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植髮上市隱憂:真假微針,研發投入不及營銷零頭
作者 | 張清越
來源 | 產業科技
大麥植髮(以下簡稱“大麥”)已於近期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主機板上市。如果上市順利,大麥有望成為雍禾之後的第二家植髮上市公司。
就大麥置身的植髮賽道而言,目前植髮領域缺乏行業標準,植髮機構營銷重於研發,慣於製造獨一無二的技術噱頭。當消費者面對包括3D植髮、微針植髮等技術名目時,往往難以作出取捨。
大麥主打的微針技術,存在過度包裝爭議。大麥在宣傳時稱,“微針專利”、“24小時可洗頭”、“微針=種植筆”等,實際上微針屬於一種種植器械,並非技術標準本身,不少植髮機構也採用了該類種植器械。
作為市佔率第二的植髮連鎖機構,大麥近兩年均實現盈利,2020至2021年的淨利潤分別為6956萬元和6612萬元。盈利同時,大麥的營收結構也出現調整,逐步提升非手術固發及養髮業務佔比。
如今,擺在大麥面前不只有業務轉型和擴張壓力,還涉及營銷和技術包裝上的瑕疵。告別砸錢營銷依存症,把消費者保護放在首位,才是大麥應該錨定的方向。
真假微針
種植器械被宣傳成“最先進技術”,微針仍是FUE的衍生包裝。
大麥招股書中提到,目前中國的植髮市場主要使用FUE植髮技術,包括毛囊單位抽取、使用1.0至1.5毫米的寶石刀在頭皮上開切口,及使用鑷子將切口撐開以植入種植物三個步驟。2006年,微針植髮技術由集團創始人首次引入中國,使用0.6至1.0毫米的種植筆植髮。
在大麥看來,微針植髮可保護毛囊,縮小創口並加快術後恢復過程。與其他技術相比,微針技術是一種精細的微創技術,可在很大程度上縮小創口及減輕患者的疼痛。
大麥客服向“產業科技”解釋,微針原理是把毛囊裝置在微針器械中,透過器械刺破皮膚,用器械的管壁保護毛囊輸送到皮下。“微針技術是大麥的專利,並非FUE技術,其他家不是真正的微針植髮技術。”
微針植髮究竟屬不屬於FUE範疇?雍禾植髮客服稱,目前市面上的植髮技術,包括寶石刀、微針、種植筆等,都屬於FUE技術,微針本身不是技術,是種植器械。碧蓮盛植髮客服則表示,微針不屬於FUE技術,FUE一般採用寶石刀器械。
微針技術有包裝噱頭嫌疑。在央視《生活圈》節目中,中日友好醫院的皮膚病與性病科主任醫師楊頂權提到:“我們的植髮技術,本質上講就是兩項——FUT和FUE,誇張的3D、微針等,都是一種噱頭。”
美團醫美的植髮科普指出,目前主流的植髮技術為微創FUE技術,各個機構在操作工具和手法上,又衍生出對應不同的包裝,像SHT、BHT、3D植髮、不剃髮植髮技術等。據此可推測,大麥的微針技術,也屬於FUE衍生的技術包裝。
對於微針技術的器械,各家植髮機構給出的答案不一。
大麥宣傳微針等於種植筆,但有機構稱微針和種植筆有所區別。大麥客服表示,微針分“真微針”和“假微針”,“真微針”是一種種植技術,把毛囊裝置在微針器械中,透過器械刺破皮膚,用器械的管壁保護毛囊輸送到皮下。“假微針”只是一種打孔的器械,打完孔,用鑷子夾取毛囊進行種植。毛囊在無任何保護下被放到打好的孔內。
“種植筆是把毛囊壓入頭皮植入,植髮過程中毛囊方向和角度不易控制、毛囊損耗大、暴露時間長,影響毛囊成活率。微針的規格在0.5-0.9mm,能彌補種植筆缺陷,操作過程是針頭打孔,鑷子植入,即插即種。”一家頭部植髮平臺客服稱。
拋開手術效果,再多的技術營銷都無實際意義。對消費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真假微針”,而是手術效果。消費者不會過多糾結每種技術的本質,更在乎能否獲得濃密的頭髮。
從技術投入上看,大麥所標榜的最先進植髮技術,缺乏較高的研發投入支撐。2019年至2021年,大麥的營銷及分銷開支分別為5億元、3.99億元、5.2億元,同期研發費用為645.8萬元、460.1萬元及478.4萬元。大麥在技術上的投入遠不及營銷。
標準缺失
多家機構營銷、術後效果口徑不一,反映出我國植髮市場標準待完善。
植髮市場增長空間較大。《2022年中國消費醫療系列報告:植髮行業活報告》顯示,按銷售額統計,2021年正規植髮市場終端銷售額達到237.1億元,2017到2021年複合增長率是24.5%,中國飽受脫髮困擾的人數已超2.5億。
