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 FutureScape: 全球對公銀行業務2023年十大預測(Doc #US49411822)給出了具體預測內容,詳細內容如下:
預測一:賬戶對賬 (Reconciliation as a service)
到2024年,30%的對公銀行將提供基於支付請求、電子發票和實時支付的對賬服務,為銀行對賬業務帶來新的收入流。
全渠道互動的激增和多種支付方式的興起讓支付相關流程,特別是對賬工作變得更加複雜且亟需更簡化的處理流程和更快的處理速度。目前已有97%的銀行投資於資料治理以提高對賬效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的廣泛使用也使得對賬流程速度更快、自動化程度更高、成本更低。銀行業也透過支援富資料的報文標準如SWIFT ISO 20022和支付請求等服務,致力於簡化對賬過程和降低成本。
預測二:隱私增強技術/隱私保護計算 (Privacy-preserving computation)
到2025年,40%的對公銀行將部署隱私增強技術,以便在AI/ML建模、商業分析和雲部署中實現新的多方可信計算場景。
資料的戰略價值正在飛速提高,但很多金融機構無法生產出足夠的內部資料,在獲取和利用外部資料時又面臨資料隱私和安全問題。隱私增強技術和隱私保護計算為銀行業開闢出新的多方可信計算場景,如雲中敏感工作負載功能、多方風險評估、加密部署等。2022年,IDC調查發現,54%的受訪機構表示它們會優先採用隱私增強技術來支援可信任的資料協作。該技術的選用需要結合案例特點和技術的能力、限制和成熟度進行考慮。
預測三:高階風險管理和交易風險 (Adv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trade risk)
到2025年,50%的對公銀行將採用具有預測分析功能的企業風險管理工具,以減少不確定性和改善風險導向的戰略採購、適應力和交易管理。
金融行業強監管持續推進,銀行生態內各機構的相互聯絡和依賴性也更為複雜。銀行需要採用具有預測分析功能的企業風險管理工具以減少不確定性並最佳化分析,同時改善其第三方風險管理方案和風險與合規(GRC)平臺。為此,銀行需要大力投資於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以更好利用內外資料進行決策和模擬不確定性給戰略採購、運營彈性、交易管理帶來的風險和財務影響。
預測四:收入多樣化-BaaS與嵌入式 (Revenue diversification – BaaS and embedded)
到2025年,全球對公銀行收入的40%將透過合作業務積累,如嵌入式金融、銀行即服務(BaaS)和平臺整合。
全球對公銀行業務收入與整個金融業一樣面對著包括高通脹、經濟衰退、競爭和利潤率壓力。為保持增長和盈利能力,銀行將與企業客戶進行更緊密的合作,考慮新的數字化業務模式,以擴大波動性小於利息收入的經常性和粘性收入來源;隨著企業數字化的積極開展,企業也在考慮或正在尋求與銀行合作。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全球銀行已將重點轉向綜合交易銀行服務以增加經常性收入來源。支付處理、現金管理、司庫、貸款和投資等金融服務都將在企業移動應用中作為嵌入式金融產品提供給使用者。
預測五:B2B BNPL對企業營運資金 (B2B BNPL for working capital)
到2026年,全球B2B BNPL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金融科技公司和BNPL平臺將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向中小企業提供營運資金貸款。
金融科技公司和B2B BNPL平臺借鑑B2C的做法,藉助大資料(商業指標分析)、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欺詐檢測和風險管理)等技術和移動平臺,能更快評估企業信用和未來信貸需求,向中小企業提供更靈活、快捷、便利的數字化貸款服務,成為傳統金融機構富有競爭力的替代產品,呈現出指數型增長趨勢,B2B BNPL有可能成為數字借貸的重要方法。
預測六:嵌入式外匯對沖 (Embedded foreign
