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uild 2019,看微軟的未來辦公編織路徑

naojiti發表於2019-05-08

Build 2019剛剛落下帷幕,過去的2018年對於微軟來說可謂是高光時刻。在經濟情況的整體逆勢之中跑贏大盤股價上漲19%,闊別十六年重回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如此以來本屆Build大會上微軟的表現,相對更加引人矚目。

在這場以開發者為主角的大會中,微軟分別釋出了在Azure 雲服務、Microsoft 365、遊戲等等領域中一系列產品和舉措。不過對普通人而言,Build大會中最亮眼的環節,一定是微軟通過多款軟硬體產品所描繪出的未來辦公景象。從能夠高效記錄下每一個人發言的會議記錄功能 Azure speech service,到利用混合現實實現醫療視覺化的HoloLens 2,未來辦公的模樣在我們眼前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在互動技術不斷在AI、5G的沖刷下被革新時,維持了幾十年的當下辦公模式必然會一起發生進步。微軟在辦公領域的根基與力量,註定了它是掀起這場革命的最佳人選。

而微軟對未來辦公的編織過程,也早已悄然發生。

通往未來辦公之路的三條隧道:溝通、工具、協作

圍繞著辦公這個主要命題,我們可以嘗試找到三個可供提升的角度。

其一是溝通。在辦公場景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話會受到語言語種等等多種因素的阻隔。我們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在理解、記錄、翻譯、整理、傳遞彼此的話語之上,才能讓工作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

其二是工具。在個人PC和移動終端兩撥浪潮中,硬體能力的提升和種種軟體的出現承擔了生產力工具的主要作用。現如今基礎技術的提升,同樣給予了生產力工具升級的機會。

最後是協作。辦公場景中的多人協同需求,幾乎決定了我們需要共處於同一空間中才能保證效率最優。但近年來隨著移動辦公的風潮興盛,市場中同樣也在呼喚著效率更高、能夠突破地理限制的協同方式。

從Build 2019,看微軟的未來辦公編織路徑

在這幾個角度中,微軟一直在不斷地進行編織與佈局。

從溝通角度而言,微軟在機器翻譯和NLP領域的投入是可以為未來辦公所用的。不論是微軟機器翻譯,還是跨平臺智慧助手微軟小娜的出現,都已經在細微之處提升溝通效率。至於工具層面,微軟近年以來動作頻頻,在硬體領域推出了用作會議室白板的Surface Hub 2,軟體領域則是在Office系列中引入智慧解決方案,加入智慧多語種字幕翻譯、自動抽取資料進行分析等等多種功能。至於協作層面,則可以發揮Windows中郵箱、日曆、Office辦公生態、Skype通訊生態等等的資訊全面互通的優勢。去年微軟推出的辦公協作平臺Team,就整合了上述多款產品。

說到底,微軟一直牢記著自己在辦公領域強大優勢。一切從演算法到硬體到雲的底層佈局,都像地基一樣託著辦公產品向上走。

未來降臨:從技術細節到系統變革

說回Build 2019,在這次大會上,之所以我們會覺得Build 2019所展示出的未來辦公場景如此真切,主要是因為針對辦公場景出現了一系列系統性的變革。

最首要的,是一系列細節技術的產品化。

微軟在一系列基礎技術,尤其是NLP、機器翻譯、資料探勘上所獲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微軟都沒有將這些技術整合成針對辦公場景的產品。

直到Build 2019上,將一些細節技術打磨成了完整的產品。例如利用資料探勘整合能力和環境語義理解能力,來幫助企業建立更智慧的內部管理系統的Microsoft Graph。還有利用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打造的“實時字幕會議系統” 實時會議記錄功能。這些產品或是可供二次開發的API介面,或是即拿即用的成品,它們的出現,意味著微軟認為技術環境已經成熟,有關未來辦公的種種已經可以啟動了。

從Build 2019,看微軟的未來辦公編織路徑

同時還有對硬體依賴性的降低。

這次微軟在Build 2019上還提出了一項很有趣的技術——丹麥專案。既通過軟體層面對電腦、手機等等普通裝置的麥克風進行連線,組成效果接近專業的麥克風陣列,實現更好的收音效果從而便於語音識別,來實現語音轉錄文字、翻譯等等能力。

這項技術現身與大會之上,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用意義。辦公場景中很多限制,其實都來自硬體本身。比如我們一定需要配置足夠高的主機才能執行某些軟體,一定需要外接裝置才能進行錄音。而這種硬體帶來的限制,又註定了我們一定要坐在辦公室裡限制了辦公的移動性。丹麥專案的推出,代表著微軟正在通過軟體演算法層面的技術改變這種現狀。如同雲電腦的日益普及一樣,雲端服務和演算法能力正在將一切便攜裝置化作生產力工具,滿足人們跨越物理空間辦公的需求。或許很快在未來,智慧音響、手機、智慧手錶、電視等等裝置都會被統一的平臺打通,隨時隨地都能成為專業的辦公工具。

從Build 2019,看微軟的未來辦公編織路徑

最後,還有對互動維度的突破。

這次大會的高潮,一定是配合了HoloLens 2推出的虛擬實境服務Azure Spatial Anchors,這一服務可以跨裝置、跨平臺平臺提供統一的空間錨點,可以讓開發者其中開發內容,建構可協作且跨平臺的空間感知應用程式。在這一服務中,位於不同地點的使用者們可以創造一個共同的虛擬現實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進行協作。比如兩個相隔千里的人可以在虛擬空間中下一盤棋或是共同創作一幅畫。

雖然目前展示出的虛擬實境服務只是一個Demo,但微軟無疑展示出了自己在未來辦公上的最終目標:突破傳統辦公模式中停留於平面的文字、影像、語音互動的二維層面,通過虛擬現實進入三維世界。到時候很多固有的工作模式都會改變,尤其是涉及醫學、建築、設計等等需要空間協作的領域,都能夠帶來質的提升。

在這次Build 2019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微軟將以往零散的技術逐漸整合,分別嵌入企業服務、未來辦公、雲、遊戲等等幾個業務模組之中。在去年依靠技術重回巔峰之後,微軟似乎準備在今年將技術深入產品和業務,切實掀起一波風浪。

但目前從辦公領域的佈局來講,我們也很難確認微軟在今年的道路會一帆風順。尤其是從目前虛擬實境和Microsoft Graph這類服務來說,微軟開放出的都是技術API而非即拿即用的產品。顯然微軟和很多科技企業一樣,無法應付將技術打磨成垂直領域細節產品的模樣,相反對開發者生態有著不小的依賴。

如此看來,Build 2019只是第一步,能否靠未來辦公的誘人圖景真的吸引來開發者,才是微軟近年的重頭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365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