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到了 30 歲的技術人,後來都去哪了?
編者按
我們曾幫不少面臨「中年危機」的技術人問過這幾個問題,「技術人可以一輩子寫程式碼嗎?」「技術人轉管理難麼?」「技術管理有沒有方法論?」等,這些問題往往代表著技術人常有的焦慮。
技術人在享受著網際網路大潮裡所帶來的紅利和高出其他行業的薪酬福利的同時,隨著經濟寒冬、網際網路瓶頸的到來,不少技術人已經開始躊躇著未來,思考是否要由一線工程師轉為背後的管理者。
不少人都聽說過一種說法,領導就是要拿別人拿不到的資源,做別人做不了的決定,承擔別人承擔不了的責任。但是,其實科技管理者的難度更勝一籌,科技管理者不僅需要有領導力,更需要有專業性。很多人認為隨著時間的增長,技術人終將成為科技管理者,否則怎麼會出現「中年危機」這一說法,這並不是時間累積就能得到質的變化。
從技術能力的成長,到複雜事物管理能力的成長,再到視野和決策能力的成長,這才是一個技術人員,從程式設計師到中層管理者(技術總監)再到高層管理者(CTO)的能力成長過程。
那麼在技術管理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成功轉型的技術人是怎麼想的呢?從他們角度又是如何看待技術領導力的呢?針對一線工程師轉管理又有什麼建議呢?我邀請了幾位過來人,幫助大家解決心目中的困惑。
成為團隊中的多面手和問題解決者
巨建華,前火幣網 CTO,小贏科技創新研究院負責人,從 2014 年以來一直從事區塊鏈和 Fintech 業務,在任職火幣網 CTO 期間,推動了數字貨幣在中國的普及,對數字資產交易和區塊鏈技術應用有深入理解和實踐。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技術人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必將會遇到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到底該繼續精進技術?還是該轉型做管理?當技術人被提升到技術管理崗時,那麼將會面臨角色定位、思維模式、認知體系、溝通協調等一系列的轉變和提升,這急需技術人走出原本所在的舒適區。但往往這種轉變對於技術人來說,極其容易產生不適反應,甚至覺得痛苦。
那麼一位擁有 18 年技術 + 管理經驗的技術老兵 —— 巨建華,他是如何看待技術人領導力,在多年的管理經驗中他又得到了哪些收穫呢?
巨建華認為,一名技術人的領導應當主要體現在幫助團隊、公司成長的能力方面。
而巨建華在回憶過往的技術團隊經歷過程中,他談到關於技術團隊的管理重點:
1、建立一個以技術為基礎的工程師文化;
2、構建一個能夠有效幫助團隊提高效率的工具流程;
3、搭建不斷迭代和完善的知識共享和經驗傳承體系。
只有實現這樣的可能性,並且做得足夠好,那麼你所做的事情和產出都會得到大家的認可,讓大家在長時間內願意與你產生連結。
當我們問到關於給即將從一線工程師轉管理,或有志於由一線工程師轉管理的技術人的建議時,巨建華提到:
我們從一線工程師轉管理最基本的是,需要對所在團隊涉及的技術領域知識有足夠的廣度和深度積累,使自己成為團隊中的多面手和問題解決者,從而獲得團隊成員的信任和支援。並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擁有比較深的公司業務理解能力,有足夠的技術和業務架構的積累,能夠通過管理和溝通協調技能發揮出團隊整體效率。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成為一名優秀科技管理者。
擁有“找到一條大路並帶領大家到達羅馬”的能力
沈劍,歷任百度高階工程師,58 同城高階架構師,58 同城技術委員會主席,58 到家技術委員會負責人,58 到家集團技術中心負責人,快狗叫車 CTO。本質,技術人一枚。
科技管理者帶領技術團隊作戰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員工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和公司戰略有什麼關係;員工沒有歸屬感和成就感,士氣底下、離職率高;績效打分難,下不去狠手… 而這些問題又不得不去面對和解決。
想成為一名科技領導者很容易,但是想成為一名具有領導力的科技領導者卻很難。從沈劍的角度看,想要成為一名有領導力的科技領導者最重要的是擁有“找到一條大路並帶領大家到達羅馬”的能力,這代表著:
1、去羅馬,要明確目標;
2、條條大路中找到一條大路,要有戰略方向;
3、激勵大家到達羅馬,要有帶隊實現目標的能力。
在“通往羅馬”的路上,沈劍深刻體會到把“幫助員工成長和提升,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幫助員工搭舞臺唱戲”應該是 Leader 的第一職責。如果能有擁有一個志同道合、強戰鬥力的團隊,那麼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
