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新聞中文網報導,日前,日經中文網和運營智慧財產權資料庫的日本Astamuse對於AI相關專利進行了分析。截至2019年10月,全球申請的專利數量累計達7.2萬件。中美兩國分別佔到3成多,隨後是日本,佔到1成多。

從各年度的全年資料來看,2017年以前一直由美國領跑,中國於2017年AI專利為5500件,首次超過了美國的4300件。據悉,申請數量的提升益於被稱為“BA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的IT大企業,在2015年以後的申請數量方面,百度僅次於IBM排名第2,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也進入前10。

據悉,三家企業分別在各自的領域打造AI技術,百度負責自動駕駛、阿里巴巴負責智慧城市、騰訊負責醫療等。例如,阿里巴巴等研發的面部識別AI具有很高準確度,可以識別人員並進行結算;騰訊旗下的企業向中國農村地區提供免費體檢,用收集到的資料來提升AI能力。

然而數量只是衡量AI能力的標準之一,更重要的則是專利的質量。分析資料的排行榜上,美國企業在前10中佔有8席。IBM位居榜首,微軟緊隨其後,接著是GAFA(即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美國以外的企業只有2家,分別是第7位的韓國三星電子和第8位的日本索尼,中國企業沒能進入前10。

據瞭解,IBM和微軟很早就在AI領域發力。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統計,兩家企業在作為AI基礎技術的機器學習領域,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也分居前2位。

不過該報導同時指出中國企業的實力不容小視。根據WIPO的調查,在機器學習中的網購相關“推薦建議”和工廠裝置的異常檢測等領域,中國企業的專利數量飛速增長。中國國家電網2013~2016年的申請數量實現了每年7成的增長。該公司在電力管理領域的AI技術在世界上一枝獨秀。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在AI專利申請質量的未來可期。

自 集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