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1到99做好產品 | 得物技術
來源:得物技術
前言
如果說推動一款產品從0到1的上線是產品成功的第一步,那麼如何實現增長是我們還需要探索努力的99步,本文來聊聊對增長的一些看法。
1
如何判斷到了增長期
先簡單回顧一下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亦稱“商品生命週期”。是指產品從準備進入市場開始到被淘汰退出市場為止的全部運動過程,是由需求與技術的生產週期所決定。是產品或商品在市場運動中的經濟壽命,也即在市場流透過程中,由於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以及影響市場的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商品由盛轉衰的週期。一般分為匯入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
1.1 使用者角度:使用者增長曲線
1.2 運營角度:運營策略
當產品運營重點偏向於挖掘使用者資訊,定義種子使用者畫像,為後續能更精準的投放並吸引種子使用者做積累時,該產品屬於引入期; 當產品運營重點向拉新方向規劃,拉新效率大大提高,並投入大量預算進行推廣工作中時,該產品屬於增長期; 當產品圍繞著營收變現效果來制定策略,同時也需要兼顧使用者活躍情況,儘量延長使用者的生命週期時,該產品屬於成熟期;
1.3 產品角度:迭代節奏
當產品迭代速度很快,幾乎是每月一個版本且不斷在堆砌新功能就可以證明產品還處於引入期; 當功能迭代速度明顯變緩,但每次更新都以功能為主時,此時產品便是進入增長期; 當功能逐漸穩定開始最佳化細節,同時版本更新時間也開始拉長就是進入了成長期。
2
產品定位糾正
產品目標是否偏離?——賺錢or省錢 目標使用者是否改變?——抽象出使用者特徵及畫像 產品定位是否調整?——描述出產品的藍圖 產品能提供給使用者的價值是否推展?——描述出帶給使用者的價值點 使用者的流程怎麼樣?——評估現有的流程 未來的業務方向是什麼?——業務發展的方向是否會影響到產品 商業模型是什麼?——構建能夠健康運作的長期發展方式
3
如何驅動增長
銷售驅動型增長(SLG:Sales-led Growth)
銷售驅動增長主要指在一個典型的客戶購買旅程中,客戶透過市場渠道聯絡銷售看demo,銷售一步步跟進直到產品實施。產品只有在銷售決策完成後才能開始發放到使用者手中開始使用。
對於30萬以上客單價產品的企業,適合SLG(Sales-led Growth)的增長模式,以銷售帶動企業的增長
市場驅動增長(MLG:Market-led Growth)
營銷主導的增長,意味著依靠透過網站上的內容、社交媒體營銷或廣告的內容營銷來獲取新客戶。
在以營銷為主導的增長中,關鍵是儘早吸引你的客戶並讓他們記住你的服務。營銷主導增長的目標是讓人們瞭解公司的產品,讓他們訪問公司的網站,提供獨特的內容並向他們展示你們提供的價值。
如果想要更多客戶以營銷為主導的增長,你的目標是建立能夠引導你的產品的獨特內容。
為此,首先要考慮你的潛在客戶有什麼問題。他們在網頁中中輸入什麼來尋找解決方案?他們使用什麼關鍵字?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建立有價值的內容,幫助人們並展示你公司的服務價值。
對於2-30萬客單價產品的企業,適合MLG(Marketing-led Growth)的增長模式,用市場來驅動企業的增長。
產品驅動型增長(PLG:Product-led Growth)
團隊將更加聚焦於提升產品本身的價值:由於購買決策取決於終端使用者是否能夠快速感知產品價值,ToB的產品團隊將更加註重對產品的打磨,包括提升使用者體驗與產品易用性、最佳化新客上手流程、推出能真正解決終端使用者的核心功能。 降低獲客成本:由於PLG的整個流程大多由終端使用者自助式完成,前期基本無需銷售和客服的介入,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獲客成本。這些傳統流程中花費在銷售、市場和客服的資源可以重新分配在更高價值的領域。
對於0-2萬客單價產品的企業最適合PLG(Product-led Growth)的增長模式,透過產品和服務帶動企業的增長
體驗驅動增長(XLG:eXperience-Led Growth)
客服驅動增長(CS-LG:Customer Service-Led Growth)
社群驅動增長(CLG:Community-led Growth)
事件驅動增長(ELG:Event-led Growth)
4
如何找到增長槓桿
4.1 確定北極星指標
確定北極星指標的意義是在於我們可以透過北極星指標找到明確的增長方向,且透過不同增長點對北極星指標的影響確定優先順序,在增長實驗結束之後有統一的評判標準。那麼如何確定北極星指標呢?
