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節後談資是“春節看了幾部電影”,2019年則是“春節看電影了嗎”。即使答案是“一部也沒刷”,也可以大膽承認,因為你不是一個人。
在2019年春節長假期間,一線城市電影平均票價環比漲幅達到21%,二線城市突破30%,三、四線城市更高達39%。此處為“急性子”再肉疼一把,因為大年初一春節檔上映首日的電影票價還尤其高。此時此刻還想“逃離北上廣”嗎?
大城市的你們,可能還有閒情逸致反覆鑽研《流浪地球》中的bug;我們十八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只剩無奈“坐等視訊網站上線”的份兒了。現在看看99.9元一張票的《流浪地球》,也難怪有這麼多“一星黨”了,“脾氣”全被這瘋漲的電影票價給啟用!都不知道這底氣從哪兒來!論春節檔電影票價漲幅,我十八線小鎮穩贏!《流浪地球》再炸裂歸宿還不就是視訊網站!
都愛對著《流浪地球》講科學邏輯,看中國電影市場又怎能少得了大資料的加持。2月20日,由CBNData x DT財經帶來的「有數」“2019春節電影票房消費大資料沙龍”為廣大影迷揭開春節檔電影票房背後的“票價之謎”,來自DT財經的編輯何書瑤、第一財經的記者陳漢辭分享了她們的觀察。
精粹觀點預覽:
▷被低估的返鄉青年“價格敏感度”
▷逐年趨於平淡的整體“春節消費”
▷持續降溫的春節國內遊
▷正被“移動端”瓜分的國民觀影熱情
▷被《流浪地球》激發的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建立
▷吳京問鼎“電影個人票房百億俱樂部”帶貨王
瓜分了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
來自DT財經何書瑤的分享摘要
被低估的返鄉青年“價格敏感度”
今年春節檔史無前例的有8部電影扎堆上映,而真正釀成爆款只有《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在春節檔的七天裡就突破了20億票房,對於整個春節檔的票房也算功不可沒,而結果今年春節檔整體票房只是微漲1.1%,突破58億元。這個不溫不火的票房成績背後,是三、四線城市電影平均票價以39%的環比漲幅趕超一線城市的21%,這趕超北上廣的勇氣從哪兒來?
這和三、四線城市近年在春節檔票房市場的戰績有關。2016至2018年,三、四線城市對於春節檔票房的貢獻佔比在不斷上升,這一現象與“大城市工作的返鄉青年”有莫大的關係。這批使用者擁有更穩定的觀影習慣,在三、四線城市的院線眼中,他們才是春節檔三、四線城市敢於叫板一線城市的底氣。
在票價上漲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的春節檔票房同比也分別下降了2000萬元和7700多萬元。同時三、四線城市的觀影人次也下降得最厲害,降幅均在13%左右;二線城市的觀影人次也從5500萬降至4800多萬人次,跌幅最大城市的前兩名台州、東莞甚至突破了20%的跌幅。
至此,我們有必要糾正一下“看電影成新年俗”的說法,從資料反應來看,大家在電影消費這件事兒上還是比較理性的,評估覺著價效比不錯才會下手。而被“高估”的又何止是消費者的觀影衝動指數,春節請見的消費熱情有見跌,與此同時,CBNData還發現了正在“瓜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的新興“大眾娛樂”。
逐年趨於平淡的整體“春節消費”
看電影只是最近幾年成為過年的一個熱門消費選擇,人們過年必不可少的還是外出聚餐、購買年貨。春節全國餐飲、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從2013年到2018年都以百分之十幾的增速高速增長。但今年的增長速度首次跌至個位數,而且這是自2018年以來裡連續兩年放緩了。
持續降溫的春節國內遊
