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按年齡、性別和收入組分列資料,對於瞭解哪些人在衛生問題上已經掉隊和其中的原由至關重要。利用這些資料,作出循證決策,可以推動我們走向一個更健康、更安全和更公平的世界。

健康問題上的性別差距

《2019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婦女如果可以獲取衛生服務,產婦死亡人數就會減少,預期壽命將會延長;在許多情況中,男性比女性更少求醫問藥;同時,男性更有可能死於可預防和可治療的非傳染性疾病和道路交通事故。

報告指出,在女性難以獲得衛生服務的地方,男性與女性的預期壽命之間的差距最小。在衛生服務稀缺的低收入國家,每41名婦女中就有一人死於懷孕和分娩,而高收入國家則為每3300名婦女有一人死亡。在90%以上的低收入國家,每1000人中只有不到四名護理人員和助產士。

報告顯示了男性和女性對衛生保健的態度不同。在男性和女性面臨同樣疾病的地方,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少去求醫問藥。例如,在愛滋病普遍流行的國家,男性與女性相比,接受愛滋病毒檢測的可能性較低,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可能性也較低,而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的可能性則高於女性。同樣,男性結核病患者似乎不像女性結核病患者那樣去積極尋求治療。

在柬埔寨農村的一家地方醫療中心,一名中級助產士正在為一名孕婦進行產前檢查。助產士在社群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幫助母親做出有益健康的正確選擇。

報告強調,男女死亡原因的差異,一些是生物學的,一些是受制於環境和社會因素,另一些則是受到衛生服務的提供和獲取的影響。

在導致死亡的40個主要原因中,33個原因導致男性而不是女性的預期壽命降低。 2016年,30歲男性在70歲之前死於非傳染性疾病的概率比女性高44%。

2016年,就全球自殺死亡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75%。道路傷害造成的死亡率,自15歲時起,男性為女性的兩倍,而謀殺造成的死亡,男性比女性高出四倍。

這份新的世衛組織統計的發表,恰逢4月7日世界衛生日,今年的重點是初級衛生保健為全民健康覆蓋奠定基礎。報告中的統計資料強調了在世界各地改進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獲取和增加其採用的必要性。

譚德塞表示:“到2023年,世衛組織的三個十億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使全民健康覆蓋受益人口新增10億人。這意味著改進對服務的獲取,特別是在社群層面,並確保這些服務對人人都是可獲取、可負擔和有效驗的,無論其性別如何”。

自2000年以來,預期壽命有所提高

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6年,全球人口出生時的預期壽命提高了5.5歲,從66.5歲提高到72.0歲。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也即人們可以期望完全健康地生活的年數,從2000年的58.5歲提高到2016年的63.3歲。

預期壽命仍然受到收入的極大影響。在低收入國家,預期壽命比高收入國家低18.1歲。出生在低收入國家的兒童,每14人即有一人將會死於五歲之前。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援我們發展可加入!
2019年世界衛生統計:世界上最貧窮和最富裕國家的預期壽命差距為1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