用量驅動:使用產品的使用者越多,使用頻率越高,價值就越高。
業務量驅動:針對的是與業務繫結較深的資料產品,即使覆蓋的使用者量不是特別大,但是使用者透過使用產品產生的業務收益較高,那麼該產品就具有較高的價值。
資料量驅動:透過產品使用產出、最佳化的資料量越大,產品價值越高,例如資料治理,指標平臺場景。
4.2 目標拆解
當前階段驅動增長的最核心要素,對於完成北極星指標的收益最大。也是二八原則的一次應用。目標拆解的過程,其實是在繪製使用者旅程,構建增長模型,找出增長槓桿。如何在諸多方向中找到重點,只看兩件事:
重要程度:與目標的相關性。找相關因子、迴歸關係
提升空間:判斷可以提升多少
這裡先不具體講如何拆解指標,這是另一個比較大的議題,暫且羅列一下拆解原則與方法:
1)拆解原則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就是我們常說的“不重不漏”。
2)拆解方法
① 二分法
② 矩陣法:RFM、KANO
③ 公式法
④ 流程法:AARRR、RARRA、AIDMA、Cohort
⑤ 要素法:5W1H、5W2H、LIFT、HEAR
5
產品和運營具體該怎麼做
策略 1 功能通用化
優先考慮覆蓋多場景、多使用者的通用型功能,保證uv的增長,如圖做1、2需求。簡單理解為,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個ROI高的功能,卻能可以獲得一批使用者。 儘可能的抽象流程,做到功能可配置和通用化。基於對業務的理解,把現實的流程和場景變成抽象的系統和模組,從現實的規律變化轉為抽象的資料流。如果你能儘可能的做到可配置,一個功能適應和滿足大多數場景,同時如果業務流程調整了,你透過配置,就能馬上適應,會為你節約出很多開發人力,還能快速響應業務。
窮舉使用場景,增強普適性:透過窮舉使用場景,抽象出統一的產品方案。在不同模組的通用功能說明中,進行備註說明,即可快速輸出產品方案。
例子?:圖片上傳功能,可以用在廣告管理和證據管理中,分別被運營和客服使用。廣告管理中的圖片上傳,往往是對圖片尺寸有嚴格限制的;但證據管理模組中,對圖片的尺寸是沒有限制的。這時我們不在設計圖片上傳功能時,應該考慮一個“圖片尺寸限制”邏輯及對應提示。而不是每個場景單獨做一個圖片上傳功能。
降低耦合度,增強獨立性:在設計通用功能時,要儘可能降低通用功能與所在模組的耦合度。將邏輯儘可能放到通用功能中實現,而與之關聯的模組,透過引數傳遞方式,實現邏輯呼叫,使之能低成本連線在一起。
例子?:圖片上傳功能中,對圖片尺寸的限制功能,應該在圖片上傳通用功能中實現。不同模組在呼叫圖片上傳功能時,分別告知對圖片尺寸的要求。圖片上傳功能與所在模組的關係,僅僅是引數傳遞。
形成通用功能庫,統一呼叫:將系統進行模組化拆分,承載著相同功能作用的模組,優先複用,而不是再次開發,降低開發成本的同時,其實我們也在降低了獲客成本。
策略 2 提升系統穩定性
產品增長期意味著使用者體量增加,使用者的資料增加,運營者應該提前和技術團隊溝通,提高系統執行的穩定性,同時要絕對保證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性。提升穩定性才能保證使用者口碑。
介面相容性:如果某個介面需要新增欄位時,儘量將這個欄位設定為非必傳引數,需要用到的下游可自行上傳,透過是否上傳這個引數,來進行判斷呼叫的哪個業務,而新增的這個功能也不會影響存量下游的使用。
策略 3 提升產品體驗
深入瞭解使用場景:在設計B端產品的時候,設計的需求經常與使用者日常操作不一致,導致使用者覺得這個功能產品不好用。為什麼會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我們在設計產品時,不夠了解使用者的操作習慣和業務流程。
一鍵完成:B端產品講究的是效率,讓原本複雜的、繁瑣的流程交由程式處理,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減輕使用者的重複工作的壓力,但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將線下的流程整體的搬運到線上。所以大多情況下,能夠一鍵完成的功能,不需要分開幾步進行。
扁平化互動頁面:在提升使用者體驗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難度,使使用者能夠快速的使用產品。B端產品雖然互動上的整體要求沒有C端那麼高,但是最起碼需要做到的是每一個功能點能夠清晰明瞭的展示,並且讓使用者知道每個功能按鈕或頁面的使用意圖。
