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成長:新人如何快速融入技術實力強的前端團隊

Scott發表於2019-04-1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 Scott 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務必保留全文,勿做刪減]。

Scott 近兩年無論是面試還是線下線上的技術分享,遇到許許多多前端同學,由於團隊原因,個人原因,職業成長,技術方向,甚至家庭等等原因,在理想國與現實之間,在放棄與堅守之間,搖擺不停,心酸硬扛,大家可以找我聊聊南聊聊北,對工程師的宿命有更多的瞭解,有更多的看見與聽見,Scott 微信: codingdream。 本系列共 15+ 篇,此為第四篇務虛篇,篇幅可以縮短了一下,大家看完後點下關注,再轉發下朋友圈我就心滿意足了。

正文開始

小菜前端團隊經歷多次的新人進入。比如校招過來的實習生,社招過來的有經驗的工程師,包括我自己作為 8 年老司機,剛進小菜時也是新人,小菜近 1 年半大概進入了 6 位新人,還有正在招聘要進來的 8 位新人。本文基於新同學自身經驗所表述的觀點(行文風格因人而異,請大家理解),我把這些觀點進行了聚合和整理,轉述到這裡,同時也會加上作為老司機的思考。

步入社會之後,工作開始成為生活的一大部分,與我們所相處時間最多的往往是身邊的同事。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與身邊的同事融洽相處、如何在一個新的環境下快速成長以及融入團隊,成為了每個人工作中必經的階段。

小菜前端技術骨幹的典型特徵

一個技術強的團隊,一定是靠技術骨幹撐起來的,先來看下小菜技術骨幹身上所具備的特徵,這也是小菜對前端工程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 較強的學習能力:前端這些年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解決方案湧現,無論是 Node.js 社群中豐富成熟的框架庫,還是 ReactNative 跨系統開發 App 的能力,提高前端資料接入效率的 GraphQL,包括新的產品形態下的端場景,比如微信小程式/公眾號,凡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在 ToB 的業務場景下都需要積極研究,謹慎落地,這就需要工程師有快速適應的能力,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社群的優秀方案。
  • 較強的專案合作能力:生鮮 B2B 的流通路徑及鏈路非常長,每個節點上都能長出產品,這些產品背後也有著全新的業務概念。而這 7 款 App,不同的前端工程師都可能參與,參與時候所合作的業務方/產品/設計/服務端也都不同,需要工程師跟合作方有效率的溝通,快速消化理解產品的互動形態和背後的業務路徑,才能在專案中有效的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
  • 跨端程式設計和體驗優化能力:不同的端意味著不同的物理裝置和使用場景,也意味著不同的使用者人群。比如 PC 端跟 App 不同,iOS/Android App 跟微信小程式又不同。它們背後的技術棧也有差異,比如宿主環境、佈局原理、系統規範、介面能力都不同,這就需要工程師對不同的端都有理解。不僅在程式設計技巧、工程健壯性、跨端元件複用上面有較好的實踐,同時對於使用者真實的端互動方式和使用體驗也有更加準確的判斷。前端是在使用者體驗上最接近使用者的群體,因為前端的工作就是用程式碼來輸出體驗。
  • 創造性的工程基建能力:儘管在工程保障和線上執行穩定性上面,社群工具也不斷推陳出新,但新輪子疊舊輪子,並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方案。尤其是小菜的主技術棧是 2015 年才面世的 ReactNative,甚至是小程式,在這方面更為匱乏,這就需要前端工程師利用 Node.js 這個順手工具來在團隊內外,業務流上下,快速研發貼合 ToB 工程場景的工具系統,保障前端的研發效率和線上產品體驗。

怎麼融入這樣的一個團隊呢,我們聽聽大家的看法。

標準融入的 SOP 流程

針對這個命題,有童鞋根據自己的過往經驗,總結了如下幾點:

  • 瞭解團隊
  • 適應團隊
  • 融入團隊

與之並行的是:

