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動駕駛需要5G

大囚長發表於2019-04-28

  什麼叫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分為6個等級:

  Level 0:人工駕駛,無駕駛輔助系統,僅提醒。

  Level 1:輔助人工駕駛,可實現單一的車速或轉向控制自動化,仍由人工駕駛(如定速巡航、ACC)。

  Level 2:部分自動駕駛,可實現車速和轉向控制自動化,駕駛員必須始終保持監控(如車道中線保持)。

  Level 3:有條件自動駕駛,可解放雙手(hands off),駕駛員監控系統並在必要時進行干預。

  Level 4:高階自動駕駛,可解放雙眼(eyes off),在一些預定義的場景下無需駕駛員介入。

  Level 5:全自動駕駛,完全自動化,不需要駕駛員(driverless)。

  自動駕駛基本原理

  關於自動駕駛的基本原理,需瞭解三大關鍵詞:感測器、資料融合(Data Fusion)、100%安全性決策。

  感測器

  自動駕駛需要的感測器系統主要有三種型別:攝像頭、雷達和鐳射雷達。

  •攝像頭

  攝像頭是自動駕駛必備的感測器,包括前視、後視和360度攝像系統,後視和360度攝像頭主要提供360度外部環境呈現,前視攝像頭主要用於識別行人、車輛、道路、交通標誌等。

  •雷達(RADAR)

  自動駕駛需要多個雷達感測器,其功能是無線探測和測距,主要用於盲點檢測、防碰撞、自動泊車、制動輔助、緊急制動和自動距離控制等應用。目前的雷達系統主要基於24GHz和77GHz,相較於24GHz,77GHz在測量距離和速度時具有更高的精度,以及更高的角解析度,且還具備天線尺寸小、干擾小等優點。

  •鐳射雷達(LiDAR)

  LiDAR,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它是一種基於鐳射的系統,除發射器(鐳射器)外,系統還具備高靈敏度的接收器。LiDAR主要用於測量靜止和移動物體的距離,並通過處理提供所檢測物體的三維影像。

  LiDAR應用於自動駕駛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克服在雨雪、霧、溫度等環境影響下識別較遠距離的物體,同時,這玩意成本太高,目前不適合汽車領域的大規模部署。

  資料融合(Data Fusion)

  資料融合就是將不同感測器(如雷達、攝像頭和鐳射雷達)資料進行智慧化合成,實現不同資訊源的互補性、冗餘性和合作性,從而做出更好、更安全的決策。比如攝像頭具有分辨顏色(識別指示牌和路標)的優勢,可易受惡劣天氣環境和光線的影響,但雷達在測距、穿透雨霧等有優勢,兩者互補融合可作出更精確、更可靠的評估和判斷。

  100%安全性決策

  一旦出現交通事故,重則導致人身傷亡,因此,自動駕駛對技術安全的要求相當苛刻,需實現接近100%的安全性。

  簡而言之,自動駕駛就是通過感測器收集全面的環境資訊,再對資訊融合處理,並作出接近100%安全性決策。

  目前多數人所談的自動駕駛,都是基於汽車本地端的感測器、資料融合來實現決策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單憑本地端實現的方式存在一些侷限性。

  當汽車橫穿十字路口時,自動駕駛能預知從左側高速駛來的大卡車嗎?

  由於易受雨、雪、霧、強光等環境影響,攝像頭能始終準確識別指示牌和紅綠燈嗎?

  再舉一個例子。

  當自動駕駛在高速路上以130公里/小時行駛時,攝像機/雷達融合無法安全地檢測到前方超過120米距離外的停車,這將觸發超過5米每平方秒的緊急制動,這是無法接受的。

  總之,道路環境異常複雜,雷達、攝像頭和鐳射雷達等本地感測系統受限於視距、環境等因素影響,要實現100%安全性,自動駕駛需要彌補本地感測器所欠缺的感知能力。

  簡單的理解,本地感測系統讓汽車實現了“眼觀六路”,但自動駕駛還需要“耳聽八方”。

  這就需要C-V2X閃亮登場。

  C-V2X能做什麼?

  C-V2X,C即Cellular,V2X就是vehicle-to-everything,指車與外界的資訊交換,它是基於蜂窩網路的車聯網技術。

  C-V2X指從LTE-V2X到5G V2X的平滑演進,它不僅支援現有的LTE-V2X應用,還支援未來5G V2X的全新應用。它基於強大的3GPP生態系統和連續完善的蜂窩網路覆蓋,可大幅降低未來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部署成本。

  與雷達、鐳射雷達等感測器不同,我們可以把V2X視為一種無線感測器系統的解決方案,它允許車輛通過通訊通道彼此共享資訊,它可檢測隱藏的威脅,擴大自動駕駛感知範圍,能預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效率和舒適性。C-V2X被認為是自動駕駛的關鍵推動因素之一。

  C-V2X能做什麼呢?還是繼續舉例吧。

  如上圖,道路前方彎道處停有一輛拋錨的汽車,但由於正好處於彎道,汽車本地的攝像頭、雷達等感測器無法檢測到,眼看一場車禍正要釀成悲劇。

  幸運的是,我們有V2X。

  V2X通過通訊網路共享資訊,具有“耳聽八方”的能力,此時汽車螢幕上會提示前方有車輛,並啟動減速和轉向,安全通過。

  再來一個案例。

  如上圖,前方的大卡車擋住了視線,而對面正駛來一輛汽車,此時要超車,毫無疑問是非常危險的。

  當駕駛員剛打左轉燈準備超車時,V2X通過螢幕立即提示,前方有來車,不能超車…

  直到危險解除後,才順利超車,安全通過。

  C-V2X技術簡介

  V2X主要包括V2N(車輛與網路/雲)、V2V(車輛與車輛)、V2I(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和V2P(車輛與行人)之間的連線性。

