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瑞銀問題庫(UBS Question Bank)中的10萬多個投資者問題,我們勾勒出了全球十大關鍵主題,這些主題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顛覆行業格局、挑戰業務模式並影響回報率。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發現十大主題的變化正在加速。

瑞銀問題庫中儲存了10萬多個投資者問題,凸顯出現今的爭議熱點和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在我們近期釋出的Q-series報告中,瑞銀各行業和各地區的分析師通力合作,以深度主題研究來解答投資者的關鍵問題,考量其所覆蓋行業未來將受到的顛覆性影響,通過分析、預測和資料(包括UBS Evidence Lab)助力投資者對這些爭議熱點進行深入思考。

我們判定的十大關鍵主題是:

1
算力指數級增長
2
可持續的交通
3
健康科技
4
機器人
5
人工智慧規模化
6
氣候
7
新材料
8
數字金融
9
電商
10
監管(地緣政治)風險趨升

塑造工業4.0”的這十大主題的變化速度有所加快,而且我們的主題仍相互交叉、貫穿。例如,人工智慧應用日益廣泛(主題5)和電動車普及率快速上升(主題2)強化了算力的指數級增長(主題1)。半導體含量持續增長、供應鏈中斷和地緣政治局勢對企業高管和政府益發重要(主題10),影響了資本開支、創新和脫碳。

01、算力及網路的指數級增長

摩爾定律(算力)和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共同作用令許多日常生活中的技術成為可能,也給過去十年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增長,有人將這段時期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我們認為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大趨勢是半導體行業的進步支撐了資料使用的爆炸式增長。而海量的資料又令人工智慧能夠通過越來越多的異構高階計算得以實現。半導體、高速泛在無線網路(5G)以及物聯網(IoT)等關鍵賦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則支撐了這一趨勢。

下一代無線網路技術(6G)的研發已經開始,這將會加速超級連線性的實現,使得沉浸式擴充套件現實、3D全息以及數字複製品等新服務成為可能——也就是所說的元宇宙。

在應用端,AI計算的應用範圍持續拓寬。案例之一便是在疫情封控措施的推動下,數字孿生體(Digital Twins)越來越多運用於不動產銷售、房產開發、專案管理等領域。與此同時,自動駕駛技術也在不斷髮展。在半導體方面,上述趨勢使得晶片的發展方向重回定製化(或半定製化)解決方案。通常情況來看,超大規模企業將會自研此類解決方案來滿足自身需要。 

影響:數秒內解碼基因組、化學科學達到新高度。這意味著疾病治療有望取得重大進步。

擔憂:大資料收集及奇點,AI算力鴻溝

02、可持續的交通出行

綠氫、先進材料、低溫材料、燃料電池、自動系統、AI、安全通訊、電氣應用及可重複使用技術等零碳賦能技術的進步為地面、空中及太空出行帶來了新機遇。合成航空燃料(SAF)目前依然是航空業實現綠色出行的墊腳石,未來十年依然是行業重點。

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者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乘客們希望能通過無接觸、無縫銜接、更快捷的點對點出行方式實現日常通勤,甚至是超音速旅行,而且還要具備可持續性和零排放。

航空及交通運輸行業湧入了大量資本,投資於能夠實現30分鐘空中計程車出行或者運貨的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商業太空運輸、可重複使用火箭、超級高鐵(Hyperloop)、超音速飛機以及氫能飛行器等領域的初創企業。

傳統的飛機、直升機及商用飛機制造商都在加快推進脫碳,各自制定了未來5-15年的路線圖。但是從更長期來看,傳統制造商依然面臨較大的行業顛覆及新玩家入局的風險。

影響:個性化公共交通工具、自動駕駛飛行器及車輛、太空

擔憂:全球航空出行增長的大趨勢是否會被遏制?

03、健康及康養科技迅猛增長

隨著可穿戴跟蹤裝置及遠端患者監測技術逐漸轉向收集有價值的醫學資訊(例如心房顫動、血氧飽和度、血壓、呼吸頻率、癌症患者生存質量),我們或許會看到醫療服務的消費方式和風險病患群體管理方式的鉅變。

先行一步找到創新方式適應這些技術的廠商有望成為大贏家;而隨著這些技術加快對消費者的滲透(eMarketer估算在美國滲透率約為25%),醫療服務提供方(如醫院)及支付方(如保險公司)也會被迫調整商業模式。

人工智慧的發展對醫療服務的獲取、診斷及疾病管理會產生重要影響。新冠疫情可能已經加速了這些趨勢的程式、推動創新步伐的加快。

影響:患者居家診療、人口健康管理、精準營養

擔憂:更長的壽命 = 全球人口規模更大、人口老齡化

04、機器人走向主流

隨著未來幾年機器人逐漸從自動化向自主化(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的AI)蛻變,我們對機器人的認知將被顛覆。

