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創新論壇上釋出,《報告》從全球形勢、創新環境、科研突破、經濟發展、社會應用、人才支撐、區域格局等視角,對過去一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總體情況進行了回顧,力圖客觀反映《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啟動實施以來的落實推進情況,揭示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

《報告》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國內外十餘家機構編寫。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中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以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大學參與了報告的編寫,報告得到了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北京國知預警專利諮詢公司、艾瑞諮詢集團、烏鎮智庫等機構的資料支援。

 

報告分析發現,2018年以來,人工智慧(AI)對科技、產業和社會變革的巨大潛力得到全球更加廣泛認同,各國人工智慧戰略佈局進一步升級,人工智慧正在從少數大國關注走向全球佈局的新格局。2018年,有12個國家地區陸續釋出或加強了其國家級人工智慧戰略計劃,另有11個國家正在籌備制定其人工智慧國家戰略。

《報告》分析結果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在人工智慧發展方面表現突出,其它國家也各有特點。美國人工智慧論文引文影響力(FWCI)、PCT專利數量、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等指標都居全球第一,整體實力領跑全球。中國人工智慧論文發文量居全球最高,企業數量、融資規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響力指標(FWCI)相對落後。英國人工智慧論文發文量、總被引次數、企業數量、融資規模等指標排名第三,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也具相當實力。以色列雖然論文和企業數量不多,但論文引文影響力指標(FWCI)以及產學研合作指標突出。日、韓兩國在專利申請方面也體現了一定優勢。

據報告分析,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論文文獻產出共30.5萬篇,其中,中國發表7.4萬篇,美國發表5.2萬篇。中美兩國之間人工智慧科研論文合作規模最大,是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網路的中心,中美兩國合作深刻影響全球人工智慧發展。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化落地加快推進,正在為中國新舊動能轉換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社會服務領域應用場景豐富,為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條件。同時,《報告》也指出了當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中尚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在人工智慧引文影響力等體現科研質量的指標方面還較落後,另外,但在共性技術平臺、晶片處理器等企業數量較少,基礎層領域發展相對薄弱。

報告認為,人工智慧正在由學術界驅動轉向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驅動,需要產學研協同創新。然而,從資料上看,中國人工智慧校企合作論文比例與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人工智慧學術研究仍以高校為主,與企業的結合程度較弱。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企業在科研專案中的參與程度較低,真正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開展的人工智慧科研活動仍有待加強。

中國正加快人工智慧發展步伐,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釋出以來,全國已有1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釋出了26項人工智慧專項政策,並提出了各自的發展定位與目標。人工智慧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快推進,全國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學院,75所高校自主設定了89個人工智慧相關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人工智慧進入高中新課標,第一本高中教材《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出版。人工智慧企業通過與研究型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方式加速人工智慧高水平人才成長,多層次AI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形成。

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