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下半場,網際網路公司已經不新鮮了,大部分公司已經網際網路化。他們已經在用網路進行產品宣傳,使用電商銷售自己的商品。大資料“賦能”企業,有資料,有使用者:
- 透過大資料告訴政府該如何智慧地管理交通,做城市規劃
- 透過消費資料分析,告訴企業該在什麼時間生產什麼產品,以最大化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 透過生活大資料告訴我們餐飲企業,甚至房地產企業該如何選址
網際網路上半場粗狂運營,有流量紅利無需考慮細節。下半場,精細化運營將是長久主題。有資料,有資料分析能力才能讓使用者得到更好體驗。所以,使用者是根本,也是資料分析出發點。
如你在賣羊肉串餐飲公司,老闆說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做得好就要明白顧客喜歡什麼。老闆問:“能不能分析下使用者資料,給咱們公司業務做個賦能?”
“老闆啊,咱們是賣羊肉串的,做資料探勘沒用啊。”老闆晚上就把你開了。
本文來看咋一步步分析使用者資料。
1 使用者畫像的階段和準則
首先就是將自己企業的使用者畫像做個白描,告訴他這些使用者“都是誰”“從哪來”“要去哪”。
使用者畫像建模是個系統工程,要解決三個問題:
- 使用者從哪來,需要統一標識使用者 ID,方便對使用者後續行為進行跟蹤。要了解這些羊肉串使用者從哪裡來,他們是為了聚餐,還是自己吃宵夜,這些場景都要做統計分析
- 這些使用者是誰?需要對這些使用者進行標籤化,方便我們對使用者行為進行理解
- 使用者要到哪裡去?我們要將這些使用者畫像與我們的業務相關聯,提升我們的轉化率,或者降低我們的流失率
老闆說:“不錯,都需要什麼資源,隨時找我。”
為啥要設計唯一標識?
整個使用者畫像的核心
以一個 App 為例,它把“從使用者開始使用 APP 到下單到售後整個所有的使用者行為”進行串聯,就可更好跟蹤和分析一個使用者的特徵。
設計唯一標識可從這些項中選擇:使用者名稱、註冊手機號、聯絡人手機號、郵箱、裝置號、CookieID等。
給使用者打標籤
標籤很多,且不同產品,標籤選擇範圍也不同,這麼多標籤,咋劃分才能既方便記憶,又能保證使用者畫像的全面性?使用者消費行為分析。可從這 4 個維度來進行標籤劃分:
- 使用者標籤:它包括了性別、年齡、地域、收入、學歷、職業等。這些包括了使用者的基礎屬性
- 消費標籤:消費習慣、購買意向、是否對促銷敏感。這些統計分析使用者的消費習慣
- 行為標籤:時間段、頻次、時長、訪問路徑。這些是透過分析使用者行為,來得到他們使用 App 的習慣
- 內容分析:對使用者平時瀏覽的內容,尤其是停留時間長、瀏覽次數多的內容進行分析,分析出使用者對哪些內容感興趣,比如,金融、娛樂、教育、體育、時尚、科技等
使用者畫像是現實世界中的使用者的數學建模,我們正是將海量資料進行標籤化,來得到精準的使用者畫像,從而為企業更精準地解決問題。
有了使用者畫像
可為企業帶來啥業務價值?
可從使用者生命週期的三個階段來劃分業務價值,包括:
- 獲客:如何進行拉新,透過更精準的營銷獲取客戶
- 粘客:個性化推薦,搜尋排序,場景運營等
- 留客:流失率預測,分析關鍵節點降低流失率
如果按照資料流處理的階段來劃分使用者畫像建模的過程,可以分為資料層、演算法層和業務層。你會發現在不同的層,都需要打上不同的標籤。
資料層指的是使用者消費行為裡的標籤。我們可以打上“事實標籤”,作為資料客觀的記錄。
演算法層指的是透過這些行為算出的使用者建模。我們可以打上“模型標籤”,作為使用者畫像的分類標識。
業務層指的是獲客、粘客、留客的手段。我們可以打上“預測標籤”,作為業務關聯的結果。
所以這個標籤化的流程,就是透過資料層的“事實標籤”,在演算法層進行計算,打上“模型標籤”的分類結果,最後指導業務層,得出“預測標籤”。
2 外賣使用者畫像設計
你是美團外賣資料分析師,咋制定使用者標識 ID,制定使用者畫像,以及基於使用者畫像可以做哪些業務關聯?