  • 瞭解技術
  • 熟悉業務
  • 進入專案

前者是人,後者是事,就像是標準操作流程,以上的幾個環節折騰完,基本就算是融入一個團隊了。比如瞭解團隊,是可以像銷售一樣去調查大家的愛好的,然後來做整理輸出給大家,這個過程可以快速瞭解所有人的興趣和方向,比如小菜在非常早期做過這樣的一個小調查:

image.png

基本上很快就知道了所有人當前預期的職業方向,這可以為之後跟不同人聊他的話題打下很好的基礎。我們再回到新入職的時候,可以更具象的來腦補這樣的一個融入畫面:

一般新入職都會有一份入職指南,一個老司機和你大概講一下就說:“你先自己看一下,有什麼不瞭解的再問我”,那我們究竟要看什麼呢?

  • 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團隊的一個大的巨集觀的戰略方向,這一般是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所有團隊成員的奮鬥目標;

  • 其次要知道團隊平時都要承擔哪些任務,又有哪些壓力,專案的節奏,這會讓你更快的適應團隊;

  • 然後就要了解和技術相關的內容了,都使用哪些技術棧,有哪些業務場景,eg:PC, h5, RN, 小程式, node...

可能有一些是你有過實踐的,有一些是不熟悉的,這很正常,不要盲目的去看去學,要和 Leader 稍微溝通一下,瞭解可能接下來需要你接手的專案與你比較擅長的地方相結合考量一下,知道了你將要做什麼就可對症下藥了。你接手第一個專案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融入團隊的開端,在這期間不忙的時候你就可以看一下之前的專案中的一些程式碼,一些 UI 元件庫,工具庫都是怎麼實現的,有哪些常見的業務場景試著去探索一下,也可以和同事相互討論一下。

接下來我們繼續深入探討本文的核心命題:如何快速融入技術強的團隊?重點是技術強。

充分挖掘自己的優勢與強項

如果你進了一個技術強的團隊,每個人身上都有那麼多優點,都有那麼厲害的技能,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驚喜,但反過來也會帶來不少壓力。畢竟單點比較的話,總是感覺比別人落下一大段距離,這時候需要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你能經過一道道面試被選擇進入這個團隊,說明你一定也比較厲害,至少你也是個好苗子,而一定不是一名平庸至極的選手。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算能進來,你依然過不了試用期,最終一定會被整個團隊刷掉。

以上是基於能力的正確認識。但它不是全部,我們要知道,融入更多是指人的融入,而技術則只是技術。既然是人的融入,我們就要把眼光放大到整個團隊和人的上面,特別是自己身上。因為往往一個工程師最後入職團隊,拋開能力一定是他/她的其他特質可能也能彌補這個團隊所欠缺的,比如你:

  • 是一個幽默氣質的逗比小話癆,可以在茶餘飯後工作縫隙調動團隊氣氛,發動話題,營造更輕鬆愉快的氛圍
  • 是一個酒桌上的老英雄兼遊戲達人,會喝會玩,可以利用聚餐團建和喝酒的同學玩翻天玩嗨皮
  • 是一個對業務和產品非常敏感的人,可以主動出擊去撩產品和業務童鞋,輸出更多思考給到團隊
  • 是一個工具效率黑科技折騰俠,可以分享更多有趣有用的知識和方案,幫整個團隊提效閃亮雙眼
  • 是一個協調和攻略達人,可以在 outing/小型活動 扮演主持人和當導遊,帶團隊各種遊戲與轟趴
  • 是一個電子競技遊戲達人,可以把更多遊戲世界的有趣新聞/攻略/背後的研發故事分享給團隊
  • ...

舉一個 Scott 2010 年剛參加工作的小例子:我進公司沒多久,作為團隊新人,其實歸屬感和榮譽感是比較弱的。看到公司有人在組織上山清掃垃圾的公益活動,我就主動加入後從志願者慢慢成為領隊,連續組織了近三年的活動,甚至還組織了我所在的大部門去往徽杭古道包括環西湖等大型的公益活動。不僅我所在的部門甚至其他部門也都有很多人來參加,結果是結識了更多不同崗位的人,也很好的鍛鍊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在團隊內的影響力也自然有很大提升,與此同時我還組建了公司的足球隊,作為隊長組織球隊踢了二三十場的球賽,隊友之間有了非常鐵的革命感情,同樣通過比賽個人的社會人脈也有了很大的擴充套件。

