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打拐,國內首次採用AI識別技術,找尋失蹤10年兒童

歐能ABC發表於2019-06-18


 

人工智慧能幫助人們多少,工作、生活。很多人對智慧的理解在電話機器人的騷擾電話,電話機器人代理人的過度宣傳,其實人工智慧發揮的作用,你可能想象不到。

 

研究人員對 -18 歲的人臉的成長變化進行模擬建模,採用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來學習這些人臉在成長過程中的複雜變化。經過成千上萬次的模型訓練,終於訓練出了一個可以進行跨年齡人臉識別的深度神經網路模型

“比中了 4 個孩子!”

空姐一次次催促坐在即將起飛飛機裡的李新關上手機,最後時刻四川警方電話裡傳來的這個訊息,讓他興奮不已 ! 電話那邊傳來一陣歡呼聲,甚至還有哽咽聲。李新也激動得眼眶溼潤了,他知道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根據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的圈定,警方進一步進行 DNA 親子鑑定,結果找到了 4 位走失大約 10 年的孩子。這在國內是第一次,的確是了不起的突破。

“喜出望外,甚至有點不敢相信。”作為騰訊守護者計劃的安全專家,李新曾有過 8 年從警經歷,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參與尋親打拐案件,然而,這次使用人工智慧 (AI) 尋親的經歷卻很不平凡。

 

跨年齡人臉匹配準確度高達 99.80%

你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的心

當李新的同事收到尋親父母們寄來的孩子照片時,大家都沉默了。一張張照片被厚厚的油紙層層包裹,生怕有所汙損。孩子基本都在 3 歲以下,有的孩子只有人生中唯一一張照片,有的甚至只是滿月照。

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處處長蔣曉玲回憶,收集照片時很多父母都反覆囑咐千萬別弄丟了照片, “對於父母而言,這是孩子留給他們的唯一寄託”。

這些照片裡的孩子都與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處一批積案相關。 2008 年至 2010 年, 10 名三歲左右的孩子在四川陸續被拐,“小耗子”就是其中一員。

 

“過去 10 年,我們身邊的老闆換了好幾茬,我們也有機會去別的地方做生意,但是我們始終沒換地方,酒鋪也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子,一點沒變過。”桂宏正說。“‘小耗子’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們的心啊。我們一直在等著‘小耗子’回來,我們想,他對這個地方是有記憶的,也許有一天,會突然想起這個地方,然後自己找回來……”

 

每位被拐的孩子,都是我的心病

蔣曉玲從事打拐工作已經整整 19 年了。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太多的杳無音信和破鏡重圓。

她說,一些家長尋找孩子多年未果,他們會說: “我們也不奢望孩子們重新回到我們身邊,我們只是想知道他們在哪裡,看他們一眼,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

過去 10 年,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處和案發縣市的公安機關一直在積極尋找那 10 名被拐兒童的下落。“調查訪問、模擬畫像、網路公告……能試的方法我們都試了,但是時間隔了這麼久,而且沒有拐賣中間人提供線索,真的是太難了。”

 

科技向善,讓 AI 更有溫度

 

警方透過 DNA 檢測,第一批成功確認了 4 個被拐兒童,其中有 3 個是最高分命中。

結果出乎了李新、同事們和警方的意料。 “我們一開始根本沒有預期那麼多,找到一個也是好的啊。”李新說。

令蔣曉玲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批被找到的孩子中,有一個孩子僅僅有幾個月大時的照片。她不禁感嘆: “科技的力量太強大了 !

接著,利用該技術,又找到了 3 名孩子,其中就包括“小耗子”。 2019 4 月,警方向桂宏正夫妻通報,走丟近 10 年的“小耗子”已經被找到。兩人喜極而泣,抱頭痛哭,漫長的 10 年尋子路終於結束了。隨後,他們又前往廣東,見了他們魂牽夢縈的兒子“小耗子”,也是哭得稀里嘩啦,親情和愛在多年後再延續。

截至目前,當年在四川先後被拐賣的 10 名孩子已經找回 7 人。陳士渠表示,該批被拐兒童的大部分成功找回,充分證明人工智慧對於查詢被拐多年兒童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跨年齡人臉識別這一技術在 DNA 比對之外,又為公安機關查詢被拐兒童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李新看來,人工智慧等技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如何使其更有溫度。 “‘科技向善’應是技術應用者的本分,也是責任。”

自始至終參與這次 AI 跨年齡尋親的蔣曉玲說:“科技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 我有一個願望,希望有一天能‘天下無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3062/viewspace-264797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