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入門書籍 Steven krug 的《點石成金》,書中提到如何提升使用者的好感度:
不要讓使用者思考——讓產品簡易明瞭;
儘量減少操作步驟——如果步驟無法縮減,那請確保每個步驟都是無需思考、明確無誤的選擇;
省略多餘的文字——讓每個頁面的所要傳遞的資訊被突出,降低視覺噪點,減少對使用者判斷及操作的干擾;
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入門書籍 Steven krug 的《點石成金》,書中提到如何提升使用者的好感度:
不要讓使用者思考——讓產品簡易明瞭;
儘量減少操作步驟——如果步驟無法縮減,那請確保每個步驟都是無需思考、明確無誤的選擇;
省略多餘的文字——讓每個頁面的所要傳遞的資訊被突出,降低視覺噪點,減少對使用者判斷及操作的干擾;
互動式彈窗指引
動畫影片引導
氣泡提示引導
更新預告
幫助提示
訊息提示
5.2 運營策略
策略1 產品價值包裝
策略2 建立使用者服務體系
售前促成:該階段為使用者有使用產品前 因為b端產品的成交週期較長,在此階段會開始設定售前技術經理或者客戶成功經理(CSM),與客服一起進行多對一的客戶服務; 一般會建立使用者問題處理群,便於使用者及時地反饋疑問並及時得到解決。 售後維護:該階段為使用者已經購買或使用產品後 協助客戶解決部署或使用的問題,從而支援產品的最佳化使用; 及時匹配使用者的需求,改善操作者的體驗,提供最新產品升級資訊; 及時地釋出產品的新功能,並且透過各種渠道告知使用者,然後對使用者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指導; 建立使用者問題處理群,便於使用者及時地反饋疑問並及時得到解決。
策略3 規模增長
該策略是透過規模增長和品牌建設來不斷提升影響力。前期模式運作順暢及打磨完善後,需要考慮是否能複製到另一條業務線或行業/企業,各渠道釋放產品資訊,探索其他合作機會。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4923/viewspace-294656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從0到1,億級訊息推送的穩定性保障|得物技術
- 從0到1,億級訊息推送的穩定性保障 | 得物技術
- 技術如何轉產品01——1+1>2?
- 我是如何從技術轉向產品的
- 從技術到產品,蘋果Siri深度學習語音合成技術揭祕蘋果深度學習
- 得物直播低延遲探索 | 得物技術
- 騰訊產品策劃,從群面到GM面,面經|掘金技術徵文
- 如何把好技術變為好產品?
- DartVM GC 深度剖析|得物技術DartGC
- 技術創業者必讀:從驗證想法到技術產品商業化的全方位解析創業
- 得物 ZooKeeper SLA 也可以 99.99%
- 網際網路金融從產品到商業,如何獲得自己的一片天
- vmware技術及產品
- 如何做好遊戲產品的付費分析遊戲
- 產品專員、助理怎麼做好產品工作?
- 如何寫好B端產品的技術方案?
- 得物技術登入元件重構元件
- 下單穩定性治理 | 得物技術
- 知識抽取簡述|得物技術
- SpEL應用實戰|得物技術
- RFID技術取突破,物聯網產品或擺脫充電線
- 如何做好一個產品的規劃工作
- 如何評估某活動帶來的大盤增量 | 得物技術
- 如何評估某活動帶來的大盤增量|得物技術
- 從 0 到 1:我的 Flutter 技術實踐 | 掘金技術徵文Flutter
- 從入門到放棄?做個「懂」技術的產品經理沒那麼難!
- 從技術到管理
- 對比技術宅與高富帥 從追女神談做產品!
- 手遊公司如何制定產品策略? 做好市場調查
- 常見的專案管理問題如何應對?| 得物技術專案管理
- 常見的專案管理問題如何應對?|得物技術專案管理
- RTA如何做使用者粒度的運營|得物技術
- 程式設計師如何從0到1搭建自己的技術部落格程式設計師
- 產品經理如何幫助減少技術債務 ?
- 技術人如何與產品經理相愛相殺
- 如何才能做好技術團隊管理
- 如何做好售前技術支援工作(轉)
- 得物技術多興趣召回模型實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