  2015年,3GPP在Rel。 14版本中啟動了基於LTE系統的V2X服務標準研究,即LTE-V2X,國內多家通訊企業(華為、大唐、中興)參與了LTE-V標準制定和研發。2016年9月,首版涵蓋了V2V和V2I的V2X標準釋出;2017年6月,進一步增強型V2X操作方案發布。

  在Rel。 14中,V2V通訊基於D2D( Device-to-Device)通訊,其為Rel.12和Rel.13版本中的Proximity Services (ProSe) 近距離通訊技術的一部分。新的D2D介面被命名為PC5介面,以實現可支援V2X要求的增強型功能,這些增強型功能包括:支援高達500Km / h的相對車速、支援eNB覆蓋範圍內的同步操作、提升資源分配效能、擁塞控制和流量管理等。

  在Rel。 14中,LTE-V2X主要有兩種操作模式:通過PC5介面點對點通訊(V2V)和通過LTE-Uu與網路通訊(V2N)。

  基於PC5介面的V2V通訊也包括兩種模式:管理模式(PC5 Mode 3)和非管理模式(PC5 Mode 4),當網路參與車輛排程時稱為管理模式,當車輛獨立於網路時稱為非管理模式。在非管理模式下,基於車輛間的分散式演算法來進行流量排程和干擾管理;在管理模式下,通過Uu介面的控制信令由基站(eNB)輔助進行流量排程和干擾管理。

  C-V2X還將持續平滑演進到5G V2X,將對功能進一步增強,以支援低延遲和高可靠性V2X服務。

  除了PC5和Uu介面,C-V2X技術構架還包括V2X控制功能、邊緣應用伺服器和V2X應用伺服器。

▲C-V2X技術構架,來源ngmn V2X白皮書▲C-V2X技術構架,來源ngmn V2X白皮書

  •V2X控制功能(V2X control function)位於核心網,其為實現V2X通訊向UE提供必要的引數以執行相關網路動作。

  •V2X應用伺服器可部署於網路之外,由車企、移動運營商或第三方來運營,從而跨運營商跨車廠,這也解決了過去車企擔心的依賴C-V2X會導致自動駕駛業務被電信運營商所控制的問題。

  •邊緣應用伺服器靠近資料來源部署,解決了時延和網路負荷問題,將在許多V2X用例(比如實時高清地圖更新等)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何自動駕駛需要5G?

  目前基於LTE的V2N已經覆蓋了很多車聯網用例,比如交通訊息提示、地圖更新、OTA韌體更新。未來V2V和V2I將廣泛應用於車聯網的低時延、遠距離通訊場景。

  你可以將C-V2X看成是連線V2N和V2V/V2I的粘合劑,其依託於成熟的蜂窩網路生態,隨著4G向5G的技術演進,將在未來自動駕駛領域發揮關鍵的作用。

  一,基於5G近實時的高清視訊傳輸,V2N和V2V互補(V2N2V),如前所述,讓自動駕駛不僅能“眼觀六路”,還能“耳聽八方”,實現100%安全性。

  二,5G網路切片技術提供始終如一的QoS保障。

  與網際網路“盡力而為”的資料傳輸不同,網路切片可提供始終如一的低時延和高速率服務保障,這對於安全性要求極高的自動駕駛領域尤為關鍵。比如,當汽車行駛於網路擁塞區域(比如演唱會、體育場附近),網路切片技術仍然能優先保障汽車通訊的高速率和低時延效能。

▲網路切片 vs 無網路切片效能監控▲網路切片 vs 無網路切片效能監控

  三,邊緣計算是自動駕駛的未來。

  5G核心網控制面與資料面徹底分離,NFV令網路部署更加靈活,從而使能分散式的邊緣計算部署。邊緣計算將更多的資料計算和儲存從“核心”下沉到“邊緣”,部署於接近資料來源的地方,一些資料不必再經過網路到達雲端處理,從而降低時延和網路負荷,也提升了資料安全性和隱私性。

  這對於時延要求極高、資料處理和儲存量極大的自動駕駛領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對於靠近車輛的行動通訊裝置,如基站、路邊單元等或均將部署車聯網的邊緣計算,來完成本地端的資料處理、加密和決策,並提供實時、高可靠的通訊能力。

  是的,自動駕駛需要5G,但說到最後,對於5G自動駕駛,挑戰在哪裡?

  想到了兩點:

  挑戰一,網路頻繁切換。

  5G無線頻率更高、覆蓋範圍小,未來城市的每個燈柱或將就是一個小基站,必然會帶來基站間頻繁切換的問題而影響自動駕駛能力,怎麼破?

  C-RAN(Cloud RAN)構架可大幅降低切換開銷。

  挑戰二,天線怎麼安裝?

  今天的5G手機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天線太多,手機空間太小。未來的汽車也將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們掐指算一下,未來的汽車將有多少無線系統?LTE V2X(5.8-5.9GHz)、衛星定位(1.57GHz,1.1-1.2GHz,1.6GHz)、藍芽(2.4GHz)、WIFI(2.4GHz,5GHz)、3G/4G網路(700MHz-2.6GHz)、雷達(76-77GHz)、5G NR(3.3-4.9GHz、6-80GHz)、無線充電等等。

  這麼多天線系統,在安裝時必須考慮汽車的擋風玻璃、金屬殼對無線訊號的衰減影響,怎麼破?

  新材料天線、與車體整合的天線將應運而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