還有很多很多套路大家可以繼續發散,在團隊融入這塊,外向型人格的同學會更有優勢,這也是很多技術團隊所欠缺的。因為通常程式設計師會更樸素冷靜沉穩,熱情滿滿風風火火隨時嗨翻天的童鞋比較缺少,而這些特質其實很多同學身上都具備,只是自己沒有把它可以放大而已。

對於內向型人格的童鞋呢,優勢和機會也有很多,大家發現我上面沒有把純技術能力的優勢放進來,對於內向型人格的同學,技術討論/技術分享/技術影響力/技術的行業趨勢/技術的應用場景等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了,只要自己擅長或者只要自己有興趣潛心研究,都有無數的方法,可以給團隊注入不可或缺的新想法和活力。

簡而言之,每個人身上都有無數的特質和優勢。只要你具備的這些特質是團隊剛好欠缺的,那麼就缺什麼補什麼,不要保留不要畏懼,即便結果不那麼盡如人意,你在團隊老大的眼中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起碼在認同感融入這個層面就已經成功了。

通過執行力來輸出自己的責任感

在沒有了解足夠多的團隊工程技術棧之前,以及在沒有理解足夠的產品和業務之前,往往對於新人最大的挑戰就是任務的及時完成。這個任務可能是獨立承擔,也可能是有一個小組長分配給自己,或者是與別人共同完成,頭幾個月的完成度和完成率非常關鍵,在這個過程中的責任感的傳達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責任感傳達的最好方式,就是你的執行力和主動性。執行力就是說到做到,無論是要通宵還是要週末無休,拿到結果就是底線。同樣主動的溝通進度和上報風險則是一項軟技能,不能因為好面子或者怕失去信任而強行大包大攬。這樣造成無法完成的結果,對自己對團隊都是不夠負責任的表現,所以在拼死完成和必要的風險上拋求助之間是要有一個度自己反覆拿捏的。

把讚美體現在程式碼上

工程師是喜歡被別人誇程式碼的一群人,無論他的技術多厲害都不會拒絕這樣的讚美,除了口頭的美譽還有很多可以嘗試的方式,比如到團隊的程式碼倉庫裡,多花時間把不同同學的程式碼都看看,一個是可以幫助自己更瞭解這個團隊的程式碼風格和質量,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極佳的瞭解別人技術深度的機會,在翻閱別人的程式碼的時候,看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個筆記,湊合適的機會可以當面請教下,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動作就是對寫的讓自己眼前一亮的程式碼,進行線上評論,赤果果的表達自己的崇拜之情,比如 “這個去重函式還可以這樣封裝啊,真是開眼界了!” 等等這樣的崇拜臉,有了這樣的嘗試,可以讓所有技術好的同學對你產生好感,進而更願意接受你的求助。

同樣,當自己在專案中參考別人的程式碼,也可以把引用資訊備註到註釋裡,標明是受到了誰的啟發諸如此類,如果再 open 一些,可以把這段參考別人實現的地方截圖發技術大群,向別人炫耀自己遇到了一個很好的程式碼實現,用這種方式來為原作者博得更多的成就感。

往往打動別人才是邁出的第一步,而打擾別人往往成為你走出去的最後一步,兩者的區別大家可以仔細品味下。

將程式碼倉庫視為藏寶地

每一個團隊的每一個倉庫,背後都有它神祕的故事,所有的故事細節都埋藏在 commit 記錄裡,如果想讓自己快速融入整個團隊的技術棧裡,必要的程式碼 review 是必須走的一步,這一步可以用尋寶的心態走。既然是尋寶,就一定是先粗篩選找出最有價值最有技術含量的倉庫和元件,甚至是框架或者通用方案,定位這個倉庫後,讓自己一邊看原始碼咀嚼裡面的設計思想,一邊用文字記錄這個過程,也就是為這個倉庫編寫一篇技術實現分析的文章,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自己對原來團隊的寶貝倉庫程式碼更有理解,更重要的是,這個文章的團隊內部發表,可以快速的激起大家的興趣,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拿來跟倉庫的維護者進行一些形而上的討論,從整個過程裡可以進一步獲得到他們原本深思熟慮的精髓思想,而這些思想,如果你沒有經過自己的整理和理解,完全靠他們主動灌輸也是很難消化的,但經歷了這樣的整理過程,你不僅會收穫別人更多的輸入更容易理解原理,也會獲得更高的人氣,更多的倉庫的作者都希望被你 Review,這種事情當你做過後,你會發現自己可能比團隊更瞭解團隊,至於技術的提升,更不是問題了。

