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自動泊車的自動化等級丨曼孚科技

曼孚科技發表於2022-07-30

從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發展至今,已近百年時間,汽車不僅實現電氣化與自動化,且步入了智慧化的佇列,自動駕駛逐步得到社會認可推崇,彎道超車、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智慧化技術為駕駛員操作帶來便利,這其中,自動泊車作為呼聲較高的功能,也是自動駕駛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什麼是自動泊車

通俗講,自動泊車就是指車子不需要人工控制,系統能夠自動將車子停入車位的功能。利用車載感測器、處理器和控制系統的幫助,自動泊車成為了小白駕駛員的福音。

自動駕駛透過遍佈全身的感測器,車子可測量自身與周邊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角度、速度等, 並將資訊傳遞至車載計算平臺或雲端計算平臺計算出操作流程,最後控制車輛轉向與加減速,以實現自動泊入、泊出及部分行駛功能。

自動泊車發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整個自動泊車過程大致分為五個步驟:

環境感知

停車位檢測與識別

泊車路徑規劃

泊車路徑跟隨控制

模擬顯示

按照泊車方式,可分為三個類別:

平行式泊車

垂直式泊車

斜列式泊車

根據自動化程度等級,自動泊車又可以分為:

自動泊車(APA)

輔助遠端泊車( RPA)

自學習泊車(AVP)

本文將以自動化等級為例,詳細闡述。

APA 、AVP與RPA

APA

APA是指手動+智慧的人機協同模式,作為第一代自動泊車技術,它需要駕駛員在車內輔助操作才能完成自動泊車,自動駕駛等級也停留在L2級。

APA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泊車輔助系統,泊車輔助系統在汽車低速巡航時,使用超聲波雷達感知周圍環境, 幫助駕駛員找到尺寸合適的空車位,並在駕駛員傳送泊車指令後,將汽車泊入車位。

其中,超聲波雷達共12個,8個安裝於汽車前、後的UPA超聲波雷達,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倒車雷達”,與4個安裝於汽車兩側的APA超聲波雷達。

RPA

RPA是是基於APA發展而來,擁有與APA同等的感測器,只是在RPA模式下,駕駛員可離開車輛,站在500內使用手機傳送泊車指令,目前,手機與汽車連線方式已從藍芽變成5G模式。

RPA模式常見於高階車型,以解決停車後無法開啟車門的尷尬,利用RPA,車主只需掛上倒擋,下車動動手機即可。

AVP

如果說APA與RVP是遞進的關係,那麼AVP絕對是更上一層樓。在汽車變得越來越聰明後,駕駛員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他們希望愛車不僅能自己泊進車庫,還能自己泊出,於是AVP誕生了。

為了實現這個功能,魚眼相機發揮了巨大作用,魚眼相機可以看到超過180°範圍內的東西,在汽車四周各裝一個魚眼相機,即可實現360°的環境感知。

此外,作為自學習泊車輔助系統的核心技術——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同樣立下了汗馬功勞。基於相機實現的SLAM技術,被稱為視覺SLAM。視覺SLAM需要從影像中提取特徵資訊,再配合視覺里程計的技術建立地圖。

自學習泊車能夠學習駕駛員的泊入和泊出操作,並在以後自主完成這個過程。因此,駕駛員在準備停車前,可以開啟“路線學習”模式,隨後將汽車泊入固定車位,系統就會自學習該段行駛和泊車路線。泊車路線一旦學習成功,車輛便可達到“過目不忘”。

資料仍是根本

自動駕駛泊車系統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技術層層更迭洗禮。從最初需要駕駛員在車內實時監控,到利用網路的遠端操控,直至現階段SLAM的引進,車載感測器、攝像頭、通訊技術及演算法的成熟發揮了巨大作用,智慧發展離不開大膽的構思、過硬的技術與不懈的堅持。

此外,資料作為自動駕駛的基礎層,同樣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泊車時經常會遇到“看不見”車位、障礙物識別困難、速度控制差等問題,而資料標註透過將非結構化資料到成品資料的一站式處理,一直為演算法提供優質養料,提升機器學習能力。

以曼孚科技為例,曼孚科技作為AI基礎架構與智慧平臺服務商,旗下自研的智慧化資料服務平臺SEED平臺,以異構資料生命週期管理作為核心發展方向,在影像識別、影片識別、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領域,為全球AI企業提供專業、定製化的資料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在未來,自動泊車技術將愈加成熟,人在家中坐,車從庫中來已不再是幻想,而曼孚科技也將努力夯實在自動駕駛資料服務中的領先地位,用高質量的訓練資料推動AI行業的攀升。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6378/viewspace-290832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