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網際網路原住民設計產品的思考

谷歌開發者_發表於2017-05-13

640?wx_fmt=gif

640?wx_fmt=png

奇蹟也好,危機也罷 —— 無論您如何解讀,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毫無爭議地為當代社會打下了種種烙印,其中最為持久的一個是,“線上” 和 “離線” 的界限變得模糊了(曾幾何時 IM 裡的線上狀態也是一種重要資訊,而今卻已物是人非)。

對於從以前的時代移民到數字時代的人們(主要是指通過滑鼠點選來敲開數字產品大門的人們)而言,這種 “模糊化” 的後果主要取決於整合度,比如獲取結果的便利度和時間成本。


但對於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從小生活在各種電子計算裝置之中)而言,後果往往復雜得多,因為他們的身份和溝通方式會被這種環境塑造。這就是設計師面臨的挑戰:我們要如何為一個自己都還沒有完全理解的新世界建立一個負責而有效的生態系統?我們可以從學習這種全新文化的語言入手。通過真正理解我們的數字空間中的行為模式轉變和語言演變,我們可以針對目前發現的問題進行恰當的設計工作,並獲得預見未來事物的能力。


數字時代的移民與原住民之間最明顯的行為模式區別之一就是,後者更喜歡互動,而不是被動消費。“直達目的地” 和 “互動” 之間的區別,不僅體現在使用的產品不同,還體現在我們談論它們的方式。您也許會在 Facebook 上尋找朋友,但您會在 Snapchat 上新增朋友。您也許會瀏覽 Instagram 或 Twitter,但您在 Tinder 上會向右滑動。


在一次關於設計工具最新趨勢的圓桌討論中,Google 的 Matias Duarte 觀察到,直接操縱某些東西,相比點選並等待響應,要顯得 “遠為積極、有吸引力、愉快、刺激”。然而,現今的許多介面仍然維持著這種心態:錯誤地認為手指和滑鼠是一樣的東西。但如今我們握在掌中的移動裝置是如此的輕盈和微小,它急切地盼望著更加親密、更加可觸控的互動方式,例如 “下拉重新整理” 和 “甩動消除”。

640?wx_fmt=jpeg

△ Snapchat 採用了非常激進的針對數字原住民的設計。所以不少數字移民者在面對其介面時摸不著頭腦,Youtube 上 Snapchat 使用教學視訊的超高播放量就很能說明問題。


Snapchat 是第一個將這種高互動的操作從單個控制元件擴充套件到整個產品中的主流應用,它完全圍繞手勢操作和直接操作(如 “長按錄音 / 顯示” 和 “滑動導航”)搭建,這是一種圍繞著 “能供性(Affordance)” 的極端解法。


能供性(Affordance):認知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指物體的形態本身就已經暗示了其功能。比如 “門” 就是用來 “開啟” 的,“椅子” 就是用來 “坐” 的。


而數字時代的移民們最近才剛剛成長到不需要依賴仿舊設計(Skeuomorphic)來理解設計所代表的功能,但他們仍然需要利用選單等元素來維持自己在應用中的位置感。Snapchat 的這種激進設計使得這些移民們對這個應用作出了 “不直觀” 的評價。(“不直觀” 三個字可是對使用者體驗設計的最低評價)


仿舊設計(Skeuomorphic):指在全新的技術體系下的一些功能從實現層面上已經完全和舊有技術不同,但為了便於使用者理解而在介面上故意採用復古元素的做法。比如圖形使用者介面裡的開關,最早時為了便於使用者理解而畫成非常像傳統物理開關的樣子。


640?wx_fmt=png

但對於數字時代原住民們而言,他們已經超越了需要視覺提示的階段,所有介面對他們來說都是直觀的。他們不需要詳細標註每個方位的地圖,只要有個羅盤在手就足夠了。結果是,設計師們可以將導航融入應用的介面之中,而無需同時在選單內搭建內容。


640?wx_fmt=jpeg

VSCO(雖然它在近期改版了)也是 “地圖 VS 羅盤” 模型的先鋒,它移除了傳統的選單,更傾向於使用單一的、基於手勢操作的可見功能,稱為 “球體”。想要在應用內進行導航,就只有這一種方式。這種轉變引發了 VSCO 使用者愛恨交雜的反應,甚至有人提出應該把這種羅盤模型思維方式應用到一切創意設計中去。


無論是將導航更深入地嵌入到介面中,還是將手勢導航與選單相結合,設計師們都在尋找將可發現性和互動性融入產品的使用者流程的方法。如果執行良好的話,將導航功能整合到介面中會讓使用者獲得參與其中的喜悅(反應靈敏的定向滑動)、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沒有干擾的全屏瀏覽)以及勇敢踏入未知領域後的驚喜(發現隱藏功能),並且培養出使用者持續的好奇心:這裡面還有什麼好東西?