再說春節旅遊。旅遊過年一直挺受歡迎。從2010年開始,春節假期全國接待遊客數量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春節全國旅遊規模雖然在持續擴大,但從2017年開始旅遊人數和收入增速都在放緩。2019年全國接待旅客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均跌至個位數,分別為7.6%、8.2%。旅遊收入增速較2011年峰值27.0%跌去近19個百分點。
被“移動端”瓜分的國民觀影熱情
春節消費相較巔峰時期的確在降溫。我們發現大家在移動端消耗的閒暇時間更多了。春節期間抖音App的三、四線城市熱度上漲,打卡視訊量和挑戰參與量環比上漲分別超過117%、53%。大家過年都玩起了短視訊,在抖音上拜年、收紅包的視訊鋪天蓋地,光是搜尋春節兩個字,相關話題就有高達13.3億的播放量。除此之外,人們在春節期間更愛線上閱讀,線上閱讀產品阿里文學全域日活使用者峰值同比增幅達113%。
春節假期是一個大段的空閒時間裡,但同時閒暇在拜訪親友等傳統過年活動裡也變得碎片化。對於更加理性、也擁有更多選擇的消費者來說,休閒娛樂消費並不是剛需。
從電影《流浪地球》
來自第一財經陳漢辭的分享摘要
在中國電影這幾年一直狂奔的過程中,“經驗”幾乎是專案風險控制的主要防火牆,從一開始的“大導演+大明星+大製作”到《泰囧》等小製作成本的黑馬的出現,“型別片創新”後都會是一陣緊追效仿的狂風,一波打倒一波,即便有像《尋龍訣》《狄仁傑》系列這樣的中國電影工業的摸索,但一個產業最起碼的工業流程與體系至今沒有建立起來。
而《流浪地球》中特效場景所引發的震撼恰恰戳中了漸離的焦慮的投資人們的痛點。《流浪地球》故事決定了 “超出預期的想象力”才是其真正的IP,而木星、地下城、冰裂的地球、聯合航空站、拯救地球的宇航員等等暢想,最終使得《流浪地球》置景展開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於15個足球場。單道具就做了1萬件。後期特效製作就有3000多人蔘與其中,整個製作過程有7000人蔘與,可謂壯觀,也可以是一部中國科幻片創作的“史詩”,更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產業的時代會到來”的序曲。
隨之而來的是一波科幻類的影視專案已在路上,比如《拓星者》等電影已開機。向成功專案看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跟風”,但其好處就是,當大量科幻題材的專案出現,無論這些專案是成功,還是失敗,其製作數量都將決定,中國電影工業的基礎形成。
電影工業基礎的建立一旦形成,中國電影也就有了變強的紮實基礎,無論是科幻類、還是喜劇類、還是愛情類、玄幻類題材,都可以建立一套經驗體系與工業體系去把控投資風險,從而建立起可迴圈的現象級IP的可能性,有了超級IP,才會有中國的迪士尼、才會有真正的電影小鎮。
只有如此, 投資的風險可控,收益率基本可以預判,這才是一個成熟的電影產業該有的樣子。這就是今年春節檔與《流浪地球》火爆的最大意義,讓投資者看到希望,開始仰望電影的星空。
吳京、黃渤、沈騰的資料彩蛋
1. 線上帶貨力排名依次是,吳京>黃渤>沈騰
2. 三人都主要帶動男裝服飾,而吳京則以帶貨“戰狼同款”手機及飾品從中突圍;緊隨其後的黃渤還主要帶貨由其代言的零食和電影周邊
3. 在品牌互動方面,吳京再次以較多代言勝出;黃渤以商業活動及廣告隨後;沈騰則在這方面毫無“表現欲”
4. 從CBNData星數羅盤來看,吳京綜合實力突出;沈騰在影響人群購買力上最顯優勢
5. 從受明星影響的消費人群畫像來看,跟著三人種草的均是男性多於女性,其中吳京的“男粉絲”佔比達74%最高,黃渤相對更為“男女通吃”
6. 從受明星影響消費人群的年齡來看,沈騰影響的消費者中,90後00後年輕消費者佔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