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23054 華華開始學資訊學

空白菌發表於2023-05-02

題目連結

題目

題目描述

因為上次在月月面前丟人了,所以華華決定開始學資訊學。十分鐘後,他就開始學樹狀陣列了。這是一道樹狀陣列的入門題:

給定一個長度為 \(N\) 的序列 \(A\) ,所有元素初值為 \(0\) 。接下來有 \(M\) 次操作或詢問:
操作:輸入格式:1 D K,將 \(A_D\) 加上 \(K\)
詢問:輸入格式:2 L R,詢問區間和,即 \(\sum_{i=L}^{R}A_i\)

華華很快就學會了樹狀陣列並透過了這道題。月月也很喜歡樹狀陣列,於是給華華出了一道進階題:
給定一個長度為 \(N\) 的序列 \(A\) ,所有元素初值為 \(0\) 。接下來有 \(M\) 次操作或詢問:
操作:輸入格式:1 D K,對於所有滿足 \(1\le i\le N\) 且 $i\equiv0 \pmod D $ 的 \(i\) ,將 \(A_i\) ​加上 \(K\)
詢問:輸入格式:2 L R,詢問區間和,即 \(\sum_{i=L}^{R}A_i\)
華華是個newbie,怎麼可能會這樣的題?不過你應該會吧。

輸入描述

第一行兩個正整數 \(N\)\(M\) 表示序列的長度和操作詢問的總次數。
接下來M行每行三個正整數,表示一個操作或詢問。

輸出描述

對於每個詢問,輸出一個非負整數表示答案。

示例1

輸入

10 6
1 1 1
2 4 6
1 3 2
2 5 7
1 6 10
2 1 10

輸出

3
5
26

備註

\(1\le N,M\le10^5\)\(1\le D\le N\)\(1\le L\le R\le N\)\(1\le K \le 10^8\)

題解

知識點:樹狀陣列,根號分治。

顯然,這道題的修改並不能轉化為可懶標記的區間修改,也沒有很好的方法轉化為單點修改。

我們可以考慮暴力最佳化的一種,根號分治。將修改操作的 \(D\) 分為兩部分,按閾值 \(B\) 劃分:

  1. \(D \leq B\) 時,採用標記法, 用 \(add\) 陣列表示某個 \(D\) 加了多少,複雜度 \(O(1)\)
  2. \(D > B\) 時,採用暴力修改法,倍增修改樹狀陣列 \(x \equiv 0 \pmod D\) 的點,複雜度 \(O\left( \dfrac{n}{B} \log n \right)\)

修改總體複雜度為 \(O\left( \dfrac{n}{B} \log n \right)\)

同時,查詢操作也要隨之改變:

  1. \(D \leq B\) 部分,暴力累和每個 \(D\) 的貢獻,即 \(\displaystyle \sum_{i=1}^B add_i \cdot \left( \left \lfloor \frac{r}{i} \right \rfloor - \left \lfloor \frac{l-1}{i} \right \rfloor \right)\) ,複雜度 \(O(B)\)
  2. \(D>B\) 部分,直接查詢樹狀陣列即可,複雜度 \(O(\log n)\)

查詢總體複雜度為 \(O(B + \log n)\)

我們嘗試平衡查詢和修改的複雜度。假設 \(B\) 能使 \(\log n\) 被忽略,則需要滿足 $ \dfrac{n}{B} \log n = B$ ,解得 \(B = \sqrt{n \log n}\) 。因此, \(B = \sqrt{n \log n}\) 是我們所需要的閾值,其能使總體複雜度為 \(O(\sqrt{n \log n})\)

實際上,這道題用理論最優閾值時間不是最優的,用 \(B = \sqrt n\) 快將近一倍,可能由於資料的 \(D\) 普遍較小,使得查詢代價上升較明顯。

這裡採用 \(B = \sqrt n\) 閾值。

時間複雜度 \(O(m\sqrt{n} \log n)\)

空間複雜度 \(O(n)\)

程式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template<class T>
class Fenwick {
    int n;
    vector<T> node;
public:
    Fenwick(int _n = 0) { init(_n); }

    void init(int _n) {
        n = _n;
        node.assign(n + 1, T::e());
    }

    void update(int x, T val) { for (int i = x;i <= n;i += i & -i) node[i] += val; }

    T query(int x) {
        T ans = T::e();
        for (int i = x;i >= 1;i -= i & -i) ans += node[i];
        return ans;
    }

    T query(int l, int r) { return query(r) - query(l - 1); }
};

struct T {
    ll sum;
    static T e() { return { 0 }; }
    T &operator+=(const T &x) { return sum += x.sum, *this; }
    friend T operator-(const T &a, const T &b) { return { a.sum - b.sum }; }
};

ll add[100007];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0), cin.tie(0), cout.tie(0);
    int n, m;
    cin >> n >> m;
    Fenwick<T> fw(n);
    for (int i = 1;i <= m;i++) {
        int op;
        cin >> op;
        if (op == 1) {
            int d, k;
            cin >> d >> k;
            if (d * d <= n) add[d] += k;
            else for (int i = d;i <= n;i += d) fw.update(i, { k });
        }
        else {
            int l, r;
            cin >> l >> r;
            ll ans = fw.query(l, r).sum;
            for (int i = 1;i * i <= n;i++) ans += add[i] * (r / i - (l - 1) / i);
            cout << ans << '\n';
        }
    }
    return 0;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