產品背景
美團已和大眾點評合併,因此在大眾點評和美團外賣上都可以進行外賣下單。另外美團外賣針對的是高頻 O2O 的場景,美團外賣是美團的核心產品,基本上有一半的市值都是由外賣撐起來的。
基於使用者畫像實施的三個階段,我們首先需要統一使用者的唯一標識,那麼究竟哪個欄位可以作為使用者標識呢?
登入方式
美團採用手機號、微信、微博、美團賬號的登入方式。大眾點評採用手機號、微信、QQ、微博登入方式。共同登入方式:手機號、微信和微博。
哪個可作使用者唯一標識?當然以使用者註冊手機號為準。這樣美團和大眾點評賬號體系就可相通。集團內部,各部門協作,使用者資料打通很困難,建議如果希望大資料對各部門都能賦能,一定要在集團戰略高度,儘早就在最頂層架構,將使用者標識統一,後續過程中才能實現使用者資料打通。
有了使用者,使用者畫像都可統計到哪些標籤。按“使用者消費行為分析”準則進行設計。
- 使用者標籤:性別、年齡、家鄉、居住地、收貨地址、婚姻、寶寶資訊、透過何種渠道進行的註冊。
- 消費標籤:餐飲口味、消費均價、團購等級、預定使用等級、排隊使用等級、外賣等級。
- 行為標籤:點外賣時間段、使用頻次、平均點餐用時、訪問路徑。
- 內容分析:基於使用者平時瀏覽的內容進行統計,包括餐飲口味、優惠敏感度等。
有了“使用者消費行為分析”的標籤,就可更好理解業務。
如一個經常買沙拉的人,一般很少吃夜宵。一個經常吃夜宵的人,吃小龍蝦機率可能遠高其他人。這些結果都是透過資料探勘中的關聯分析得出。有了這些資料,就可預測使用者行為。
如一個使用者購買了“月子餐”後,更有可能購買嬰兒水,同樣嬰兒相關的產品比如嬰兒溼巾等的購買機率也會增大。
具體在業務層,都可基於標籤產生啥業務價值?
- 獲客,可找到優勢宣傳渠道,透過個性化宣傳手段,吸引有潛在需求使用者,並刺激轉化
- 粘客,如何提升使用者的單價和消費頻次,方法包括購買後的個性化推薦、針對優質使用者進行優質高價商品推薦及重複購買,如透過紅包、優惠等方式激勵對優惠敏感的人群,提升購買頻次
- 留客,預測使用者是否可能從平臺流失。營銷領域,關於使用者留存有觀點——如將顧客流失率降低 5%,公司利潤將提升 25%~85%。可看出留存率的重要。使用者流失可能包括多種情況,如使用者體驗、競爭對手、需求變化等,透過預測使用者的流失率可大幅降低使用者留存運營成本
3 抽象能力,繁雜事務簡單化
上述“使用者消費行為標籤”都是基於一般情況考慮,此外,使用者行為也會隨營銷節奏產生異常值,如雙十一,如商家都在促銷就產生突發的大量訂單。因此在做使用者畫像的時候,還要考慮到異常值處理。但最終目的不是處理這些資料,而是理解、使用這些資料探勘的結果。對資料的標籤化能讓我們快速理解一個使用者,一個商品,乃至一個影片內容的特徵,從而方便我們去理解和使用資料。
資料標籤化考驗抽象能力,將繁雜事物簡單化,方便理解和後續使用。
4 羊肉串連鎖店實戰
本文探討使用者畫像的流程,關鍵步驟就是給使用者打標籤,給羊肉串連鎖店進行使用者畫像分析,都可從啥角度標籤化?