瀏覽程式碼寶庫的另外的一個好處是,可以更快的在大腦中建立當前團隊缺失的地帶,形成一些方向性的建議,比如我對小菜前端早期的程式碼倉庫盤點後,列出了很粗的可以做的大事情的大時間軸,其實就是缺什麼補什麼,也就是當時最原始的大計劃:

大計劃

第一階段 - 2017.7~2017.8

  • 至少 2 個專案全部程式碼規範化
  • 倉庫分支協作規範落地
  • App 釋出流程鎖定許可權規範化
  • 元件化伺服器與元件化框架方向落地
  • 倉庫協作週報系統上線

第二階段 - 2017.9-2017.10

  • RN 打點 SDK 整合
  • RN 專案單元測試錄入

第三階段 - 2017.11 -2017.12

  • issue 工作流落地
  • 資源輪轉實現補位練習
  • 打包釋出系統優化及對接
  • 釋出及熱更新系統重構

基於這個大計劃,我們一邊嘗試一邊摸索,過程中又啟發大家抓住更多機會點,結合不同同學的思考和建議,就很快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套路版圖:

image.png

又比如這裡面的堂哥 - 一個自動生成周報的系統,我們的一個同學 review 程式碼後,通過程式碼梳理了它的流程:

新人成長:新人如何快速融入技術實力強的前端團隊

這個流程又被他反覆優化,最後服務於整個團隊,帶來了很多便攜性,所有這些事情,或者說是機會,其實都是從歷史程式碼倉庫,與大家溝通以及討論共創後收到的驚喜,而它的起點就在於程式碼倉庫這裡。

適當的製造一些驚喜

驚喜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而適當的製造一些驚喜,對於融入團隊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你接手一個專案,又快又好的完成了專案並且還跟進了專案的後期效果,最終讓合作方對你乃至整個前端團隊都建立了新的好感和認知,那麼這就是對於團隊的驚喜,再往小一點,從家鄉帶一些特產來跟大傢伙分享,也算是一種驚喜。

所以驚喜不一定拘泥於工作,也不拘泥形式,只要團隊因為你的到來,而大幅度的或者小幅度的發生一些更好的變化。無論是整體研發能力還是氣氛的營造都變得更好,那麼你的到來註定是被所有人擁抱歡迎的,融入過程中的障礙也就更小了。

小結

我們簡單探討了新人融入團隊的幾個常規路徑,以及快速融入可以嘗試的三個辦法:第一是讓自己的優勢彌補團隊的短板;第二是讓自己的執行力和責任感給團隊成員注入一針信任劑;第三是製造一些驚喜讓團隊因你而變得更有趣。那麼無論你的技術在團隊內是強還是弱,你會更容易融入這樣一個技術強的團隊。

最最後,本文作為預熱篇,旨在針對如下話題為大家輸出:

把團隊蠻荒到自動化運維的從 0 到 1 成長曆程總結輸出給社群,幫助更多的小團隊少走彎路 以一種可被量化的方式匯聚小菜前端的困惑、沉澱與方法路徑,給團隊帶來更多創作成就感 從更多視角側切進入團隊管理/技術演進/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探討工程師團隊的價值最大化

如果大家感興趣,我們小菜前端團隊,會集體智慧共同凝聚,一起撰寫並推出一本偏前端職業生涯、技術成長和團隊成長的小冊,回饋給大家,大家在文後記得留言評論和提需求哦,還有別忘了加 Scott 微信哈: codingdre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