exchange hedging)
到2026年,全球外匯衍生品市場的15%將源自嵌入式對沖服務(對沖即服務)。
對外匯風險的波動管理是國際商業組織的核心任務,而中小企業和個人通常難以透過專門的員工和複雜的衍生品管理其外匯風險。支援“一切即服務”運營環境的雲原生、數字優先商業模式使得外匯對沖功能可被嵌入金融技術供應商所運營的客戶平臺,為企業客戶提供外匯風險管理服務。透過消除訪問、複雜性和費用方面的挑戰,對沖即服務(HaaS)應用程式代表了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全球市場的重大發展。
預測七:B2B支付 (B2B payments)
到2027年,企業將透過實時網路的整合將B2B支付成本降低5%。
除了支付速度外,實時支付的成本優勢也是說服客戶採用新支付系統的重要理由。全天候的實時支付使得企業能精確控制支付時間以最佳化現金流管理,其蘊含的豐富資訊也可支援額外分析以幫助企業提高交易吞吐量、減少錯誤。在獲得這些成本優勢前,支付網路還需要實現更多功能,包括銀行、供應商和賣家的整個價值鏈都需要參與其中,應收和應付系統、支付與後臺系統也需要新的整合,企業業務流程也需要重新設計。
預測八:NFT資產類別 (NFTs as an asset class)
到2027年,全球發行的50%的新證券產品將以NFT(或區塊鏈代幣)作為公私募股票、債券及衍生品發行的技術渠道。
非同質化通證(NFTs)是區塊鏈的新“殺手級”應用,不可被複制、複製或偽造,隨著不斷的發展,將可作為包括公私募股票、債券及衍生品等任何產品的承載工具。透過將金融工具的規則納入構建NFT的底層程式碼中,可以在交易中提供高安全性、報告的便利性、合規額便利性、規則遵守的強制性,並防範交易對手風險。目前,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約為66億美元,據IDC估計,其2019-2024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8%。需要注意的是,採用該技術的企業需要為相關市場監管的突變做好準備。
預測九:企業流動性管理 (Enterprise
liquidity management)
到2028年,50%的企業將實行企業流動性管理,要求銀行提供基於應用程式介面的實時資料服務和交易服務以集中司庫管理。
近年來,現金和流動性管理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但是企業級流動性管理(ELM)仍處於起步階段,但2021年IDC的一項調查發現,15%的企業已經開始嘗試企業流動性管理。銀行是企業流動性管理的基本支柱,其提供實時資料和洞察、完全自動化的交易,以及實現企業所追求業務成果的能力將成為決定性因素。企業流動性管理非常依賴於資料的開放流動,涉及對與流動性管理相關的所有資料、流程和人力資本的統一處理,生態合作伙伴的連線,以及智慧自動化和分析能力建設尤為重要。
預測十:技術不可知的交易生態
(Technology-agnostic trade ecosystems)
到2028年,如果交易生態變得可互操作化、標準化、技術不可知化,且易於客戶訪問,數字交易融資交易將佔據30%的交易融資總額。
當2010年數字賬本技術(DLT)興起時,貿易融資一度被認為是最有應用前景的用例之一,但十年的實踐表明並非如此。其概念總體上是可行的,但不穩定的交易環境以及投資者、金融公司和企業客戶在持有更多庫存時優先考慮現金流和流動資本可能促成了它的失敗。具有可互操作性、技術不可知性、易於訪問、價格低廉等特點的協作平臺如Surecomp(貿易融資軟體的主要提供商之一)的RIVO和Contour的出現,相比DLT,它們技術負擔更少、更開放,。互聯互通、易於訪問和大量參與者是交易數字化成功的三個必要因素,因此,互操作性、開放性和可及性必須作為數字交易融資網路的核心設計原則。
IDC FutureScapes 對技術、市場及生態系統的分析解讀能幫助企業技術高管更好地瞭解未來趨勢以及IT組織對企業的影響。該報告還著手於複雜多變的環境為技術高管指點迷津,並提出可依循、可執行的建議。IDC每年都會有一系列將在未來若干年影響企業走向的關鍵性外部驅動因素。FutureScape根據這些驅動因素提出十項預測、分析IT企業受到的影響,並針對未來五年給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