可從以下角度進行標籤化,以便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行為和需求,進而最佳化業務決策。
1. 使用者基本資訊標籤
- 性別:統計男女比例,瞭解是否存在顯著的性別偏好。
- 年齡段:如18-25歲、26-35歲等,區分不同年齡群體的消費習慣。
- 職業/收入水平:上班族、學生、白領等,判斷使用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頻率。
- 家庭結構:單身、情侶、家庭(有無小孩),判斷用餐場景的差異。
- 居住地/收貨地址:幫助分析不同區域的消費需求,如夜宵高峰區域、住宅區、商業區等。
2. 消費行為標籤
- 消費頻次:分析使用者點餐的頻率(高頻、中頻、低頻),判斷忠實顧客和新顧客。
- 客單價:每次消費的平均金額,如低於50元、50-100元、高於100元,瞭解使用者的消費能力。
- 用餐時段偏好:區分使用者是否在午餐、晚餐、夜宵時段點餐,幫助最佳化時段營銷策略。
- 點餐偏好:如經常點羊肉串、烤串類、配菜類、飲品類等,瞭解使用者的菜品喜好。
- 消費場景:聚餐、宵夜、外賣,分析使用者的用餐動機和場景需求。
3. 行為模式標籤
- 下單渠道:透過美團、餓了麼、微信小程式、電話等下單渠道,分析渠道效能,最佳化渠道投放。
- 促銷敏感度:是否對摺扣、滿減、優惠券等促銷活動敏感,可透過歷史訂單資料進行判斷。
- 外賣/堂食比例:分析使用者更偏好外賣還是堂食,幫助店鋪最佳化配送服務或堂食體驗。
- 支付方式偏好: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信用卡等,瞭解使用者習慣,最佳化支付方式。
4. 地理和時間特徵標籤
- 位置標籤:使用者地理位置的距離,如3公里以內、5公里以外等,幫助分析配送範圍內使用者的行為。
- 時間標籤: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訂單量,以及週末、節假日等特殊時間段的消費差異,幫助制定不同時間段的營銷策略。
5. 社互動動標籤
- 社交推薦:使用者是否透過好友推薦、社交平臺(如朋友圈、微博等)點單,瞭解社交傳播效果。
- 評價與反饋:使用者在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上的評價等級、反饋內容,判斷使用者滿意度和忠誠度。
6. 生命週期標籤
- 新使用者:首次下單使用者,分析其留存率和後續轉化情況。
- 活躍使用者:持續定期點單的高頻使用者,可透過特殊活動或會員制度增加粘性。
- 流失使用者:長時間未下單的使用者,透過促銷或推送啟用其消費行為,減少流失率。
7. 飲食偏好標籤
- 口味偏好:辣味、清淡、偏鹹等,根據使用者對不同調味的偏好進行區分。
- 健康飲食傾向:如是否偏好低脂、素食等,幫助設計更加個性化的選單。
透過這些多維度的標籤化,羊肉串連鎖店可以更精細地理解使用者需求,從而在營銷推廣、產品設計、服務最佳化等方面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提升使用者體驗和業務收益。
通訊錄和朋友圈實戰
開啟你的手機,翻翻看你的微信通訊錄,分析下你的朋友圈,都有哪些使用者畫像?如果你來給它設計標籤,都有哪些種類需要統計呢。為了方便後續使用,你是如何將他們歸類分組的?
