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xinhuozhong發表於2023-11-23

作者:一號

OpenAI年度大戲落幕,山姆·奧特曼回到了原本的CEO之位,但這是他的成功,也是他的失敗。

在過去的幾天,OpenAI人事動盪的大戲,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反轉,終於算是以奧特曼的迴歸落幕了。但OpenAI是否能夠堅持其創立初衷,直至實現其理想,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奧特曼最終迴歸

上週五,OpenAI的創始人,人稱ChatGPT之父的奧特曼,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最佳化”了。和他一同被踢出董事會的,還有原來的董事長格雷格·布洛克曼,接著他直接甩手不幹了。

作為一家估值近千億的獨角獸公司以及AI界的“普羅米修斯”,OpenAI這次突然的人事動盪,顯然讓投資人、媒體以及一眾吃瓜群眾大吃一驚。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從OpenAI官網的宣告來看,解僱奧特曼是因為他對董事會不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職的能力,但並沒有給出具體原因以及證據。訊息一出,投資方和員工都給了董事會不少的壓力,先是至少有三名高JI研究員提出離職,然後是投資方準備起訴董事會。

在各方壓力之下,董事會和奧特曼進行了談判。奧特曼也在第二天帶著“臨時通行證”出現在了公司,但是,雙方的談判破裂了。微軟隨即宣佈奧特曼和格雷格加入了微軟。在被公司技術長,也是被視為此次事件“始作俑者”的伊利亞告知奧特曼不會迴歸後,員工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沒有員工的OpenAI什麼都不是”的接龍,並有700多名,超過90%的員工,包括伊利亞在內,簽署了聯名信,要求解散董事會,讓奧特曼迴歸,否則他們也要加入微軟。

員工的逼宮以及投資方給到的壓力顯然奏效了,在微軟等各方斡旋下,OpenAI官宣奧特曼迴歸,並繼續出任CEO,而同樣被解職的格雷格也表示要回OpenAI繼續敲程式碼。OpenAI官推也轉發了大合照的推文,並附上了“沒有員工的OpenAI什麼都不是”,這次使勁按儼然成為了公司的團建。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新董事會的成立

奧特曼雖然迴歸了OpenAI CEO一職,但並沒有回到董事會。董事會進行了改革,新的董事會成員主要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

Bret Taylor:Salesforce 的前聯合執行長,被任命為 OpenAI 新董事會的ZHU席。Taylor 在科技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經要求馬斯克履行收購推特的人就是他,這對 OpenAI 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Larry Summers:經濟學家,曾任美國財政部長(1999-2001年)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2009-2010年)。Summers 在政府和商業界都有廣泛的聯絡,他在多個技術公司的董事會上擔任職務,並作為安德森·霍洛維茨的顧問,為 OpenAI 提供了政策和商業領域的重要聯絡。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Adam D’Angelo:Quora 的執行長,是舊董事會中WEI一留下來的成員。儘管因為開發了ChatGPT競品的Poe,D’Angelo被懷疑是此次事件的重要發起者,但他在幫助將奧特曼帶回 OpenAI 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訊息,這個三人董事會未來將會在一個30人的董事候選名單中進一步遴選出一個9人左右的OpenAI新董事會,作為OpenAI未來的最高決策機關。

新董事會的成立對於OpenAI此次事件意義重大,因為在OpenAI的組織架構中,董事會幾乎擁有最大的權力,而這些人卻並不直接參與到OpenAI的盈利中,所以投資方們才對此次事件的發生有很大意見。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緣於奧特曼設計的複雜而擰巴的架構和決策機制。

OpenAI奇怪的組織架構

時間回到2015年,彼時的OpenAI並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司,而是一個非盈利組織。最初是由此次風波的主角奧特曼、格雷格以及馬斯克一起成立的,由他們三人以及被拉入局的一眾大佬一起組成的董事會進行管理。但在2018年,由於理念不合,馬斯克帶著他承諾要給OpenAI的十億美金,離開了OpenAI,讓後者陷入了財政危機。

研發需要投入,沒錢了怎麼辦,奧特曼只能到處找錢補窟窿,並想辦法給解決這種困境一個長久之計。思來想去,他最終設計了一個方案。

在原有非盈利組織架構下,設立一個允許公司賺錢的“有限盈利公司”。而這個公司的投資者進行投資後,可以獲得有上限的分紅,即不能超過投資額的一百倍,一旦超出,多出來的部分就要給到非盈利組織。雖然有上限,但至少有利可圖,所以能夠吸引投資者。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所以奧特曼先設立了一個由OpenAI非盈利組織、員工和投資者共同持股的子公司,由它掌管利益分配,然後又在這個子公司名下,設立了一個名為OpenAI Globol的公司,和大投資方微軟分享股權。在這家公司裡,微軟佔股49%,但是並沒有投票權。而以上所有這些公司和組織,權力來源都是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也就是說,拿錢的不能投票,投票的不能拿錢,這也是為什麼原董事會中會有那麼多人不參與公司運作的原因。

這樣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OpenAI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維持運轉,同時又能獨立於投資方,朝著自己公司設立的初衷,也就是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研發前進。所以此次董事會把奧特曼踢出董事會,投資方也才只是提前十幾分鍾知道訊息。

奧特曼的成功與失敗

奧特曼設計的這套組織結構,自2019年以來,穩定運轉了數年,並在這期間推出了爆款產品ChatGPT,看似在資本和理想之間取得了平衡。但此次人事動盪的結局,奧特曼眾望所歸,成功回到CEO一職,不僅彰顯了他個人在公司內部的個人魅力以及投資方中可靠的形象,更是他自己權力的穩固,這無疑是個人的成功。

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他所設計的組織架構的一個失敗。在原本的設定之中,董事會應當在奧特曼、投資方以及員工等各方的壓力之下,依然能夠保持決策的獨立性,才能保證公司後續的研發決策不受外界干擾。但是,此次事件的最終解決顯示,公司的董事會作為這個組織架構中的最高權力,它的決策依然會受到投資方等的影響。

新火種AI | 奧特曼重回OpenAI:既是成功,也是失敗

首先,投資方可以自主決定是否繼續投資OpenAI,從而在沒有決策投票權的情況下,透過資金的操控間接影響公司決策,奧特曼目前在帶領OpenAI往商業化的道路上發展,走得很成功。而公司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持有公司股份,並非所有的員工都懷揣著AGI的理想在工作,奧特曼能夠帶著公司往商業化的道路上奔跑,他們當然喜聞樂見,肯定也不希望奧特曼被解僱。

而且,目前奧特曼和格雷格已經加入了最大的投資方——微軟,在未來新組成的9人董事會中,很有可能會有他們或者其他代表微軟聲音的成員,從而實現微軟在公司決策中的實質投票權。

而這種情況一旦發生,OpenAI是否還能支援其設立的初衷,不受投資方影響,繼續朝著往理想的AGI的方向進發,可能會是持續縈繞在OpenAI內部成員中的一大疑問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35178/viewspace-299693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