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技術原理與RPA產品形態簡述

PRA小葵發表於2020-04-16

回顧2019年,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行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機遇。 創業者得到了國內投資人的認可,一些RPA公司也接連拿到千萬美金級別的融資,這在當下遇冷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顯得格外耀眼。

眼下,RPA已在金融、財會、電信、能源、製造、物流等行業領域生根發芽。當下的 可以替代各行業企業內部軟體中所有需要人工重複操作的工作。

RPA技術原理

目前,大部分的RPA工具都是基於微軟.NET Framework的WorkflowFoundation開發,整合OCR、NLP等 技術,能夠以弱耦合,即不改變現有軟體系統部署的形式跨系統執行,且實現零出錯率。在技術上,RPA早已不是單個企業的定製化功能,事實上已經生長成融合AI技術、系統級的跨軟硬體、多賬戶的服務。

形態

當下的市場上存在三種RPA產品形態:

  • 1、企業定製化的獨立RPA軟體,開啟電腦點選即可使用;
  • 2、應用於財會、金融等行業場景的平臺化RPA產品,客戶端包括圖形化設計器、執行環境(機器人),雲端控制檯則是基礎的AI服務和結算系統;
  • 3、支援開發者二次開發的RPA平臺,提供第二種所有功能的同時還提供對應的開發介面,以便定製化。

第一種產品形態已經在國內外市場存在了近20年,是一些勞務外包公司常用的基礎工具,金融、財會、電信運營商、客服呼叫中心等行業領域一直在使用,屬於定製化 。這種RPA更加精專、服務穩定、價格低廉、合作靈活,適合中小企業、大集團分公司以及外包公司使用。

後兩種在垂直行業的通用性更好,產品靈活性高,可實時升級公司內部業務流程,適合大集團部署,產品技術要求高。但缺陷在於,如果產品技術不達標,便容易淪為SI的技術服務商。

也在學習SaaS、PaaS模式,將部分功能部署在雲端,以出租機器人勞力的方式按時收費——想方設法在交付模式上靠近訂閱制。不過,RPA上雲不如企服軟體直接整合自動化有優勢。

未來,RPA企業是否能找到一條比整合自動化更具優勢的上雲路徑,或者直接在整合自動化上形成強勢地位,從而引領企服軟體發展,直接將整合自動化吞併到RPA的概念之中。

原文連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8333/viewspace-268645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