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SpaceX完成「筷子夾火箭」式星艦回收,馬斯克8年前設想成真
机器之心發表於2024-10-14
就在昨晚,馬斯克的 SpaceX 公司又完成一項壯舉 —— 用發射架機械臂捕獲回收了一枚試飛返航的助推火箭,實現了所謂的「筷子」夾火箭。
隨著星艦第五次試飛的圓滿結束,SpaceX 又達成了全新的「歷史首次」,為超重型火箭「Super Heavy」能夠成為像獵鷹 9 號運載火箭一樣完全可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邁出了重要一步。在今年 6 月上一次試飛中,該助推器完成了類似的一系列動作,但最終墜落在了墨西哥灣。回到此次的試飛,馬斯克在試飛之前就表示非常有信心。此次試飛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首次嘗試在發射場「捕獲」超重型助推器,二是星艦本體準確地在印度洋受控濺落。美國東部時間上午 8 點 25 分(北京時間 20 點 25 分),SpaceX 星艦從得克薩斯州南部的博卡奇卡基地發射升空。
星艦升空 3 分多鐘後,一級超重型火箭(助推器)開始與二級脫離。

在接近 7 分鐘的時候,233 英尺(71 米)高、250 噸重的火箭助推器成功返回發射臺,並被一對可開合和旋轉的機械臂(回收機構)吊掛捕獲,夾在空中。該機械臂的官方名稱為「Mechazilla」,直譯過來就是「機械哥斯拉」,充滿了科幻味道。兩個機械臂均長 36 米、高 18 米,重量達到了 700 多噸。
此後,二級火箭繼續飛行,最後在 1 小時 5 分鐘左右成功地濺落在印度洋。
此次火箭助推器成功返回讓人聯想到了 2016 年 9 月,馬斯克在第 67 屆國際宇航大會上首次展示了 SpaceX 的火星殖民火箭 —— 行星際運輸系統(ITS),這款高達上萬噸推力的火箭可以往返於地球和火星之間。並且為了重複使用這款火箭,馬斯克設想要讓一級助推器在發射結束後直接飛回發射臺,並在簡單檢修和加註推進劑後再次發射。
截圖自:https://x.com/i/status/1791208917868913006這幾乎相當於一棟二十層的大樓從 100 公里的高空自由落體,落回到指定點位,且沒有損傷,穩穩地保持直立狀態被夾住。
一家民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完成了這一前所未有的創舉。在金屬「筷子」穩穩夾住火箭的瞬間,SpaceX 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們的歡呼聲震耳欲聾。
反觀馬斯克的反應,就冷靜多了,輕描淡寫附上了一句:「早上好」。如果不仔細觀察,可能都沒發現他已經把頭像從「矽谷鋼鐵俠」換成「筷子夾火箭」了。
馬斯克還表示,他們剛剛檢查了星艦助推器,臂架已經將它放回發射架上。一切看起來都很棒。雖然一些外部發動機噴嘴因高溫等原因發生了變形,但這些問題很容易解決。
眾多業界領袖也第一時間為創造歷史的 SpaceX 送來了掌聲。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稱讚道:祝賀 SpaceX 今早的飛行測試成功,不懈的探索將引領我們為探索月球極地,再前往火星的目標做好準備。
坐在螢幕前觀看直播、等待見證歷史的 AI 大牛 Karpathy 表示,他的歌單恰巧播放到了《星際穿越》的主題曲,彷彿預示著電影中的科幻場景正在逐漸走進現實。
不過對於科幻劇情即將成真,馬斯克早就劇透過了。6 月,他就在 X 上發帖稱,他們將在下一次飛行中,用「Mechzilla」來捕獲火箭,創意來自「金剛大戰哥斯拉」。只不過當時大家都覺得,最科幻的劇情莫過於相信馬斯克搞的抽象能成為現實。
今年 5 月,在 SpaceX 星艦試飛首次成功著陸,隨後在慶功會上,馬斯克公佈了登陸火星、並在 20 年內在火星上修建城市的宏偉藍圖。
在馬斯克的路線圖中,為了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首先需要建造一種能儲存推進劑的飛船飛往火星。到達火星的初始階段,需要重複利用飛船的材料,透過飛船的甲烷氧氣系統,建造一個推進劑倉庫,讓飛船返航回地球。
往返於地球與火星之間,能讓飛船的重要部件從一次性使用轉化成可以重複利用是把成本打下來的關鍵。回顧星艦探索太空的一路歷程,SpaceX 總能迅速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果斷且有效地解決問題。2023 年 4 月 20 日,星艦首次嘗試軌道發射,但因發動機故障失控,最終被引爆銷燬。2023 年 11 月 18 日,第二次飛行試驗中,助推火箭因液氧管道堵塞爆炸,星艦雖飛至太空,但因火災墜毀。2024 年 3 月 14 日,第三次試驗中,星艦與助推器成功分離並完成多項試驗,但因離軌點火失敗,最終銷燬。2024 年 6 月 6 日,第四次試驗中,助推火箭成功回收,星艦雖在再入時受損,但仍完成了大部分任務。每一次新的測試都針對之前的失敗進行了改進:加固發射臺、增設噴水消音裝置、採用「熱分離」的方式。可以說,每一次試驗都是為後續成功鋪路,成功回收助推火箭正是 SpaceX 雄心勃勃的「火星計劃」的重要一環。照這個進展,20 年後,或許人類真的能在火星建立起文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