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軍工科研單位民品發展的思考(轉)

ger8發表於2007-08-11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逐步深入,軍工科研單位在完成國家所下達的科研指標的同時,也將面臨企業化改革的現實問題。由於以往的科研任務主要來自於國家相關部委的指令性計劃,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同時,許多單位常常顯得無所適從。
其實,早在八十年代末期,許多軍工科研單位由於任務不足,紛紛利用自身現有的各種優勢進行了市場化嘗試。各單位紛紛成立民品部門,一場轟轟烈烈的“以民養軍”運動就此展開。其中,不少單位合理地利用了人才和資源優勢,成功地在市場搏擊中站穩腳跟,成為所進入行業的領頭羊。然而,也有一些單位沒能及時抓住機遇,甚至陷入發展停滯的艱難境地。尤其在新時期軍事科研任務逐漸增強的環境下,軍民品之間在收入和待遇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差異性,使得一些單位民品部門在面對上述現實狀況時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出現了軍、民品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的確,在市場環境中,民品工作相對於軍品工作面臨著競爭激烈、利潤率低等現實問題。然而,從民品工作自身開展的情況來看,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思考的現象:
一、缺乏長遠發展的戰略規劃
最初的民品工作往往延續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等、靠、要”的工作作風,即便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也往往是針對由使用者提出的需求進行研製,不能有效地引導市場。同時,產品也因使用者要求的差異很難形成批次,加之如果不能對已完成的產品進行合理的總結歸納,往往出現產品或專案“做一個少一個”的現象,直至最終出現市場飽和。
況且從現實情況來看,每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競爭對手擠佔市場份額的現象,這些對手往往在體制上較靈活,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相對低廉,有著很強的成本優勢,尤其在一些技術門檻較低的行業中,軍工科研單位通常毫無優勢可言。
針對以上情況,需要我們在戰略上有個長遠的規劃,針對自身技術資源的優勢,在產品開發上進行選擇,定位於具有獨特性的產品。同時,對現有產品進行篩選,將已經沒有競爭力或市場已經出現萎縮的產品進行捨棄,即便這些產品是當初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進行開發的,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也應當斷則斷,避免過多的資源浪費。
當然,戰略規劃離不開日常計劃的支援,相對於長遠規劃而言,階段性目標即要考慮到可實現性,亦要考慮到發展性,一個合理的短期計劃是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同時戰略目標又是制訂短期計劃的理論依據,只有圍繞長遠目標對短期計劃進行調整和完善,才能滾動發展。
二、缺乏合理的產品結構
以往民品開發的產品往往品種單一,很少形成強勢的縱向或橫向相關產品鏈,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將出現嚴重的衝擊,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我們也不提倡毫無目的的相關多元化,但就一些具有優勢資源的橫向產品而言,不妨進行一些適當的嘗試,或許能夠進入一些新的領域。同時,在產品縱向一體化上,我們也應考慮一些關鍵資源的掌握,避免在市場波動時出現被動的局面。
這就需要我們在現有產品開發的同時,積極做好新產品的開發和預研儲備,這也是與長遠發展緊密相關的。至於相關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在此不做深入的討論。
三、缺乏合理的職業發展路線
作為科研單位,往往習慣把技術水平作為考察員工能力的唯一指標,軍工科研單位更不例外。但在現實的市場運作中,需要均衡的職業發展體系,比如營銷、生產、管理等,這些工作過去往往是技術人員兼任,否則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在現時期的發展現狀來看,需要在思想根源上加以改變。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一流的團隊應是由最合適的人來擔任最合適的工作崗位。試想,由一位技術專家同時來承擔非技術工作,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二者不能兼顧,不但精力被分散到大量繁雜的日常瑣事中,從其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也是極其不利的。
所謂“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合理的崗位分工和職業發展意識不僅僅需要上層領導者思想的轉變,也需要全體員工們認識到非技術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樣企業才能得到均衡發展。
四、忽視足夠的職業培訓
民品工作同樣存在工作量大,任務繁重的現象。為了能夠按時完成任務,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員工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這裡所指的職業培訓不僅僅是指技術領域的培訓,也包括前面所講的非職業路線的培訓,後者尤其顯得突出。
誠然,許多能力可以在工作中得以提高的。但當今世界處在高速發展的環境中,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如果僅僅保持原有的發展速度是無法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只有時刻關注相關領域的發展,才能與之順應。同時,當員工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企業的整體水平也必將突飛猛進。
五、重設計、輕生產
前面已經提到科研單位對技術層面關注的程度往往高於其他方面。然而,在現實情況中,我們向使用者提供的往往是最終的產品,對生產的控制將影響到產品最終的成敗。
以往那種設計部門與生產部門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設計上的缺陷直接傳遞到使用者手中。一個有缺陷的產品不僅會損害使用者的利益,更嚴重的是將影響到整個單位在使用者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在產品最終形成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從思想上轉變以往的觀念,對生產環節加以足夠的重視,畢竟使用者是在使用我們最終的產品。這就需要我們要在兩者中建立一定的溝通渠道,將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得到反饋。同時,對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質量上加以嚴格的監控,也將使得我們的使用者得到最好的產品。否則,再好的設計也不能得到使用者的認可。
六、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
前面提到在產品的形成過程中我們通常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其實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同樣現象。以往的領導者往往高高在上,讓員工不敢接近,這是極其危險的。從大體上來講,如果領導與群眾產生距離,將導致上層意圖不能及時傳達到基層,同時基層的工作進展情況也無法得到有效地反饋。
這裡我們並不提倡領導層事必躬親,但是有效的溝通渠道是完全必要的。同時,適當的授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許可的範圍內讓員工有相應的自主權不僅可以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也能讓員工保持足夠的自信,積極參與企業的發展。一個狀態積極的企業不僅充滿活力而且前途無量。
以上現象僅代表筆者的個人看法,希望大家能夠加以辨證地思考。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4593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