當提到如果想要成為“通往羅馬”路上的領頭羊,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沈劍認為,你在做員工的時候,不希望 Leader 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在做 Leader 的時候,就別做那樣的人;你在做員工的時候,希望 Leader 具備怎樣的特質,你在做 Leader 的時候,就儘量具備那些特質。
遵從內心,坦誠待人,做一名懂員工,更懂管理員工方式的科技管理者。
別讓自己成為被管理埋沒的技術天才
楊冀龍,中國民間著名白帽黑客團隊“安全焦點”核心成員,被《浪潮之巔》評為中國黑客領軍人物之一;《網路滲透技術》作者之一;蘭州大學榮譽教授。
2007 年之前,楊冀龍在綠盟科技見證了從一個小團隊十幾個人發展到上千人的過程,但見證成長和親自帶領團隊實際差別是非常大的。
轉型管理後,楊冀龍認為願不願意與人打交道是特別重要的。他的看法是,如果技術人員自己是愛跟技術打交道、愛跟機器打交道,那麼你就做技術好了,沒有必要走管理路線。如果是自己很有想法,發現光靠自己的力量已經不夠用了,希望能夠帶著團隊一起實現願望,也願意跟大家開放交流,也願意培養人才的話,我覺得這個時候才適合轉型到技術管理。這是最基礎的要求。如果把一個基層技術員硬往管理方向搞,最後會發現兩邊是共輸的,他在管理崗位幹不好,技術也會荒廢掉。
在上大學時,楊冀龍不怎麼願意與人交流,只跟計算機打交道,他認為只要解決技術問題就代表搞定了一切。但是,楊冀龍漸漸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個體也有極限,團隊協作反而更能提高生產力,解決更多的問題。之後,楊冀龍開始漸漸偏向技術管理,由帶著團隊做產品,到後來帶著團隊做公司,他最終發現,技術管理的本質是,自己創造的價值都通過團隊來實現,沒有團隊的話,你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科技管理者,那麼你一定要學會把握住未來科技的方向。通過利用技術開發應用讓大家生活更美好的敏銳度,以此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構建你心目中完美的團隊。
在做管理的這些年中,楊冀龍逐漸感受到帶團隊做得有價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設立一個個階段性小目標,當每個階段目標都獲得客戶認可時,團隊的氛圍會變得十分不一樣。大家會為了團隊而工作,那麼技術管理也會變得相對比較輕鬆。
或許還有不少人因為對於是否轉型還有很多考慮,那麼你可以聽聽楊冀龍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楊冀龍認為,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和電腦打交道更開心,還是與人打交道更開心。如果是前者,那麼可能技術才是你的最愛,那麼你可以堅持走技術路線,成為一名技術大牛;如果是後者,那麼你可以考慮學一些類似於 PMP (PMP 是由美國 PMI 發起的,針對全球專案管理人士做的專業資格認證)之類的課程,先從帶小專案開始逐漸轉型。
可能大多數人對於是否轉型還有一個顧慮,認為技術路線工資低。其實這是不成立的,很多公司技術骨幹工資比管理人員高多了,所以千萬不要為了錢而在多年之後感嘆:我其實是被管理埋沒的技術天才!
上下同欲者勝,己欲達而達人
於人,隨行付 CTO,TGO 鯤鵬會北京分會會員,Iron Cloud 微服務開發雲創始人,隨行付 CTO,中國人民大學 EMBA,全棧工程師,擁有 14 年開發經驗,11 年技術管理經驗。
管理,通常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各種理論層出不窮,但為什麼很多企業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在當下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都弄不清楚到底是以人管人,還是以人管事,還是以事管人。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人”在管理過程中是無法避免的,也是缺一不可的核心元素。
如果讓隨行付 CTO 於人來形容技術人領導力,那麼就是「帶隊伍,能夠帶著團隊成員持續提升技術能力。」對於於人來說,技術團隊管理是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產物,我們通過科技手段去除重複勞動,降低事情處理難度,守住績效下線,最終達到以人為本,儘可能釋放人的創新能力,開啟團隊進化的天花板。
於人給予即將從一線工程師轉管理,或有志於由一線工程師轉管理的技術人一些建議:
1、完成視角轉變,由專注於幹活,轉變為專注於培養人,學會搭班子;
2、更多的時候不是考慮自己如何多幹點活,而是考慮如何儘可能發揮每一個團隊成員的技術優勢,利用活來培養人,使團隊綜合能力持續提升;
3、學會用人所長,大膽授權,成就他人。“上下同欲者勝,己欲達而達人”。
學會對公司技術負責