羅盤的最大好處在於,它總是而且只能指向北方,也就是說,將使用者的注意力永遠集中在最重要的方向。Snapchat 是如何完成 “指北” 的呢?它在啟動後立即將使用者帶到拍照的功能中,Kleiner Perkins 在年度報告中將這一做法比作 “錘子手柄的樣子天然就有讓您有抓住它的衝動”。換句話說:我們的主要功能在這裡,其餘的您自己去探索吧。


640?wx_fmt=jpeg

Musical.ly 則另闢蹊徑,它的羅盤似乎同時指向所有方位:應用啟動後會立即進入一段全屏自動播放視訊,其中帶有 2 個獨立的導航標籤,還有一張旋轉唱片,唱片頂部還有個滾動記錄條。哪個方向是北?對 Musical.ly 而言,選哪個方向都無所謂,因為每條路都通往同一個目的地:內容。


線上上和線下兩個世界開始融合之前,許多人認為數字內容的主要好處是它的永久性。Facebook 於 2011 年推出的革命性的時間線功能,就是圍繞這個概念構建的。但隨著網際網路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開始持續不斷地捕捉生活片段併發布,很多介面都努力試圖創造出具有吸引力的體驗,從而儘可能地抹除使用者和內容之間的障礙。


正如 Paul Ford (來自布魯克林的軟體架構師及撰稿人)在 2012 年 MFA 互動設計節閉幕主題演講中所說:“我們的介面的本質其實就是在把時間用有意義的方式重新打包起來,以便我們利用它做點事情。我們的問題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時間太多。” 最能代表 “時間” 這個概念的就是大家最為熟知的時間戳,我們的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中充滿了它的身影,但 Musical.ly 卻選擇移除它(Snapchat 也選擇了隱藏它,使用者需要在會話檢視中進行滑動操作才能看到它)。Musical.ly 沒有對時間進行重新打包,而是完全跨出了時間的限制範圍,從而創造出了既可支配、又不受時間影響的內容。


“一次性數字內容的新穎性” 這個由 Snapchat 引領並被其他人採納的概念,似乎告訴我們,“稍縱即逝的精彩” 是取悅數字時代原住民的關鍵,後來 Snapchat 完全刪除了這個特徵。這個改變導致有人開始認為,Snapchat 真正的天才所在,是它重新包裝時間的方式:它並不是通過演算法或時間表來實現這一點的,而是通過 “講故事” 的形式。Snapchat 不會只是收集相關的個人時間線資訊,而是把使用者放置在這些事件開始的時間,無論距離使用者上次開啟應用已經過去了多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nstagram 和 Twitter 也從此開始採納了類似的做法,分別為自己新增了 Stories 和 Moments 功能。


640?wx_fmt=png

△ 每一位被關注者的故事(Story),現在在首屏可以直接盡覽


640?wx_fmt=png

然而,如果不允許使用者操縱或參與內容,通過重新打包時間來建立出色體驗就是無意義的。重複一遍,數字時代原住民們不願只是聽別人講故事,他們想要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Vine 最初是致力於休閒創作的平臺,但也可以說,它的失敗在於,中心 feed 公告板緩慢地變成一個爭奪人氣的平臺。用得最好的人獲利最豐(字面意義上的),從而使得整個社群的使用體驗變得愈發無趣,愈發缺乏原創感。Vine 的運營工作做得很出色,但它缺乏能夠真正將數字時代原住民們粘合在一起的 “膠水”:促進人際聯絡。如果採用以人為中心的收件箱設計,讓中心 feed 等價於好友列表,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促進人際聯絡。相對的,去年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 60% 的 Snapchat 使用者每天都在創造新內容 。