企查查資料顯示,全國範圍內現存植髮相關企業超1100家,從註冊量上來看,近5年間,年均註冊量已突破159家。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市場混亂難以避免。
過度營銷,侵犯消費者權益。今年4月有媒體報導,大麥宣稱為周女士免費種植200個單位,結果手術時,大麥為讓周女士強制種植髮際線(2000個單位),直接剃掉後腦勺一大塊頭髮,嚴重影響了周女士的後續工作。之後大麥表示賠償周女士免費種植髮際線,周女士表示不接受,因為此前的試種效果不好。
出現此問題的機構不只大麥一家。曾在新生植髮接受植髮服務的喬先生稱,“植髮完沒多久頭髮就開始掉,越掉越多,根本達不到合同承諾的95%以上毛囊成活率。”隨後新生植髮邀請喬先生二次植髮,但喬先生表示,第二次的效果比第一次更差。
大麥、新生植髮等植髮機構宣傳的“95%以上毛囊成活率”,其實是一個難以計算的概念。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良才表示,臨床上很難鑑定毛囊成活率,毛髮移植多數不是在寸毛不生的頭皮上進行的,無法直觀計算毛囊成活數量。
營銷氾濫、技術包裝、手術效果難保障,植髮市場頑疾待治。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9060/viewspace-290476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單價下滑利潤走弱,大麥植髮急求IPO
- 蕉下:2021年蕉下的研發投入只有其營銷成本的12.21%
- Marlincare生髮頭盔隱私政策
- 乘聯會:部分上市汽車企業2021年研發投入述評
- 雍禾醫療(植髮機構)上市IPO招股書及簡要資料
- MMA Global:營銷人員低估了使用者對隱私的擔憂
- 2.5億脫髮人群和背後的百億植髮行業行業
- 5.5億研發支出,4個虛幻4專案,心動自研遊戲的未來與隱憂遊戲
- 達觀資料研發“曹植”大語言模型,致力於國產GPT模型模型GPT
- 小米「鐵大」機器人學會打架子鼓,鐵大2.0已投入研發機器人
- 微營銷平臺運營
- 家電巨頭轉戰半導體產業,能否承受鉅額研發投入之重產業
- 遊族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大增71%,聚焦主營業務穩健發展
- 針尖對麥芒 廣告聯盟領域的頭騰暗戰
- 大頭針顯示多張圖片
- 研發費用同比增44%,BOSS直聘2022年研發費增速超營銷
- 秒針營銷科學院:營銷資料中臺白皮書(附下載)
- 直播原始碼自主研發,免除後顧之憂原始碼
- 研途無憂——β衝刺
- 假髮市場斷貨,植髮生意火爆,近3億中國人的脫髮問題如何解決?
- 隱私保護哪家強?Facebook墊底 蘋果表現不及微軟特斯拉蘋果微軟
- 全國工商聯:2021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及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家榜單
- 植樹節營銷活動策劃方案線上製作分享
- 逆市大手筆投入AI技術打磨演算法推薦引擎 趣頭條2020Q1研發投入高達2.81億元AI演算法
- 秒針營銷科學院:2019版中國數字營銷地鐵圖
- 秒針營銷科學院:2019年中國數字營銷登山圖
- 研發競爭力報告:研發投入連增五年,自研市場同比增長15.3%
- 2019年華為研發投入1317億 增幅達29.8%
- 中手游去年營收27.14億,研發投入增長69.5%,《仙劍世界》年內上線營收
- 秒針營銷科學院:2019年中國數字營銷拓撲圖
- 今日頭條研發面經
- 加科思藥業財報:2020年全年營收4.86億元 研發投入超2.3億元營收
- 從雍禾看植髮賽道:“植養固”一體,連鎖擴張正當時(附下載)
- 秒針營銷科學院&ECI:2022元宇宙營銷創新白皮書(附下載)元宇宙
- 秒針營銷科學院:2022中國數字營銷趨勢報告(附下載)
- 秒針營銷科學院:2021中國數字營銷趨勢報告(附下載)
- 頭髮健康網址大全【收藏】
- 藍月亮2021業績隱憂:營收增速放緩,毛利下滑,高階定位受阻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