如果要對微信通訊錄和朋友圈進行使用者畫像分析並進行標籤設計,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歸類和統計。以下是我可能會使用的分類標準和標籤設計:
1. 基本資訊標籤
- 性別:男性、女性。
- 年齡段:18-25歲、26-35歲、36-45歲等。
- 地區:根據所在城市或省份歸類(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海外等)。
- 職業:白領、創業者、自由職業者、學生等。
- 教育背景:本科、碩士、博士等。
2. 社交關係標籤
- 親屬:家人、親戚。
- 朋友:同學、朋友、發小。
- 工作關係:同事、上級、下屬、合作伙伴。
- 興趣社交:基於興趣加入的微信群或朋友圈中的人(如跑步、攝影等愛好群體)。
- 偶爾聯絡:幾乎沒有互動,但有一定社交關係的人。
3. 互動行為標籤
- 互動頻率:高頻互動(經常點贊、評論、聊天)、低頻互動(偶爾點贊或評論)、無互動(很少聯絡,幾乎沒有互動)。
- 資訊釋出頻率:頻繁發朋友圈、偶爾發朋友圈、從不發朋友圈。
- 資訊型別偏好:
- 生活類:日常分享,旅行、吃喝、家庭等。
- 工作類:分享工作動態、專案進展、行業資訊。
- 興趣類:體育、音樂、電影等興趣愛好分享。
- 商業推廣類:微商、產品推廣、營銷資訊。
4. 生活/消費行為標籤
- 生活狀態:單身、已婚、有孩子。
- 消費習慣:
- 經常釋出奢侈品或高階消費品。
- 喜歡團購、秒殺等優惠活動。
- 偏好健康生活方式(健身、健康飲食、旅行等)。
5. 價值觀/情感標籤
- 情感表達傾向:正能量(喜歡釋出積極內容)、負能量(經常抱怨、吐槽)。
- 分享型別:
- 知識分享:分享學習資料、技術文章等。
- 娛樂分享:幽默段子、搞笑影片、熱點新聞。
- 情感傾向:經常釋出感悟、心靈雞湯、人生思考等。
6. 興趣愛好標籤
- 運動類:跑步、健身、瑜伽等。
- 藝術類:攝影、繪畫、音樂、電影。
- 科技/財經類:關注科技產品、投資理財、股票、基金等。
- 遊戲類:經常發與遊戲相關的動態,或在群裡討論遊戲。
7. 職業發展標籤
- 行業分類:網際網路、教育、醫療、金融、製造業等。
- 職位型別:管理層、技術人員、銷售、市場營銷。
- 職業階段:求職中、工作中、創業中。
8. 商業/業務合作標籤
- 合作物件:潛在客戶、已有合作伙伴、供應商。
- 合作型別:商務合作、專案合作、資源互換等。
9. 活動參與標籤
- 常參與的活動型別:線下聚會、線上分享會、社群活動等。
- 活動組織者/參與者:組織者、參與者、旁觀者。
10. 流動性標籤
- 活躍使用者:經常釋出朋友圈並互動的人。
- 潛在流失使用者:很少釋出動態且沒有互動。
- 迴流使用者:之前活躍、後期沉寂但偶爾又重新發布動態的人。
分組歸類
為了方便後續使用,可以基於這些標籤將微信好友分組。常見的分組方法可以是:
- 親友圈:家人、親戚、摯友。
- 工作圈:現同事、前同事、合作伙伴。
- 興趣圈:有共同愛好的人(如攝影群、跑步群等)。
- 朋友圈展示:不同的人可以設定不同的朋友圈許可權,常互動的人可見生活動態,工作合作伙伴可見業務資訊。
- 業務客戶:潛在客戶或已經建立合作關係的人群,分為“重點客戶”、“一般客戶”等。
透過以上的使用者畫像設計和分組,可以幫助更好地管理社交網路,理解不同好友的需求和互動方式,同時也能在個人、業務或社交活動中做出更有針對性的決策和行動。
總結
使用者畫像,標籤化就是資料的抽象能力。
關注我,緊跟本系列專欄文章,咱們下篇再續!
作者簡介:魔都架構師,多家大廠後端一線研發經驗,在分散式系統設計、資料平臺架構和AI應用開發等領域都有豐富實踐經驗。
各大技術社群頭部專家博主。具有豐富的引領團隊經驗,深厚業務架構和解決方案的積累。
負責:
- 中央/分銷預訂系統效能最佳化
- 活動&券等營銷中臺建設
- 交易平臺及資料中臺等架構和開發設計
- 車聯網核心平臺-物聯網連線平臺、大資料平臺架構設計及最佳化
- LLM Agent應用開發
- 區塊鏈應用開發
- 大資料開發挖掘經驗
- 推薦系統專案
目前主攻市級軟體專案設計、構建服務全社會的應用系統。
參考:
- 程式設計嚴選網
本文由部落格一文多發平臺 OpenWrite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