除了鼓勵朋友之間意氣相投的溝通之外,收件箱的價值還在於,它們是無窮多型別內容的容器。在擔任微信產品經理期間,Dan Grover 假設收件箱可以收納 “會話、歌曲或視訊、新聞頭條、給我顯示路線的地圖、定時器或是其他此類子組。” Vine 的創始人 Dom Hofmann 在他的下一個產品 Peach 中利用了這種潛力,通過使用收件箱來儲存使用者可以釋出的無數種不同媒介形式的內容,如繪圖、GIF、大文字、位置等等。


640?wx_fmt=png

更復雜細緻的自我表達,在如今冷冰冰的、模版化的文字框或靜態影象限制下,正在變得愈發困難,這是當今設計師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正如 Michelle Obama 所說,數字原住民一代 “尋求真實性,尋求那些讓人感覺真實自然的東西”。沒有什麼東西能比一個人的個人經歷和聲音更富有根本性的表現力了。


這可能就是數字時代原住民們常常使用表情符號、GIF 和 meme 圖片進行交流的原因。文字和影象的結合強化了他們在數字媒體上的表達力,讓他們可以在一句對話裡表達出更復雜的情感,這是單純的文字或影象表達常常做不到的。Facebook 的 Reactions 功能曾遭到 The New Inquiry 特約編輯 Rob Horning 的批評,稱這種功能的潛臺詞是,一套 6 個定製表情符號就可以輕鬆覆蓋人的感情光譜,而不斷擴張的標準表情符號庫 “可以直接使用或組合使用,從而表達出根本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情”。


640?wx_fmt=jpeg

△ 表情符號和網路迷因(Meme)的廣泛使用,再次詮釋了 “一圖勝千言” 的真理


被挑釁很不爽?或者有起床氣在剋制?數字原住民們相比較文字,更傾向於使用 Arthur’s fist(如上圖)。最終,這些 “詞語” 會被更好的東西替代:新的專用語幾秒之內就會開始使用,而且隨時可以被修改或替換,即使是 MJ 這樣的偶像巨星也不會例外(對不起了,MJ),一切都是為了不斷用最準確的方式定義每時每刻。 


有意義的介面讓使用者能夠表達複雜的概念,如自我、故事或環境,使用者只需規定一個捕獲方法,而不必限制結果,如同一張空白畫布與一組特定畫筆。例如,Bitmoji 向使用者提供預定義的面部特徵集合,使用者可以結合最新的專用語和趨勢,自行建立更好看、更相關的 “自我” 概念。Snapchat、Vine 和 Bumpers.fm 通過對錄音和編輯過程進行限制來更精準地捕捉 “故事” 和 “時刻” 的概念。類似 Byte 這樣的應用(這也是 Hofmann 涉足的領域之一)以及 Google 的 Sprayscape 則致力於通過全新型別的排版和媒體形式,探索了 “環境” 這個概念。


640?wx_fmt=gif

△ 視訊:Google 的 Sprayscape 結合了 VR 技術和相當意識流的記錄方式


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全新的思路不僅可以用於消費和建立單獨的內容或故事,而且可以用於建立整個世界。被《紐約時報》評價為 “複雜的” 和 “難以捉摸的” Minecraft,它正在俘獲下一代數字時代原住民的心,這些人更好奇,更創新,比以前的世代都更有合作精神。作為設計師,塑造這些體驗的前景是令人興奮的,因為隨它而來的是一個偉大的發現:下一代的使用者正在和我們一起設計工具和輸出內容。如果我們要負責任地為這些已經深入生活點點滴滴的技術創造目的和方向,就必須先將自己融入數字時代原住民的文化之中,力爭了解使用者,而不是等著被使用者理解,同時儘可能地聆聽使用者發出的聲音。

640?wx_fmt=gif

本文整理自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 Google 使用者體驗演講。其中很多思路其實並不是結論,而是基於現有的產品探索做出的思考。也許正如數字原住民們的生活方式一樣,直達目的地並不重要,這中間的過程才讓人回味無窮,不是嗎?


推薦閱讀:

13歲的音樂串流平臺,在移動時代靠什麼吸引更多使用者?

如何打造 “好用” 的應用?

讓您的遊戲在Google Play獲得成功的5大技巧

領取《出海寶典》,邁出成功出海的第一步!



640?wx_fmt=gif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