不過去,
懟!
覺得廠商問題處理不積極,
懟!
覺得程式設計師程式碼寫的不好,
懟!
但即使是這樣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去年9月為自己多年的不當行為公開道歉:
我在電子郵件中的輕率攻擊既不專業又不必要,我現在知道這是不對的,我真的很抱歉。
與此同時,Linus宣佈休息一段時間。
而在近期的開源歐洲峰會上,Linus又出現了,與VMware首席開源官Dirk Hohndel對話時表示:
我不再懂程式碼了。
我不再認為自己是一名程式設計師了。
其實,Linus的意思是指目前他大部分程式碼都是寫在郵件裡,有人給他發補丁,他就用虛擬碼回覆。
換言之,Linus目前的角色更傾向於幕後,是個維護者,而不再是個開發者。
不過,你以為這樣的Linus是純靠膽識和懟而成功的嗎?來看看他的工作時間。
白天工作,沒問題。但是這位大神的程式碼從早上7點就開始有噴發之勢,這個勁頭幾乎能持續到晚上八九點鐘。
看來,成功與勤奮還是密不可分。
Java之父——James Gosling(64歲)
Java,一個在程式語言神壇居高不下的語言,常年霸佔TIOBE程式語言排行榜第一。
就像提到微軟離不開比爾·蓋茨一樣,提到Java,自然也會想到它的“締造者”,James Gosling。
△Java之父,James Gosling
James從小就對當時剛剛興起的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4歲時,學校組織去附近大學參觀,他便記下了計算中心的門鎖密碼,再往後的日子裡,James就會偷偷溜進去學習程式設計。一年之後,大學天文系還招他做了臨時程式設計員。
通過不懈努力,James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拿到理學學士的榮譽學位,又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電腦科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3年,James來到IBM工作,但是當時的領導並不看重他所從事的工作站內容,於是便跳槽到了Sun公司。
1990年,Sun公司打算開發一個名為“綠色計劃”的專案,首選的語言就是當時流行的C++。但在開發過程中,James和團隊成員發現C++由於太過於複雜,會導致很多錯誤的發生。
既然不好用,也沒別的語言可用,James就自力更生,打算自創一門程式語言。這便是Java的雛形。
但起初,James對這門語言起名為C++ ++ —,意味在C++基礎上新增更多好的內容,摒棄不好的功能。但可想而知,沒多少人會喜歡這樣的名字,無奈之下,他只好將語言更名為Oak。
1994年,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正是給了Oak一個非常好的機遇,也在業界好評如潮。但好巧不巧,Oak這個名已經被一家顯示卡製造商佔用。無奈之下,只能再改名。
於是乎,Java便應運而生。
到2000年, Java 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程式語言。
在2009年時,Oracle公司億74美元價格收購了Sun公司,James也出任了甲骨文客戶軟體部門的 CTO。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James發現Oracle的工作、薪酬與他所期望的背道而馳,於是便加入了谷歌。
在谷歌工作半年後,又受好友的邀請,出任機器人設計製造公司Liquid Robotics首席軟體架構師一職。
2017年5月,62歲高齡的他依舊沒有停止在程式設計道路上前進的步伐,高調加入亞馬遜AWS。
真可謂是“ 生命不息,程式設計不止”。
程式語言之父們仍在努力
以為開創了一門流行的語言,名利雙收,就不用再拼了?
再來看看其他的程式語言之父們吧!
Anders Hejlsberg, C#之父,也是TypeScript、.Net創立者,來看看他驚人的GitHub貢獻吧。
Andi Gutmans, PHP之父,2016年加入AWS,目前負責Search和New NoSQL。
Tim Bray, XML之父,2014年加入亞馬孫,仍舊在程式設計。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高齡、成功的程式設計師們還在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打拼著。
他們的傳奇人生不禁讓小編想起電影《隱藏人物》中的經典臺詞:
如果有人邀請你登上一艘火箭,不要問上去後坐哪;
如果你有幸登上了一艘火箭卻發現沒有自己的座位,想辦法創造一個。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天賦去創造一艘屬於自己的火箭。但從這些程式語言之父身上,應當看到的是對事業的熱愛與堅持。
程式語言大比拼
全世界有600多種程式語言,它們有時就像時裝一樣,更新迭代速度驚人,設計不得當,很有可能就被淘汰。
或許這就是大佬們仍在奮鬥的原因之一。
但有些程式語言從誕生至今依舊被廣泛學習和使用,經久不衰:
C語言誕生於1972年,47歲;
C++語言誕生於1985年,34歲;
Python語言誕生於1991年,28歲;
Ruby語言誕生於1993年,26歲;
PHP語言誕生於1995年,24歲;
Java語言誕生於1995年,24歲;
C#語言誕生於2000年,19歲
……
而這些語言每年的“廝殺”也是非常激烈的。
根據知名程式語言排行榜TIOBE,2019年的排名如下:
Java依舊排名第一,C和Python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C++和C#緊隨其後。
那麼問題來了:騷年們,你覺得 世界上最好的語言是哪個呢?
傳送門
人物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ido_van_Rossu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s_Torvald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Gosling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