範懷宇,輕芒聯合創始人 \u0026amp;CTO,前豌豆莢技術負責人。目前負責輕芒的技術及產品管理,成功打造了頭部內容類小程式“輕芒雜誌”及小程式生成工具“輕芒小程式 +”。曾負責豌豆莢移動客戶端及雲服務多個產品的設計和研發,是業界知名的移動產品專家。
從一名技術人成長為 CTO,範懷宇經歷了一個比較痛苦的成長階段。他認為,一位好的技術人不一定就是好的管理者,中間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學習管理,包括日常思考角度、工作方式、認清自己的價值。首先需要保證空間,不能去做微管理,這是新管理者都會犯的錯誤,總覺得什麼事都能比別人做得好。只有學會教人,才能把團隊帶起來;其次要尋找新的價值和獲得價值感,做技術很容易評判自己的價值,做管理好像東西都是別人做的,所以要重新給自己定位;最後是管理需要保持熱情。
針對科技管理者,他貢獻的最大價值不應該是程式碼,而是要對公司的技術負責。
對於一名正在成長的技術人來說,技術的價值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用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沒問題,但還要考慮自己最終的價值是什麼。要不就做到極致,走很專業的技術路線;要不就開闊自己的視野。如果想跟產品走得更近,要把新產品落地,一定要開放視野,要考慮技術、研發如何能更高效。在這裡面肯定要學習很多新的東西,永遠地不斷地去學習。
TGO鯤鵬會,是極客邦科技旗下高階技術人聚集和交流的組織,旨在組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導者社交網路,線上線下相結合,為會員提供專享服務。目前,TGO鯤鵬會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矽谷、臺灣、南京、廈門、武漢十個城市設立分會,武漢、蘇州分會即將成立。現在全球擁有在冊會員 800+ 名,60% 為 CTO、技術 VP、技術合夥人。
會員覆蓋了 BATJ 等網際網路巨頭公司技術領導者,同時,阿里巴巴王堅博士、同程藝龍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海龍、蘇寧易購 IT 總部執行副總裁喬新亮已經受邀,成為 TGO 鯤鵬會榮譽導師。
如果你想和這些優秀的科技領導者們一起前行,歡迎報名參加 GTLC 全球技術領導力峰會。
相關文章
- 35歲沒有晉級的同事都去哪了?
- SysOM 案例解析:消失的記憶體都去哪了 !| 龍蜥技術記憶體
- IT技術人員 35歲
- 不同年齡段美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 程式設計師只能吃青春飯?40歲以上的IT人都去幹嘛了?程式設計師
- 空間都去哪裡了?(中)
- 30歲之前透支,30歲之後還債。
- Web前端程式設計師的發展方向,不然到了30歲又迷茫了Web前端程式設計師
- 老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程式設計師
- 從百度、微軟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華人AI精英流向圖的背後微軟AI
- 從百度、微軟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華人AI精英流向圖的背後……微軟AI
- 五一假期,2.3億人都去了哪兒?
- 老程式設計師都去哪兒了?程式設計師
- MySQL 中刪除的資料都去哪兒了?MySql
- 去你的35歲危機|ONES 技術人
- 寒冬之下,被cai的那些人到底去哪了?AI
- 靜態代理模式——時間都去哪兒了模式
- 到了蘇州以後才知道的那些事
- 30歲後,你還剩下什麼?
- 30歲後遇不治之症(上)
- TGDC | 探索人臉藝術背後的技術
- “刷臉”時代到來,你不知道的那些人臉識別技術
- “時間都去哪了”系列新作:《地牢迷途》遊玩報告
- 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年輕人都去了哪兒?
- 30 歲了,還不知道想做什麼
- 休閒遊戲遇上產品荒,精品新遊都去哪了?遊戲
- Redis記憶體——記憶體消耗(記憶體都去哪了?)Redis記憶體
- 一年半,三本,30K的,背景,經歷,他來了 | 掘金技術徵文
- 餓了麼CTO張雪峰:允許90後的技術人員“浮躁“一點
- 30歲以後的運維,如何度過中年危機?運維
- 人臉識別背後:可怕的不是技術
- 萬人連麥的幕後技術詳解
- 那些年你踩過的坑,都在這裡了~| 掘金技術徵文
- 暴雪30歲的賭局
- 公司技術棧用到了ElasticsearchElasticsearch
- 2020年,馮唐49歲:我給20、30歲IT職場年輕人的建議
- 自媒體人都去哪裡蒐集素材?怎麼快速創作文章?
- “時間”都去哪兒了?效能調優分析方法與案例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