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種AI|GPT Store可能是一個“矽基人才市場”

xinhuozhong發表於2024-01-30

作者:一號

編輯:美美

也許我們都錯了,GPT Store可能是一個“矽基人才市場”,而不是APP Store。

如果要說在AI領域中最火的一個應用,那麼在當下,毫無疑問會是ChatGPT。

2023年,全球前50的AI工具共創造了超過240億次流量,而ChatGPT就獨佔了這其中的60%。隨著ChatGPT的火爆,創造它的OpenAI也在2023年狂賺了16億美元,甚至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僅次於TikTOk和Space X。

收入的上漲讓OpenAI有了更大的“野心”。

去年11月7日,OpenAI召開了首屆開發者大會,釋出了GPT-4 Turbo,並開放了多模態API,其中最重磅的當屬GPTs的釋出。它允許使用者使用GPT Builder工具,建立自己的GPT,並賦予了它全新的名字——GPTs。即使你不懂程式設計技巧,也可以透過自然語言來建立自己的“個人版ChatGPT”,實現全程“0程式碼”開發。


使用者還可以將自己建立的GPTs釋出在GPT Store上給其他使用者使用,OpenAI將會根據使用量來給使用者提供分成。一時之間,“普通人透過GPTs賺錢”的想法迅速傳遍了網際網路。 僅僅3天時間,就已經誕生了近3000個GPTs。

毫無疑問,GPT Store的出現給了市場無限遐想,甚至有些人將其比作“AI時代的APP Store”。然而原定在去年11月底推出的GPT Store卻遭遇“難產”。

公司內部風波,GPT Store姍姍來遲

就在OpenAI首屆開發者大會結束後不久,OpenAI官方就宣佈CEO奧特曼被解僱,CTO臨時接管OpenAI。訊息一出,整個科技行業都感到錯愕。誰也沒有想到,前幾天還在開發者大會上帶著眾人一起暢享未來的山姆·奧特曼就這麼被解僱了,且沒有一點點徵兆,不少人開始擔心, 原本承諾月底上線的GPT Store還有戲嗎?


其實不光是公司外部人員感到疑惑,就連公司內部都有不少人感到震驚。在奧特曼被解僱後不久,就有不少人對董事會的決定表示不滿,也表示要離職,甚至想轉投微軟。

在公司員工施壓,大金主微軟的協調下,奧特曼和OpenAI董事會經過了幾輪談判,最終事件以 奧特曼迴歸CEO,OpenAI董事會重組 落下帷幕。

因為公司內部的“宮鬥戲”,GPT Store的上線日期延遲了近2個月。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GPTs數量的增長速度卻沒有放緩, 在1月11日上線時,包括官方在內,一共有300多萬個應用被上傳到了GPT Store,可以說是浩如星海了。


在GPT Store上線之後,使用者終於可以透過搜尋框直接找到相關的GPT應用,而不用像之前一樣只能透過連結分享來使用。並且作為流量入口,官方也推出了熱門推薦,設有每週精選、熱門榜單還有官方開發等板塊。根據GPTs的用途,還分出了寫作、生產力、程式設計、生活方式等等七個細分板塊。


從整個頁面的體驗上來看, GPT Store確實很像APP Store。

刷分導流,GPT Store有點亂

GPT Store被業界賦予了厚望,也確實出現了很多不錯的GPTs。然而,可能是缺乏管理經驗,剛剛開業的 GPT Store,竟然是以“亂”出名的。

例如GPT Store中出現了眾多“來自未來的GPT”:GPT 4.5 Turbo、New GPT-5還有GPT-6等等,其中New GPT-5甚至還一度登上了趨勢榜的第一。當然,對於這些“影分身”,官方也是選擇一封了之。


除了讓官方體驗了一把“來自未來的恐懼”,還有更多的人則是選擇了 直接抄襲熱門GPT ,畫素級復刻熱門GPT的頭像和名字,僅僅只是稍微改了一下名字,就足以混淆視聽,獲取更多的使用量。


模仿抄襲只是GPT Store亂象的一個縮影,刷榜則是GPT Store亂象的另一個註腳。由於GPT Store的趨勢榜是簡單粗暴地根據對話輪次來進行排序, 用的越多,對話越多,排名就會越靠前。 那麼毫無疑問,就會有人來刷榜。一但曝光越多,那麼GPT被人使用的機率就會越大,後期就更可能長期霸榜。


而還有更多的企業開發GPT,其實是想利用GPT Store當做一個廣告平臺,他們只會在GPT中給予使用者一些基礎的回答,而核心的、重要的功能和內容,則是保留在自己的網站中, 透過GPT的回答引導使用者前往自己的網站。

例如這一個名為GPT AllTrails的GPT,可以提供給使用者一些簡單的跑步和旅遊等路線建議,當使用者想要看具體內容,那麼只能前往AllTrails的官網,而且GPT AllTrails還會十分周到地給你貼上鍊接。


當然還有安全風險等等,可以說以往別人踩過的坑,GPT Store幾乎一個都不落。 如果真的想成為AI時代的APP Store,那麼OpenAI可能還要加強稽核和管理能力。

新功能@,GPT Store後是GPT Company?

不過,最近ChatGPT悄悄更新的這個新功能,可能意味著 OpenAI並不是想做“AI時代的APP Store。


目前有部分使用者收到提示,可以在和ChatGPT的對話中@任意GPT Store裡的GPTs,就像在群聊中@一個人那樣。這讓體驗過的博主直呼: 一個改變規則的功能


以往,他如果想要把和GPT的對話保留下來,那麼就需要複製對話內容,然後貼上到筆記軟體Notion中,而現在,他可以直接@NotionGPT,然後就可以直接讓NotionGPT總結並儲存整個對話。


而且你還可以@不止一個GPTs,而是多個GPTs,你可以同時讓多個GPTs共享上下文,從而實現不同GPTs之間的協作。這就意味著,你完全可以透過這種組合方案,實現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 實現AI去打工,自己當老闆。

例如使用GPT Store中的檔案解讀工具Ai PDF和編碼工具Grimoire,就可以先讓Ai PDF完成論文的解讀,然後進行總結,接著讓Grimoire根據總結的內容完成程式碼的編寫。


讓我們轉變一下看法, 不要將GPTs看做類似APP那樣只具備工具屬性的應用,而是將GPTs視為具備專業能力的“矽基人才”,不同功能的GPTs就是擁有不同專業能力的“矽基人才”,是建立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化身”。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GPT Store就是一個巨大的“矽基人才市場”,而非普通的APP Store。

實際上,ChatGPT的演變也在有意無意地引導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最開始,我們只能和官方提供的ChatGPT進行一對一的對話交流,在GPTs出現之後,我們就能像新增了不同好友後,和更多元的GPT之間溝通,那麼顯然下一步就是讓不同的好友一起加入同一個群,進行“群聊”,從而激發群體的智慧。

從這個角度出發,作為使用者,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在GPT Store上招聘GPTs,組建一家由GPTs組成的企業,即 “GPT Company” ,去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而實現形式,可能就是簡單地搭一個“群聊”。

當然,這個“企業”要怎麼組建,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不同的選擇會使得使用者所建立的“GPT Company”的工作完成情況產生差異。所以,可能會有一些人,會在GPT上“創業”,創辦“GPT Company”,這或許就是OpenAI的下一步計劃, 允許使用者使用GPTs“創業”,並從中獲取收益。

而這,可能就是AI時代的“付費社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s://blog.itpub.net/70035178/viewspace-300574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