1980年代 /2010年代,自動化分別降低了汽車行業 / 智慧手機行業的成本、擴大了市場規模。隨著我們邁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新一輪的自動化趨勢在各種非傳統市場、通用應用領域愈發明顯。自動化的潛在市場規模到2025年可能增至約2萬億美元(2020年約為5000億美元),而其價值將從特定功能的自動化硬體轉向軟體,通用應用的規模可能在未來五年增長兩倍。

影響:各行各業全域性性的經濟效率提升

擔憂:在複雜環境中尋求實現可承受的成本

05AI的規模化

投資者及企業過去兩年的一大關注點是疫情及相關的政府管控措施,而這也合乎情理(儘管AI在疫情溯源的調查中可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疫情同樣加速了數字化程式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尤其是雲技術。這一過程也將產生可能更為深入的、可供AI學習的資料集。AI/ML(機器學習)為基礎技術的下一代資料管理及分析公司已紛紛登上舞臺。不過,歐美監管機構對AI潛在影響的關注度持續提高。

影響:另一輪創造性破壞?

擔憂:治理、倫理、失業

06、氣候破壞及修復

1958年查爾斯·基林(Charles Keeling)開始在夏威夷莫那羅亞氣象臺(Mauna Loa Observatory)監測二氧化碳濃度至今已有64年;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的環保檄文《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發表至今已有60年;從1990年第一份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IPCC AR1)釋出至今已有30多年;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UNFCCC COP1)至今已有27年。

氣候變化是衡量環境破壞的風向標、二氧化碳排放資料則是檢測環境破壞與修復之間平衡的手段。那麼,怎樣才能阻止環境破壞這一廣泛承認、卻似乎不可阻擋的趨勢呢?

影響:需要全系統的行動

擔憂:人口及生活方式vs. 氣候應對的迫切性

073D列印及非傳統材料的崛起

儘管對化工行業而言——尤其是特種材料公司——新材料的出現是一種常態,但是在我們所處的這個十年,新材料的出現令商業模式、供應鏈面臨被顛覆的風險。

3D列印和石墨烯的應用已經取得長足進展,而電池材料、生物基塑料在2020年代也將擁有廣闊前景。碳減排和清理地球垃圾的巨集大目標將繼續給管理團隊及投資者帶來機遇和挑戰。

影響:塑料生產的變革、汽車動力系統中新化學材料的探索

擔憂:材料新老交替令現有投資的回報面臨風險

08、科技顛覆傳統銀行業務

銀行APP已經大幅優化,客戶可以使用這些APP更好地管理個人財務,而無需產生額外費用。大部分發達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新型、功能極簡的數字化挑戰者銀行,但是目前為止它們尚未明顯撼動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及利潤池。

但這一趨勢還能持續多久?我們對全球範圍內18家新型挑戰者銀行進行研究,發現傳統銀行之所以目前還未受明顯影響,是因為客戶慣性、新銀行融資成本更高。之後的專門研究表明傳統銀行的這些護城河正逐漸遭到侵蝕,並且面臨著兩大基本風險:1)科技巨頭進軍銀行業;2)來自其他市場的數字銀行的跨境競爭加劇。

影響:產品利潤率下降;高回報客戶群體的壓力;側重削減成本;兼併收購

擔憂:盈利能力面臨結構性挑戰

09、資料驅動型電商

新冠疫情加速了從服裝到外賣等行業的線上滲透率,甚至連日用雜貨零售的線上滲透率也翻了一番。

線上活躍客戶數量的增長意味著零售公司、平臺型企業可以掌握更多一手的消費者資料,進而驅動增量銷售、減少損耗以及削減供應鏈成本,還可藉助客戶生命週期價值建模實現更有效的獲客。

伴隨行業向線上轉型,供應商參與度需要提高。受成本所限,全渠道零售商要實現線上增長並非易事,但其提升規模效應和資料變現的空間較大,一些零售商也剛剛開始為這一新渠道設定利潤貢獻目標。

影響:科技投入增加、資料變現、線下關店

擔憂:管理客戶資料、客戶體驗問題及店鋪集中化

10、監管風險上升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全球化之後,全球的線上、線下融合越加緊密,但如今這一趨勢出現了停滯的跡象。

疫情令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局勢暗潮湧動,波及了從疫苗到半導體等諸多領域。而隨著雲技術、人工智慧的應用,以及科技巨頭將觸角伸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主權的概念和反壟斷政策也應運而生。各國相繼實行的疫情封控措施加深了社會不平等現象,因此也提升了對ESG中社會(S)維度的關注度,其影響不僅在社會層面,更涉及全球,以及各國通過加稅為相關成本買單的可能性。

影響:數字化、地緣政治及脫碳顛覆多種傳統商業模式

擔憂:監管、逆全球化、利潤率

來源:瑞銀全球研究

來自:投資銀行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